![]()
内容推荐 本书从小燕博士的视角,讲述了她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病原体,并与知识渊博的汪教授相互探讨研究的故事。本书既生动形象地向大众介绍了病原体的特征、病原体在生活中常见的感染侵袭方式,同时又详细地讲述了不同病原体的检测方法:从传统的用显微镜观察镜下形态,到不同培养基培养鉴定;从免疫学方法,到新兴的质谱技术、分子生物学测序等。 作者简介 沈建忠,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和技术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首席科学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香港理工大学名誉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院长,国家兽药安全评价中心主任,国家兽药残留基准实验室主任;并兼任多项学术委员会委员等重要职务。 主要从事基础兽医学领域中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的基础理论与技术研究。主持承担科研项目逾50项,发表SCI论文192篇(第一或通讯作者);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53项(第一发明人);曾6次代表中国政府出席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药物残留和抗生素耐药性国际会议。 目录 细菌篇 1.要命的冰西瓜 2.“迷人眼”的蜡样芽孢杆菌 3.遇水而生的霍乱 4.别怕,疫苗会让你伤痛随风 5.饭还是吃自己的比较香! 6.来自大海的“无声杀手” 7.谈鼠色变——曾肆虐人间的鼠疫 8.藏在伤口里的“葡萄” 9.“小小”刺身中捣鬼的副溶血弧菌 10.“暴戾”男孩长出的“妊娠纹” 11.小皮疹,大麻烦 12.炭疽卷土重来?不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3.分枝杆菌——致病的“珊瑚” 14.拒绝美丽青春痘——痤疮丙酸杆菌 15.小感冒,真要命 16.引起尿路感染的大肠埃希菌 17.“洗洗”一定更健康吗? 18.揭秘懒汉病——布病 19.藏匿在宠物身上的恶魔 20.小小口腔问题,暴露危险淋病感染 21.拔牙的隐患 22.肠胃炎的幕后黑手 23.爱吃凉拌菜?小心志贺菌食物中毒 24.蹑影潜踪的嗜肺军团菌 25.稻香很美,也要当心 26.皮肤上也会长“硫黄”? 真菌篇 27.会吃肉啃骨的“棉花糖” 28.惹不起,躲得起的黄曲霉及黄曲霉毒素 29.隐匿行踪的隐球菌 30.肺里长了“青蛙卵”? 31.蚀心噬骨的马尔尼菲篮状菌 32.探秘洞穴里的孩人真菌 病毒篇 33.草爬子叮了一下竟会得森林脑炎! 34.撸猫撸狗需谨慎 35.少女的难言之隐——竟是尖锐湿疣捣的鬼 36.夺人性命的HIV 37.小蚊子里的大病毒——登革热 38.夏天的蚊子可真吓人 寄生虫篇 39.大脑里的虫 40.“大象腿”到底是谁在作怪——丝虫病 41.小小钉螺,大大伤害 42.何为包虫病 43.生食需注意——广州管圆 44.万恶之源——疟疾 45.心急可能会吃了弓形 46.畏惧“宝塔糖”的蛔 47.恐怖的“食脑虫” 衣原体篇 48.鹦鹉也会“热”吗? 立克次体篇 49.郊游后立克次体感染 螺旋体篇 50.梅毒螺旋体 附录 名词解释 序言 感染性疾病的病因错综 复杂,再加上新兴病原体层 出不穷,人们对这类疾病的 诊治仍面临巨大挑战。明确 人体是被何种病原体感染是 诊治的关键步骤。那么,我 们如何才能在不计其数的病 原体中准确抓住导致发病的 关键病原体,这就离不开我 们的幕后工作者——临床微 生物实验室医生们的不懈努 力。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 学技术的发展,临床微生物 实验室医生们将越来越多的 新技术、新方法应用于临床 微生物检测。这些新技术、 新方法的广泛应用将我们带 入了感染性疾病诊治的新时 代。 在本书中,我们将通过 50个生动形象的小故事为您 打开一个隐匿而神秘的微观 世界,细菌、真菌、病毒、 寄生虫、衣原体、立克次体 、螺旋体、放线菌,各种病 原体五花八门,有些甚至闻 所未闻。这些隐匿的病原体 是如何被我们发现蛛丝马迹 ,被“缉拿归案”的呢?别急 !书中的“侦探”——临床微 生物实验室的医生,他们最 擅长的就是抽茧剥丝,“追 寻真凶”。我们将带您参观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为您揭 开微生物检测的神秘面纱。 不管是传统微生物培养检测 方法、快速方便的免疫血清 学试验,还是基于蛋白质指 纹图谱的质谱鉴定技术、精 准狙击的PCR扩增技术,再 到当前可“一网打尽”的宏基 因组测序技术,不同的方法 在病原体检测中发挥着不同 的作用。通过阅读本书,相 信您会对不同的病原体及其 检测方法有更为深刻而直观 的认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