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大学生闫行在辛庄村担任村官的两年时间里,响应国家政策,认真履行职责,克服重重阻碍,利用专业知识带领村民兴办养猪合作社,在实现乡村创业增收的同时也实现了个人价值。闫行是无数投身于乡村建设的大学生村官的缩影,他们在工作中收获了成长,同时也以新身份继续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序言 天津市职工作家创作文丛·序 长风破浪会有时 蒋子龙 甲辰年初夏—“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津沽大地 绽放出一束别样的文学景观:十位作家,一套丛书,十 部作品。作家居然成一个班的建制“闪亮登场”,让人 有些惊奇和振奋,甚至感到有些突然。曾几何时,社会 一度在关注天津青年作家队伍的现状,如今看谁还敢说 “天津文学后继乏人”?! 说突然,其实并不突然。在过往的岁月里,他们都 公开发表过多篇小说、散文、诗歌等作品,有的还出版 过长篇小说,只是多以“散兵游勇”的姿态游离于文学 界。久而久之,他们当中或许有人会成为名家,或许有 人会与文坛渐行渐远,这也充分说明了机遇和平台的重 要性。这十位作家来自不同的行业,他们共同的身份是 所在单位的工会会员。这批俗称语境中的“业余作者” ,之所以能和他们的作品一起在天津文坛集体出场,得 益于天津市总工会的“职工作家培育工程”。回想起早 年间,我所在的厂工会是职工的文艺之家,文、音、体 、美、舞全面开花,富有吸引力、感召力和亲和力。离 开工厂多年,我无论如何都想不到,天津市总工会竟办 成这样一件给文学界鼓气提神、为职工生活锦上添花的 大好事。 职工是社会的重要见证者和参与者,也是通过劳动 创造生活的实践者。主办方天津市总工会告诉我,启动 于去年春天的“职工作家培育工程”,参加条件之一是 “在职职工”。在我看来,“在职职工”的视野里有真 东西,生活中有真体验,情怀中有真良心,笔尖上有真 表达,这就从根本上杜绝了鸡零狗碎的胡编乱造—看似 写的是现实生活,却没有现实感,触及不到现实的敏感 神经和痛点。纵观过往的文学大家,大都是“在职职工 ”。钱钟书对“纯文人”甚不以为然,他在《论文人》 中就直言:“古人所谓‘词章家’、‘无用文人’、‘ 一为文人,便无足观’的就是。至于不事虚文,精通实 学的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等专家,尽管也洋洋洒洒发表 着大文章,断不屑以无用文人自居。”在物质社会、同 质时代,差异就是优势,职业本身就使他们具备天然的 差异性。因此,“在职职工”更容易培养和保持自己的 势能。而写作,是不能失去势能的。 克莉斯蒂有句名言:“作家是缺少自信的人,永远 需要鼓励。”从某种意义上讲,天津市总工会提供的“ 培育”更像一种鼓励。这种“鼓励”可谓形式多样、内 容丰富,其中包括联系名家交流创作体会、提供修改建 议等。这不仅是对“业余作者”的鼓励,也是对文学创 作“造血”机能的培育。岂止是“业余作者”,即使是 名家,也需要这种鼓励。陈忠实写完《白鹿原》,先拿 给一位并非声名赫赫的评论家朋友看,得到朋友的认可 和鼓励后,才敢寄给出版社。同样的道理,十位作家与 工会这个“知音”不期而遇,从而有了十部作品的高山 流水。 这十位作家中有机关干部、产业工人、教师、公安 干警、社区工作者等,他们带来七部长篇小说和三部5 万字以上的中篇小说。其中的《坚不可摧》在我看来是 长篇架构,只是没有完全展开,交代多于描写。这些作 品无一不是从他们熟悉的生活元素中提炼出来的,题材 多样、内容丰富,带有明显的天津地域色彩,创作理念 也各有千秋。他们有沉实的生活底蕴,再配上足够的想 象力,小说就有了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