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大学是知识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体,知识属性决定了大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对知识领域的自由、自主探索和不断创新,社会属性决定了大学要用知识及其所体现的人类德性来培养健全的人格,推动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 大学的双重属性决定了大学不仅传播知识、探索未知领域,而且通过知识教育培育学生德性。大学教育也绝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过程,而是一个以知识为媒介的精神互动过程。知识教育的过程,不仅是完成知识传递的过程,而且是一个育人的过程。课程思政建设是大学实现知识教育、价值塑造、德性培育的题中之义。 本书正是在对大学双重属性分析的基础上,就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理论、历程、现状、对策展开了研究。 作者简介 侯丹娟,女,华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与实践、国外公民教育。主要讲授本科生课程“思想道德与法治”和研究生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与方法专题研究”。主持省部级课题3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和课题多项。在CSSCI、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近30篇,其中,4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目录 第一章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 课程思政的含义 第二节 课程思政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第二章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历史、特点与经验 第一节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历程 第二节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特点 第三节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经验 第三章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现状、成就、问题及其成因 第一节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现状 第二节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成就 第三节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第四节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第四章 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与方法 第一节 变革理念:实现社会本位与个体本位的互构 第二节 强化课程思政建设与发展的整体规划 第三节 完善课程思政育人机制体制 第四节 切实提高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素养 附录1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状况调查问卷(教师卷) 附录2 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满意度调查(学生卷)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