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山水”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植根极深、范围极广、极具特色的范畴,在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地理、建筑等多个领域都处于相当核心的位置。尤其宋元以来的山水画,被公认为真正的艺术典范,代表了中国人对自然的理解与表达。但是,随着考古工作在中国的长足发展,更多有关早期山水艺术的实例呈现在人们面前,器物纹饰、石刻壁画图像等等,都被纳入学者的研究视野。 巫鸿教授在三联书店出版的新书《天人之际:考古美术视野中的山水》,聚焦以视觉形式表现的“山水”,以年代为序,藉由考古新发现,重新思索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和早期发展,勾勒“山水”作为一个艺术传统从无到有的形成过程。 作者简介 巫鸿(Wu Hung),著名美术史家、批评家、策展人,美国文理学院院士。 1963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学习。1972—1978年任职于故宫博物院书画组、金石组。1978年重返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攻读硕士学位。1980—1987年就读于哈佛大学,获美术史与人类学双重博士学位。随即在哈佛大学美术史系任教,于1994年获终身教授职位,同年受聘主持芝加哥大学亚洲艺术教学,执“斯德本特殊贡献教授”讲席。2002年建立东亚艺术研究中心并任主任,兼任该校斯马特美术馆顾问策展人。2008年被遴选为美国国家文理学院终身院士,并获美国大学艺术学会美术史教学特殊贡献奖,2016年获选为英国牛津大学斯雷特讲座教授,2018年获选为美国大学艺术学会杰出学者,2019年获选为美国国家美术馆梅隆讲座学者,并获得哈佛大学荣誉艺术博士,2022年荣获美国大学艺术学会“艺术写作杰出终身成就奖”。成为大陆赴美学者获得这些荣誉的第一人。 目录 致谢 前言 第一章 山野的呼唤:神山的世界 画像器物与神山图像 线刻铜器:技术性与视觉性 山野与文明的二元世界 神山图像与《山海经》 进入山野 第二章 世外风景:仙山的诱惑 从神山到仙山 仙山的视觉语言 世俗山水图像的萌生 第三章 天人之际:山水之为媒介 山水成为介质:图像 山水成为介质:文字 “丘中有鸣琴” 人与自然的共生 第四章 超级符号:山水图像的普及 “树下人像”图像的推广 全景山水构图的出现 联屏作为山水图像的媒材 第五章 图像的独立:作品化的山水 “拟山水画”及其边框 媒材和样式 “山水之体”与“山水之变” “笔”、敬陵山水壁画、吴道子 丧葬山水画 第六章 媒材的自觉:绘画与考古相遇 媒材的发明和图式的革新 王处直墓壁画和“平远”山水模式 山水画与性别 结语:思考“考古美术” 注释 参考文献 索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