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心法(开发内心宝藏的操作法则)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作者 | 虚舟 |
出版社 | 青岛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部心理励志类作品,主要讲述的是教人如何复盘内心。人不是缺办法,而是缺心法。人生的一切都是内心的投射,人心即宝藏,最大的个人发展之道,是从“事上努力”转到“心上努力”,践行由内而外、内圣外王的成长模式,走正道,才能少走弯路。人的本质是心,关键是在心上修。作者提出了一套3.0操作系统理论,旨在引导读者学会向内走,通过整理内心,拂去心灵上的灰尘,消除人的欲望,才能找到解决问题根本方法,从而实现真正的人生跃迁。 作者简介 虚舟,基于社群学习的实战复盘专家,有12年以上教育培训管理经验,多家行业领军企业培训战略顾问,创业公司合伙人,原世界500强企业领导力教练,百万级学习产品设计师。 曾为众多大中型企业如中国农业银行、阿里巴巴、中国平安、华润等设计并推行卓有成效的关键人才发展项目,将复盘作为管理工具引入企业,并与社群学习相结合,创新性地解决了能力培养、经验传承、知识萃取、业绩改善、团队管理等多方面的问题。 主讲课程包括《个体与组织能力核心修炼:复盘工作坊》《U型反思会》等,致力于以结果为导向、以工作场景与绩效场景转化为核心的学习实践模式的研究。 知乎平台个人成长领域达人,知乎写作1个月即突破1万粉丝关注,目前其回答在知乎有超40万次收藏、18万次赞同。 微信公众号:虚舟老师 目录 序言 你不是缺办法,而是缺心法 前言 变化的世界,不变的操作系统 第一章 如何拥有王阳明的3.0操作系统 第一节 3.0操作系统成就了王阳明 第二节 王阳明操作系统的集中表达:四句教 第三节 个人发展之道:系统制胜 第二章 修身四件事:激活3.0操作系统的四步流程 第一节 核心秘密:人心第一 第二节 核心技术:格物第二 第三节 核心动力:立志第三 第四节 核心路径:亲民第四 第五节 四个唤醒口诀:从入门到精通 第三章 击穿人欲进步快:从“观念法”到“分击法”的格物进阶 第一节 定位、准备、爆破:击穿人欲三步走 第二节 掌握几种击穿人欲的核心方法 第三节 “分击法”:善用饱和攻击,单点击穿人欲 第四章 大道至简的“观照法”:“四句教”中的格物方法论 第一节 知善知恶是良知,知道就好 第二节 无善无恶心之体,回到即可 第三节 “观”到最后自然“照”:吾性自足 第五章 “五个务必”:用培根固本学习法开启系统化努力 第一节 务必立志 第二节 务必服务客户 第三节 务必读书,读原文 第四节 务必观省 第五节 务必做日课 第六章 王阳明的关键词:让你应变无穷的心法口诀 第一节 立志 第二节 格物 第三节 心即理 第四节 知行合一 第五节 事上练 第六节 致良知 第七章 激活3.0操作系统,开创3.0事业与人生 第一节 3.0个人商业基本原理 第二节 如何建立3.0事业 第三节 3.0事业的靠山 参考文献 序言 你不是缺办法,而是缺 心法 修身关键是在心上修 作为一个人,我们的本 质是什么呢? 人的本质是水、蛋白质 、脂肪和无机质的组合吗? 人的本质是一身血肉、 一副皮囊、一副骨架吗? 正如稻盛和夫所说:“如 果说人生有不灭之物,那就 是‘灵魂’。当死亡来临的时 候,你在今世所创造的地位 、名誉、财产就得统统放弃 ,只能带着你的‘灵魂’开始 新的征程。”借助这段话, 我们对人的本质有了进一步 的理解:人的存在离不开心 ,也就是稻盛先生所讲的“ 灵魂”。 阳明先生在讲解《大学 》时提到: 《大学》之所谓“身”, 即耳、目、口、鼻、四肢是 也。欲修身,便是要目非礼 勿视,耳非礼勿听,口非礼 勿言,四肢非礼勿动。要修 这个身,身上如何用得工夫 ?心者身之主宰,目虽视, 而所以视者心也;耳虽听, 而所以听者心也;口与四肢 虽言、动,而所以言、动者 心也。故欲修身,在于体当 自家心体,常令廓然大公, 无有些子不正处。主宰一正 ,则发窍于目,自无非礼之 视;发窍于耳,自无非礼之 听;发窍于口与四肢,自无 非礼之言、动。此便是修身 在正其心。 ——(《传习录·下》) 这段话的意思是:《大 学》所讲“修身”的“身”,指 的是耳、目、口、鼻、四肢 。所谓“修身”,就是要眼睛 “非礼勿视”、耳朵“非礼勿 听”、嘴巴“非礼勿言”、四 肢“非礼勿动”。如何借助耳 、目、口、鼻、四肢修身呢 ?修身实际上讲的是什么呢 ?是修心。 因为心是身的指挥官。 眼睛虽然看得见,但是只是 一个器官,心能够让眼睛这 个器官发挥视觉功能;耳朵 虽然听得见,但是也只是一 个器官,心能够让耳朵发挥 听觉功能;同理,心能让嘴 巴发挥说话的功能,能让四 肢发挥动的功能。 所以心才是视、听、言 、动的幕后总指挥,没有了 心的作用,便不再有视、听 、言、动。试问一个死去的 人,虽然他的耳、目、口、 鼻、四肢都还存在,但他的 视、听、言、动在哪里呢? 至此,对什么是心,你 估计已经有所体会。 修身是在哪里修呢?在 心上修。 当心上少一些灰尘,去 掉一些人欲,人心就会回归 天理的正位,当心这个指挥 官一正,作用于眼睛,自然 会非礼勿视;作用于耳朵, 自然会非礼勿听;作用于嘴 巴,自然会非礼勿言;作用 于四肢,自然会非礼勿动。 因此,天君泰然,百体 从令。指挥官一正,辖属的 臣僚都端正了。我们搞定了 “一把手”,其手下的人就很 容易被搞定。心就是“一把 手”。 现在大多数人是如何学 习的呢?我们观察发现,很 多人是在耳、目、口、鼻、 四肢上用功,讲究口耳之学 。这当然是驴唇不对马嘴, 结果自然可想而知,方向不 对,努力白费。 照此方法,纵使你学富 五车,过目不忘,你的心仍 然没有发生变化。你如果没 有在心上下功夫,就无法从 根本上解决问题。 学工具,虽然你能够提 高做事的效率,但是心胸、 境界不一定有所提升; 你慢慢立志的时候,你的内 心自然会在不知不觉当中发 生变化,就好像道家所谓“ 结圣胎”,就好像曾国藩所 讲的“变换气质”“变换骨相” 。当你的内在发生了变化, 当你结了所谓“圣胎”,你才 能连上内在的导航,你的良 知才会出来引导你,这就是 所谓“取用良知”。这样你才 能知道什么是“天人合一”, 才会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 是不对的,才会知道正确的 道路在哪里,才能心生万法 、应变无穷,然后才会有所 谓智慧。 在此之前,你用的都是 一些小聪明、小办法,但是 你还以为是大智慧,以为自 己有多厉害,实际上往往聪 明反被聪明误,一直在戕害 自己却不自知。 什么是“美、大、圣、神 ”?这实际上是孟子所讲的 人的四种境界,“可欲之谓 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 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 ,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 可知之之谓神”(《孟子·尽 心篇》)。就好像人读书, 有中学学历,有本科学历, 有研究生学历一样,人的境 界也是不同的,用“美、大 、圣、神”来表示。 如何才能到达“美、大、 圣、神”的境界呢?“亦只从 此一念存养扩充去耳”,都 是从立志开始,慢慢扩充放 大。当慢慢把志立住,你就 会慢慢驯至“美、大、圣、 神”的地步。注意这里的用 词,“驯至”,也就是驯养的 意思,就像驯养小动物一样 ,需要慢慢去调教自己,怎 么驯养,怎么调教,就是下 一个问题。 如何立志?“只念念要存 天理,即是立志。” 袁隆平说:“我最大的愿 望就是,饭碗要牢牢地掌握 在中国人自己手上。”张桂 梅说:“我想要山里的孩子 也能走进最好的学校。”钟 南山说:“我愿意把我的生 命献给祖国、献给人民。” 樊锦诗说:“国家的需要就 是我的志愿。”……这些朴 实无华却又振聋发聩的话语 ,其实都是一种志向的表达 。 这世上只有两条路:一 条是有志的路,另一条是无 志的路。有志者事竟成,无 志者遇到一点儿风吹草动可 能就停步不前或者转向 导语 著有《复盘》主要复盘工作和生活;《心法》为第二部,指复盘内心,旨在通过整理内心,实现人生跃迁。 人心即宝藏,人生所经历的事情都是内心的投射。最大的个人发展之道,是由内而外的成长模式,走正道,才能少走弯路。 修心成事的人生法则。不断复盘内心,实现人生跃迁。由“事上努力”向“心上努力”转变,才能突破自我设限。 稻盛和夫、达利欧、王阳明、曾国藩都在践行的人生心法。 你缺的不是办法,而是心法。本书用观念法、分击法、观照法、培根固本学习法、系统制胜等开发内心宝藏的操作法则,帮助你提升心性,拓展经营。 作者是虚舟大学堂联合创始人,近年以绍兴、贵州修文等王学高地为中心,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心学读书学习活动。 精彩页 第一节 3.0操作系统成就了王阳明 《知行合一王阳明(1472-1529)》的作者度阴山写道:“我最奢望的是,现世的不仅仅是《知行合一王阳明(1472-1529)》这本书,还应该是王阳明的灵魂。”哈佛大学著名教授杜维明断言:21世纪将是王阳明的世纪。但其实,王阳明并没有独创什么,只是重新理解并阐发了孔孟之道,只是儒学大课堂里的又一名成绩优异的高才生。王阳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一针见血地指出,儒学是在讲心,圣人讲的都是心学。“圣人之学,心学也”,仅此而已。自此,你才会明白儒学是这般模样,这就是王阳明的价值所在。 王阳明如何激活自己的3.0操作系统 那么王阳明是如何认识到圣人之学就是心学的呢?当然,他并非一开始就有这么通透的认识,从12岁立志读书做圣贤到对儒家圣人之学真正有感觉,这中间他走了一段很长的弯路,被人称为“五溺”“初溺于任侠之习,再溺于骑射之习,三溺于辞章之习,四溺于神仙之习,五溺于佛氏之习”。 他一直在往外走,离自己的心越来越远。有一个典型的案例,就是“亭前格竹”。为了弄清到底如何才能成为圣贤,他按照朱熹“格物穷理”的办法,对着自家院落里的竹丛一格就是7天,直到最后偃旗息鼓,还大病了一场。格竹事件给了王阳明一个沉重的打击,让他认为走儒家成圣的道路难乎其难。格竹事件实际上也是一个重大的信号,代表王阳明在“外求”的道路上一无所获,也为他以后否定朱熹埋下了伏笔。 有时,当自我努力不够时,外在环境的塑造力量便上场了。纵观英雄和伟人的成长历程,外在环境的塑造力量不可小觑、不可或缺,正所谓时势造英雄。乔布斯12年的放逐,曾国藩早年坐困江西,都是这种外在力量的体现。山高业张机消落 对于王阳明来说,35岁是一个刻骨铭心的年龄,人生的至暗时刻悄无声息地降临了。这一年,他上疏朝廷,为遭到陷害的谏臣戴铣等人求情,触怒了宦官刘瑾,被杖责四十大板,打入大牢。随后王阳明被抛到了一个与世隔绝、语言不通、瘴气弥漫的万山丛中,这就是贵州龙场。从一个“公子哥儿”,一下子被打落到人间底层,万里投荒、九死一生的经历,对人间冷暖的体验,对王阳明的内心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很多人在遭遇人生的沉重打击的时候是弱不禁风、脆弱不堪的,一不小心就可能丧命。就像王阳明在那篇著名的《瘗旅文》当中提到的主仆三人,到达龙场不足两天便纷纷命丧黄泉,这就是当时残酷而又真实的生活环境。在巨大的生存危机面前,王阳明放下了一切,唯独生死之念没有解脱。他给自己弄了一个石椁,天天躺在里面,试图看透生死,并常常自问:“圣人处此,更有何道?”终于,他在一个深夜顿悟“心即理”,不觉大叫而起,从者皆惊。他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此时已经是两年之后,王阳明37岁。 当什么都没有的时候,人还有一颗心。心中自有定盘针,心中自有导航,我们如果跟着自己的心走,自然可以到达理想中的目的地。而人人皆有此心,圣人有此心,凡人也有此心,此心是一不是二,圣人有的,我们也有,“圣人之道,吾性自足”,所以人人心中有仲尼,人人皆可以为尧舜。所以,“四书五经”在讲什么呢?孔孟在讲什么呢?都是在讲心。找到了心,我们就找到了打开万事万物的开关。 王阳明于是“默记五经之言证之”,用“四书五经”的言论来解证,“莫不吻合”。通过龙场一难,王阳明终于激活了自己的3.0操作系统。心就是每个人本有的3.0操作系统。很多时候,不经历黑暗,人不知道光明的可贵。这段经历虽然令人唏嘘,但实际上也是王阳明人生当中的一段奇遇。我们再来细细地梳理,王阳明龙场悟道悟出的到底是什么?“心即理”。 “心即理”是王阳明心学的三大基石之一,另外两个是“知行合一”与“致良知”。但“心即理”对于王阳明来说更为重要,也是他成为圣贤的基础,走向辉煌人生的关键。“心即理”是阳明先生悟道之路上的1,其他都是0,没有这个1,就没有后来的很多个0。虽然“致良知”3个字可能更为你所熟悉,虽然“知行合一”4个字可能流传更广,“心即理”这3个字却更为关键。“心即理”是根本,是方向,是目标,是本质,然后“致良知”“知行合一”是达到目标、洞见真相的方法而已。 P31-3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