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宁夏中卫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第三期综合科学考察报告
分类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作者 刘荣国,牛清河,刘俊江
出版社 阳光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简介

地处黄河前套之首的宁夏沙坡头国家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是亚洲中部和西北黄土高原植物区系的交汇地带和草原向荒漠化过渡地带,是中国北方干旱地区建立的一个荒漠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它是保护和研究荒漠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地。

保护区始建于1984年,1994年晋升为国家自然保护区,位于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西部腾格里沙漠东南缘。主要保护沙漠自然生态系统、天然沙生植被、治沙科研成果及栖息在其中的野生动物和古长城、沙坡鸣钟等人文景观及其自然综合体。

保护区于1986年至1990年和2002年至2004年分别进行了一、二期综合科学考察。2008年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区调整进行了一次综合科学考察。

为了进一步掌握近十年保护区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等变化情况,2017年5月至2018年11月,再次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成立科考队对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状况和威胁因素等进行了综合考察。利用地理信息技术查清其现状、掌握其动态,为促进保护区的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依据原国家环保部《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规程(试行)》(环函[2010]139号),科考队先后开展了两次联合野外调查,近十次的小组专项调查工作,顺利完成了保护区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物、动物、社会经济、威胁因素、保护区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工作,先后提交了《保护区自然地理专项调查报告》《保护区生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专项调查报告》《保护区社会经济专项调查报告》《保护区威胁因素专项调查报告》《保护区植物标本图集》《保护区动物标本图集》《保护区系列专题地图》《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数据集》和《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等成果。

本书是上述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的项目总结,该报告较全面地反映了保护区“有什么”,即保护区自然地理、生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社会经济、威胁因素以及保护区管理等方面的现状。同时,还深入分析了保护区自然地理、生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社会经济、威胁因素以及保护区管理“怎么变”和“为什么变”的问题,并给出了保护区的全面评价和保护对策。

作者简介

刘荣国(1965年-),现任宁夏中卫沙坡头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正高职高级工程师。1986年毕业于西北林学院(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毕业于兰州交通大学获环境工程硕士学位。从事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34年。负责组织开展了宁夏中卫沙坡头国家自然保护区三期综合科学考察。先后主持和参加各类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6篇,编辑出版专著2部。荣获宁夏环保先进个人和原国家环境部颁发的环保工作三十年纪念奖章。

牛清河(1984年2月-),理学博士(后),现任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从事风沙地貌与风沙工程、人类活动对自然遗迹影响及评价和干旱区自然保护地资源调查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2部,先后获得全国优秀科普著作奖(排名第2)、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4)和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奖(排名第9)等各级奖励。

刘俊江(1973年5月-),宁夏党校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曾任宁夏中卫沙坡头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在任期间组织开展了沙坡头国家自然保护区第三期综合科学考察工作,组织开展了保护区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生态监测、科普宣传教育等工作,强化保护区规范化管理,努力提高保护区管护能力,促进了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

目录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地理位置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概况

一、地质

二、地貌

三、气候

四、水文

五、土壤

第三节资源概况

一、植物资源

二、动物资源

三、隐花植物和土壤微生物资源

四、气候资源

五、水资源

六、土地资源

七、湿地资源

……

前言

地处黄河前套之首的宁夏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是亚洲中部和西北黄土高原植物区系的交汇地带和草原向荒漠化过渡地带,是中国北方干旱地区建立的第一个荒漠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它是保护和研究荒漠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地。

保护区始建于1984年,1994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西部腾格里沙漠东南缘。主要保护沙漠自然生态系统、天然沙生植被、治沙科研成果及栖息在其中的野生动物和古长城、沙坡鸣钟等人文景观及其自然综合体。

保护区于1986年至1990年和2002年至2004年分别进行了第一、二期综合科学考察。2008年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区调整进行了一次综合科学考察。

为了进一步掌握近十年保护区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等变化情况,2017年5月至2018年11月,再次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成立科考队对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状况和威胁因素等进行了综合考察。利用地理信息技术查清其现状、掌握其动态,为促进保护区的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依据原国家环保部《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规程(试行)》(环函[2010]139号),科考队先后开展了两次联合野外调查,近十次的小组专项调查工作,顺利完成了保护区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物、动物、社会经济、威胁因素、保护区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工作,先后提交了《保护区自然地理专项调查报告》《保护区生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专项调查报告》《保护区社会经济专项调查报告》《保护区威胁因素专项调查报告》《保护区植物标本图集》《保护区动物标本图集》《保护区系列专题地图》《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数据集》和《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等成果。

本科考报告是上述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的项目总结,该报告较全面地反映了保护区“有什么”,即保护区自然地理、生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社会经济、威胁因素以及保护区管理等方面的现状。同时,还深入分析了保护区自然地理、生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社会经济、威胁因素以及保护区管理“怎么变”和“为什么变”的问题,并给出了保护区的全面评价和保护对策。

本报告共分为9章45节,第一章总论由牛清河和刘荣国主笔撰写,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由牛清河主笔撰写,第三章植物多样性和第四章隐花植物、生物结皮和土壤微生物由贾荣亮主笔撰写,第五章动物多样性由陈应武主笔撰写,第六章社会经济状况由殷代英、牛清河和王军战、朱睿、郝丽波主笔撰写,第七章保护区威胁因素由牛清河、刘荣国和陈应武、张波、王新伟主笔撰写,第八章保护区管理由刘荣国、刘立刚和牛清河、王永军、田志鹏主笔撰写,第九章综合评价由牛清河、贾荣亮和刘荣国主笔撰写,种子植物名录和土壤微生物名录由贾荣亮、牛金帅、刘超、黄雅茹负责整理,脊椎动物名录和昆虫名录由陈应武、刘紫佩、刘敬负责整理,专题地图由王军战负责,牛清河、贾荣亮和陈应武协助绘制。报告由刘荣国、牛清河和刘俊江统稿和校稿。另外,对参加本次野外科学考察、实验分析、数据统计人员,报告中引用的照片、图片和数据作者,以及本报告撰写和出版提供帮助的贡献者,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涉及面广,报告撰写时间仓促,编者水平有限,文中谬误难免,请读者批评指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1 18:3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