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小提琴启示录(24位小提琴家的经验之谈)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美)弗雷德里克·H.马顿斯 |
出版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什么才是完美的小提琴艺术?如何做到真正地精通琴技?本书作者访问了24位如雷贯耳的小提琴演奏家和名师,记载了他们在艺术道路上的奇闻轶事,对谈中蕴藏着诸多超越时代的艺术智慧。 作者简介 刘洪,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上海音乐学院高峰高原校外柔性引进专家,UCLA访问学者。 迄今发表逾70万字,著有《新概念小提琴演奏技术》《作为诠释的音乐表演》,译有《音乐哲学导论:一家之言》《反思音乐与音乐史》(合译)、《牛津小提琴进阶教程》(合译)。 目录 1.尤金·伊萨依:精通琴艺的条件 2.利奥波德·奥尔:公开的秘密 3.艾迪·布朗:胡鲍伊和奥尔以及给学生的技巧建议 4.米沙·埃尔曼:音乐演绎中的生命与色彩以及技巧阶段 5.塞缪尔·加德纳:技巧与乐感 6.亚瑟·哈特曼:技巧问题 7.雅沙·海菲茨:过度练习的危险、技巧与气质 8.大卫·霍克斯坦:作为表现工具的小提琴和富有表现力的演奏 9.弗里茨·克莱斯勒:艺术中的个人特质 10.弗朗茨·克奈泽尔:完美的弦乐合奏 11.阿道夫·贝蒂:现代四重奏演奏技巧 12.汉斯·莱茨:运弓技巧 13.大卫·曼尼斯:小提琴教育的哲学 14.蒂瓦达尔·纳齐茨:师从约阿希姆和列奥纳德 15.马克西米连·皮尔泽:歌唱性的音色与揉弦 16.莫德·鲍威尔:技巧困难——给音乐会演奏家的建议 17.莱昂·萨梅蒂尼:关于泛音 18.亚历山大·萨斯拉夫斯基:教师的可为与不可为 19.托沙·塞德尔:学习方法 20.埃德蒙·塞弗恩:约阿希姆运弓法以及左手技巧 21.阿尔伯特·斯波尔丁:艺术家个人发展的重要因素 22.西奥多·斯皮尔林:克莱采尔练习曲中的运弓训练 23.雅克·蒂博:理想的曲目 24.古斯塔夫·萨恩格:编辑对“完美的小提琴艺术”的影响 译后记 序言 正是怀着对哈利埃特·布 劳尔(Harriette Brower) 的《钢琴启示录:31位钢 琴家的经验之谈》一书的 钦羡之情,笔者才有了手 中这卷与小提琴大师、教 师的亲密访谈的写作动力 。在本书中,许多著名艺 术家、教师细致讨论了小 提琴表演艺术的审美和技 巧问题、“精通”完美琴艺的 理念实质,以及达至这一 目标的方法。尽管限于篇 幅,还有不少名副其实的 小提琴家和教师尚未列入 名单,但本书中所有访谈 者足以作为最伟大的艺术 大师的代表人物。毫无疑 问,他们的艺术体悟都将 给小提琴学习者、音乐爱 好者带来裨益。 弗雷德里克·H.马顿斯 于新泽西州,拉瑟福德 导语 本书为“音乐家访谈录”系列之一,原版著作出版于1919年,围绕“什么才是完美的小提琴艺术”这个堪称音乐表演领域的终极话题,对当代小提琴演奏大师和教学名师开启了一场巡回访谈,其中激发出许多有趣的对答,也记录下20世纪小提琴发展高峰期的时代风采。如本书英文版封底所示,这本书是“音乐文学中一次罕见的发现,值得每一位严肃的小提琴家阅读”,同样也值得每一位热爱小提琴艺术的爱乐者翻阅。 后记 在20世纪初至30年代与 20世纪60至90年代,小提 琴艺术史上有过两次发展 高峰。其间,在艺术人才 、音乐作品、表演实践、 教学理论等领域均涌现出 诸多影响时代的人和事。 这本《小提琴启示录:24 位小提琴家的经验之谈》 ,正是其20世纪首次繁荣 期的缩影。仅需一瞥名单 上24位如雷贯耳的名字—— 伊萨依、奥尔、埃尔曼、 海菲茨、克莱斯勒、克奈 泽尔、贝蒂、塞德尔、斯 波尔丁、斯皮尔林、蒂博… …便可知道其中的含金量。 与其说这是一本与名家面 对面的谈话记录,不如说 是对一个伟大时代的见证 。时至今日,这些天才艺 术家、教师、出版家仍能 通过唱片、影像、书籍、 网络,甚至口头等形式, 在当下的音乐生活中不时 闪现。 与书中这些艺术家光鲜 夺目的经历相比,本书作 者弗雷德里克·H.马顿斯 (Frederick H.Martens, 1874-1932)似乎淡然了许 多。这位具有德国血统的 美国音乐作家、翻译家出 生于纽约,虽然精通音乐 ,但并非职业音乐家,仅 在学生时代受过私人音乐 教育。在其职业生涯中, 除了为不少轻歌剧、康塔 塔以及歌曲创作过脚本与 词作,马顿斯还致力于音 乐艺术的普及与传播工作 ,譬如他关于歌剧艺术的 《歌剧的一千零一夜》以 及由他最早译介给英语世 界的卡尔·弗莱什经典著作 《小提琴演奏的艺术》 (The Art of Violin Playing) 。值得一提的是,马顿斯 曾将他的好友、德国汉学 家卫礼贤(Richard Wilhelm,1873-1930)的《 中国民间故事集》 (Chinese Fairy Tales and Legends)以及若干瑞典、 东方民间文学作品译成英 文。当然,真正使他出名 的,还是本书及其姊妹篇 《弦乐启示录:小提琴、 中提琴及大提琴家的经验 之谈》(String Mastery: Talks with Master Violinists,Viola Players and Violoncellists)。可以说,这既 是时代赐予他的机遇,也 与他个人敏锐的音乐和文 学眼光密不可分。 本书出版于1919年,封 底上印有这样的话:“24位 著名小提琴家揭示了成功 的秘密,讨论了表演美学 和技巧方法,并对完美的 小提琴艺术这一概念进行 了个人的定义。”“Violin Mastery”原是本书英文标题 ,直译为“小提琴的精通”。 然而,在汉语习惯中这种 译法既拗口,也与作者实 际的意图不符。因此,我 们将其意译为“完美的小提 琴艺术”或“完美琴艺”。在 马顿斯笔下,“完美的小提 琴艺术”近乎一种柏拉图哲 学中的理念之物,是对小 提琴艺术的全然掌握,是 使其达至完美境界的理想 。在此理想中,“完美琴艺” 是以小提琴表演为核心的 ,构成了一种开放性的、 包罗万象的综合体—诸如小 提琴技巧、诠释、曲目、 改编、版本、教材、教学 、传统、创新、美学乃至 艺术家的学习与生活。因 此在每一场对话中,马顿 斯都紧扣这一概念,不断 抛出他的终极追问——究竟 什么才是“完美的小提琴艺 术”。他大概认为,这些拥 有“成功秘密”的艺术大师应 该能对答如流吧。 正如本书英文版封底所 注,该书是“音乐文学中一 次罕见的发现,值得每一 位严肃的小提琴家阅读”。 事实上,这一“罕见”的读本 同样值得今天每一位小提 琴家和音乐爱好者阅读。 本书引言、第1-7、11、12 、20、22篇访谈由刘洪负 责翻译,并做全书审校。 第8—10、13-19、21、23 -24篇访谈由杜鹃负责翻译 。感谢上海音乐学院孙国 忠教授的引介,以及广西 师范大学出版社徐妍女士 的支持。译文的纰漏和不 足之处,还恳望读者批评 指正。 刘洪 2022年7月21日 书评(媒体评论) 艺术家面对他的乐器应 永远强势。小提琴是仆人 ,必须无条件服从主人的 要求。 ——雅沙·海菲茨 艺术始于技巧的终点。 在建立牢靠的技巧之前, 不可能有真正的艺术发展 。 ——利奥波德·奥尔 在音乐中,心灵企及什 么,灵魂就表达什么! ——尤金·伊萨依 将艺术家和业余者区别 开的是天赐的直觉,它指 向正确的艺术和音乐。这 种直觉无法解释,只能感 受。 ——弗里茨·克莱斯勒 精彩页 在当今小提琴大师中,谁能担得起比利时艺术家最杰出代表的重任?尤金·伊萨依可谓其一。他演奏出的非凡的音色和靠技巧、天赋展示出的“超凡气质”,在充满羡慕的同行口中也是盛赞有加。正如伊萨依本人所言,比利时学派“在巴黎音乐学院的约瑟夫·兰伯特·马萨尔(Joseph Lambert Massart)、雷米(Remi)、马丁·皮埃尔·马尔西克(Martin Pierre Marsick)等人执教的七十年间达到顶峰”。而事实上,作为该学派缔造者亨利·维厄唐(Henri Vieuxtemps)、亨里克·维尼亚夫斯基(Henryk Wieniawski)的嫡传弟子,伊萨依堪称比利时小提琴学派的代表。 人们在初见伊萨依时,必定会被他的心灵,广袤的视野,友善、真挚以及平和的性格所打动。笔者最早是通过伊萨依的挚友阿道夫·贝蒂(Adolfo Betti)的介绍在纽约与他取得联系的,后在他另一位朋友雅克·蒂博(Jacques Thibaud)的陪同下,在斯卡斯戴尔拜访了他。他把自己的时间分为音乐时间与网球时间两个部分。伊萨依对采访毫无拘束,对于艺术及其理念更是侃侃而谈。关于他自己的学习经历,他说道: “说来奇怪,我父亲是我的启蒙老师——这并不常见;我跟他学琴,直到1867年进入列日音乐学院。在那里,我和奥维德·穆辛①赢得了一场比赛的并列第二名,我演奏的是维奥蒂《第22号小提琴协奏曲》。后来,我到布鲁塞尔跟随维尼亚夫斯基学习,又到巴黎跟维厄唐学了两年。当我见到维厄唐时,他已瘫痪并无法演奏了,但这绝不妨碍他出色的教学。那个时候,我已经是一个演奏家了。维厄唐的确很伟大,他辉煌的演奏艺术深植于整个‘浪漫’传统。他创作了七部协奏曲——毫无疑问,它们从技巧的角度来看是注重炫技效果的。但这些作品的艺术根基却极为坚实!而且创作构思十分有趣,交响乐声部绝非区区伴奏。唯有尼科罗·帕格尼尼(Niccolò Paganini)的作品可以在炫技效果上与之相提并论,当然,帕格尼尼也不可能用今天的方式去演奏那些作品。惠于技巧的发展,维厄唐在纯音乐表现方面亦是一位大师。事实证明,经过了四五十年的考验,他的作品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约瑟夫·约阿希姆(Joseph Joachim)、休伯特·列奥纳德(Hubert Léonard)、卡米洛·希沃里(CamilloSivori)、维尼亚夫斯基等人都对维厄唐赞赏有加。相对而言,帕格尼尼和彼得罗·洛克泰利(Pietro Locatelli)的作品之效果主要源于技巧的建立,但维厄唐并未局限于此,他更是一位艺术家,驱使小提琴这件乐器迈向雨果、巴尔扎克、戈蒂埃原本在文学领域开拓的浪漫主义大道。曾几何时,小提琴家都不得不去取悦、试图打动听众——维厄唐深知这一点。就像鲁宾斯坦认为的那样,艺术家首先得具备理念、情感的力量——技巧必须完美,不必总是挂念它!顺便一说,关于演奏学派的问题,我注意到近来存在一种对法-比学派的抵触。这不应该。许多前辈都是卓绝非凡的人物,而晚辈无疑都接受过他们的影响。 P3-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