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唐宋八大家文钞(上中下)(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在散文创作史上极有成就的八位作家的并称。唐代韩愈和柳宗元主张推行古道,反对六朝以来辞藻堆砌、大量用典、讲究对偶排比的浮艳骈文,力导古文运动,以复古的旗帜从事文学革新,对中国散文传统进行了一次调拨。到了宋代,欧阳修继承韩愈的道统和文统,在他的影响下,宋代的王安石、曾巩、三苏推演这条路线,以各自的创作实践,使散文重新走上了平易畅达、反映现实生活的道路。对后世的影响极其巨大。
清代张伯行所明代茅坤编写的《唐宋八大家文钞》基础上,择善而从,删选合宜的篇目及相关评语,其中选录韩愈(韩文公)文三卷60篇,柳宗元(柳柳州)文一卷18篇,欧阳修(欧阳文忠公)文二卷38篇,苏洵(苏文公)文一卷2篇,苏轼(苏文忠公)文一卷27篇,苏辙(苏文定公)文二卷27篇,曾巩(曾文定公)文七卷128篇,王安石(王文公)文二卷17篇,共计十九卷317篇。是具有一家之见的较好的编选本。
此次以正谊堂本《唐宋八大家文钞》为底本,参校相关作家别集,进行题解、注释、翻译,收入“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目录
上册
前言
原序
卷之一 韩文公文
卷之二 韩文公文
卷之三 韩文公文
卷之四 柳柳州文
卷之五 欧阳文忠公文
卷之六 欧阳文忠公文
中册
卷之七 苏文公文
卷之八 苏文忠公文
卷之九 苏文定公文
卷之十 苏文定公文
卷之十一 曾文定公文
卷之十二 曾文定公文
卷之十三 曾文定公文
下册
卷之十四 曾文定公文
卷之十五 曾文定公文
卷之十六 曾文定公文
卷之十七 曾文定公文
卷之十八 王文公文
卷之十九 王文公文
序言
中国作为一个诗文大国
,历代不乏优秀的诗文选本
。有些优秀的诗文选本一经
问世,便家弦户诵,甚至洛
阳纸贵。关于这一现象,鲁
迅先生在《集外集·选本》
中曾论述道:“凡选本,往
往能比所选各家的全集或选
家自己的文集更流行,更有
作用。册数不多,而包罗诸
作,固然也是一种原因,但
还在近则由选者的名位,远
则凭古人之威灵,读者想从
一个有名的选家,窥见许多
有名作家的作品。”在这段
话里,鲁迅先生敏锐地拈出
了影响选本这一文献形态传
播的三个关键因素:作家(
作品)、选家(选本)和读
者。在三者之间,选家处于
核心地位。选家通过选本,
将作家的作品推介给读者,
同时,选家也通过对作家作
品的别择、品鉴,向读者传
达自己的审美兴味及美学主
张。鲁迅先生在同一篇文章
中还写道:“凡是对于文术
自有主张的作家,他所赖以
发表和流布自己的主张的手
段,倒并不在作文心、文则
、诗品、诗话,而在出选本
。”可见,选本作为一种文
学批评手段,直接通过作品
,并辅以适当的评点,更为
直观地向读者传达选家的美
学主张,从而能够更快地打
动读者。
从读者的角度来讲,面
对浩若烟海的诗文作品,如
果没有时间,抑或没有能力
进行广泛的阅读,借助选家
的选本,读者能够高效地达
到自己的阅读目的。这里有
一个有趣的现象,如鲁迅先
生前面提到的,在读者看来
,操持作品别择的选家是否
具有一定的“名位”,是关乎
选本是否流行的核心要素。
因为“名位”意味着选家不凡
的鉴别眼光,好比文物一经
大师鉴定,尽管身价倍增,
但买家却心甘情愿掏钱购买
一样。这样的例子很多:远
的如南朝梁武帝长子昭明太
子萧统主持编纂的《文选》
,稍近的如明代茅坤编选的
一百四十四卷本《唐宋八大
家文钞》和清代张伯行编选
的十九卷本《唐宋八大家文
钞》。

“唐宋八大家”包括唐代
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
阳修、曾巩、苏河、苏轼、
苏辙、王安石。韩愈(768
—825),字退之,河南河
阳(今河南云县)人。贞元
八年(792),登进士第。
官至吏部侍郎。柳宗元
(773—819),字子厚,河
东(今山西永济)人。贞元
九年(793)进士及第。官
终柳州刺史。从韩、柳二人
的生卒年可以看出,二人生
活的时代高度重合,皆为中
唐贞元、元和时人。韩愈之
兄韩会与柳宗元之父柳镇交
谊甚深,韩愈与柳宗元可谓
世交。二人相交以义、相商
于道,尽管文风不同,论道
有别,且分属不同政治集团
,却能相互敬重,全交情于
始终。
八大家中北宋占有六家
,欧阳修(1007—1072)
字永叔,号醉翁,吉州永丰
(今属江西)人。官至枢密
副使、参知政事。是北宋六
家中的核心人物。欧阳修自
宋仁宗年间登上政坛、文坛
,其后三十余年,围绕他逐
渐形成了一个松散的文学集
团,其中,嘉祐二年
(1057)是最为关键的时
间节点。这一年欧阳修知贡
举,曾巩(1019—1083)
、苏轼(1036—1101)、
苏辙(1039-1112)皆是这
一年登进士第。王安石
(1021—1086)尽管早在
庆历二年(1042)就已进
士及第,却在庆历四年
(1044),由曾巩引荐给
欧阳修,并得到了欧阳修的
赏识,遂成为欧门中人。苏
洵(1009—1066)于嘉祐
元年(1056)偕二子来京
,参加第二年的科考,并在
张方平的引荐下拜访了欧阳
修。苏洵与欧阳修年龄相仿
,欧阳修前此已经听闻过苏
洵的文名,此番相见,大加
赞赏。其后,由于苏轼、苏
辙连中高第,三苏文名声震
京师。
“唐宋八大家文”,也即
韩愈所说的“古文”。在唐以
前的《文选》时期,文学创
作一直以诗赋、骈文为主流
。自中唐韩愈、柳宗元大力
倡导并创作“古文”以来,至
北宋,在欧阳修的带动、影
响之下,“古文”创作逐渐成
为文坛主流,涌现出曾巩、
三苏、王安石等一批古文大
家。《文选》时期的“有韵
为文,无韵为笔”的文笔之
争,逐渐让位给我们现在所
熟悉的“诗文之分”。至南宋
,基于丰富的古文创作实践
,作为指导古文创作的理论
——“古文之学”应运而生。
古文之学兴起的一个最为直
观的体现便是优秀的、有广
泛影响的古文选本的大量出
现。
唐、宋在政权上是两个
朝代,在古文创作上却是一
个时期,因为两者在古文创
作的诸多方面都有明显的继
承关系,文脉相通,都属于
古文创作的鼎盛时期。将唐
、宋古文揽入一个选本的做
法,始于南宋吕祖谦的《古
文关键》,选文六十余篇,
尽管规模不大,却收入韩愈
、柳宗元、欧阳修、苏洵、
苏轼、苏辙、曾巩、张耒等
八家文章,基本奠定了唐宋
八大家古文选本的格局,俞
樾在《九九消夏录·八先生
集》中称其为“八大家之滥
觞”。元末明初,朱右编了
十六卷本《唐宋六先生文衡
》,六先生,实为八先生,
也即韩、柳、欧、曾、王、
三苏,因有六个姓氏,故称
“六先生”。《唐宋六先生文
衡》流传不广,今已不存。
但俞樾在《九九消夏录·八
先生集》中亦称之为“八大
家之滥觞”。至明嘉靖年间
,经唐顺之、茅坤等唐宋派
的再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6:0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