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的主角是冷战时期巴尔干地区的地区国家如南斯拉夫、保加利亚、希腊、土耳其、罗马尼亚,而传统冷战中的美国、苏联与英国虽然是巴尔干地区国际格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但本书重在强调巴尔干地区国家对这些全球大国行为以及冷战格局的影响。作者们以各国政府原始档案为基础,辅之以当事人回忆录、回忆文章,相互佐证,尽可能在澄清史实的同时,对当事国国内的政治、军事相互关系与当事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互动做出了有益的研究探讨。 作者简介 斯维托扎尔·拉雅克,历史学博士。英国伦教政治经济学院国际事务与外交战略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玲战史》杂志编辑委员会成员。主要研究领域是冷战国际史、巴尔干与东欧地区当代史和冷战后国际制度的确立。 目录 第一编 巴尔干地区与冷战秩序的形成 第一章 希腊与遏制的起源:美国的视角 第二章 斯大林、苏南分裂与重新控制苏东国家的努力,1948-1953年 第三章 从地区角色到全球事业:冷战初期的南斯拉夫 第二编 军事联盟与巴尔干地区 第四章 谜一样的异端:北约政治分析中的南斯拉夫,1951-1972年 第五章 在全球冷战和地区冷战之间:20世纪50年代土耳其协调其安全事务的探索 第六章 巴尔干地区的华沙条约组织:保加利亚的视角 第三编 巴尔干地区与超级大国的紧张关系 第七章 巴尔干地区对华约组织的挑战,1960-1964年 第八章 “不争不吵”:“布拉格之春”后南斯拉夫独立自主的代价 第九章 美国、巴尔干地区与冷战的缓和,1963-1973年 第四编 20世纪70-80年代巴尔干地区的困境与“重要的他者”:欧洲经济共同体 第十章 唯一的选择?欧洲经济共同体、南欧与20世纪70年代的希腊危机 第十一章 苏联的阴影下:欧洲经济共同体、南斯拉夫与20世纪70年代漫长的冷战 第十二章 20世纪70-80年代的巴尔干困境:没有退路的时刻? 第五编 身份认同、文化与意识形态 第十三章 南斯拉夫:1950年的文化与意识形态革命 第十四章 地区问题与冷战问题的叠加:希腊—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在马其顿问题上的三角关系,1963-1980年 第十五章 超越冷战:欧洲经济共同体与土耳其西方化大辩论 结语 巴尔干地区:冷战的神秘地带 主要中外名词对照表 译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