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王锺翰史学研究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史学理论 |
作者 | 李春保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王锺翰先生(1913-2007年)是中国现代著名清史、满族史专家,该书对王锺翰学术道路、史学成就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揭示了其治史风格既植根于中国传统史学,又受到近现代史学思想与方法的熏陶;既有时代特点,又富有个人特色。该书不仅是对王锺翰个体的研究,更可以通过个案进一步探视中国近现代史学发展的脉络与规律。 作者简介 李春保,男,江苏东海人,历史学博士,现执教于枣庄学院,北京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学术史、医药文化史、民族史等,在《史学史研究》《江汉论坛》等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篇。 目录 绪论 一 选题的缘由与研究目标 二 研究现状 三 研究的思路与基本框架 四 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 第一章 王锺翰的生平与学术路径转变 第一节 王锺翰的生平 一 旧式私塾教育(1913-1927年) 二 新式学堂教育(1927-1934年) 三 燕京大学求学与任教(1934-1952年) 四 中央民族大学执教与治学(1952-2007年) 第二节 王锺翰学术研究路径转变析论 一 民国时期的考证之路 二 由“史料”到“史观”:在唯物史观指导下的学风转变 三 王锺翰学术路径转变的学术意蕴 第二章 王锺翰的明清政治史研究 第一节 明清政治人物研究 一 对皇太极与袁崇焕的研究 二 对顺治的研究 三 对康熙理学思想的研究 四 合论乾隆与和珅 五 对柳如是与钱谦益的研究 六 对洪承畴的研究 七 对施琅的研究 八 对李光地的研究 九 对陈宝琛的研究 第二节 明清政治事件研究 一 对“明末三案”的研究 二 对清代政治事件的研究 第三节 清代政治机构与制度研究 一 对中央政治机构的研究 二 对地方政治机构的研究 三 对清代官员的任用与考核的研究 第四节 清代民族宗教政策研究 一 关于清朝政府对东北的民族宗教政策研究 二 关于清朝政府对蒙古的民族宗教政策研究 三 关于清朝政府对新疆、西藏与甘青地区的民族宗教政策研究 四 关于清朝政府对西南地区的民族政策研究 第三章 王锺翰的满族社会经济史研究 第一节 对清朝入关前满族社会经济形态的研究 一 努尔哈赤时期满族的社会经济形态 二 皇太极时期满族的社会经济形态 第二节 对康熙农本思想的研究 一 关于康熙农本思想的缘由 二 关于康熙农本思想的表现 第三节 对清代旗地的研究 第四节 对《红楼梦》所反映的清代社会经济状况的爬梳 第四章 王锺翰的民族史研究 第一节 王锺翰的满族史研究 一 关于满族的形成与发展研究 二 通纂《满族简史》 三 主编满族史研究论文集 第二节 王锺翰对达呼尔、蒙古及锡伯等民族的研究 第三节 王锺翰的民族通史研究 一 王锺翰主编《中国民族史》与《中国民族史概要》 二 王锺翰主编民族史著的特点、方法 第五章 王锺翰对历史文献的整理与研究 第一节 整理朝鲜《李朝实录》中的女真史料 第二节 整理与研究中国历史文献 一 参与点校《清史稿》 二 独自点校《清史列传》 三 独自点校《清鉴易知录》 四 校读《道咸以来朝野杂记》 五 研究“清三通” 六 对清代则例的研究 七 研究《圣武记》 八 研究《三国志》裴注 第三节 编著诸书 一 主编《四库禁毁书丛刊》及其《补编》 二 主编《中国帝王后妃外传》 三 参与编写《〈中国历史地图集》释文汇编·东北卷》 第六章 王锺翰的史学思想 第一节 历史考据只有在唯物史观指导下,才能做出更大成就 第二节 广泛运用多种中外资料,坚持综合比较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 注重从历史实际出发,全面地评价历史人物 第四节 重视史学评论,强调史学工作者必须重视个人素质的培养 第五节 以学术报国,强调史学的爱国主义功能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本书是春保君在其博士 学位论文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值此正式出版之际,作为 他的论文指导教师,我当然 要首先向他表示祝贺! 春保君读博着实不易。 当时他年龄已经不小,而且 不是因为英语成绩不理想就 是学校招生名额不足,他经 过连续三次考试,也就是连 考三年,才最终得偿所愿。 春保君又是典型的寒门子弟 ,过去大部分时间生活和工 作在闭塞的农村乡下,这又 使他的直率性格略带书呆子 气。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艰 辛,他再一次发了“呆”气, 不顾一家老小的劝阻,辞掉 了工作,一门心思来读书, 在校三年,几乎没有节假日 ,其勤勤恳恳、坐卧读书的 紧张而充实的日子,简直就 像准备高考的备考生。所以 那时我常说,他儿子是在家 里读高中,他自己则是在扬 州大学“读高中”。功夫不负 有心人,春保君最终顺利地 如期毕业并取得学位,成为 扬州大学中国史学科第一个 如期取得双证的博士生,以 其亲身实例,再一次验证了 功不唐捐的道理,也再一次 说明了,读书治学是需要很 有一股“呆”气的,耍小聪明 ,妄图投机取巧,起码在历 史学科领域内,是行不通的 。 春保君的研究选题主要 是他自己确定的。王锺翰先 生(1913-2007年)是以清 史、满族史研究享誉学界的 一代著名历史学家,其治学 风格既植根于中国传统史学 ,又受到近现代史学理论与 方法的熏陶;既有时代特点 ,又富有个人特色。因此研 究他的学术成就和学术道路 ,就不仅是对其个体进行研 究,由此还可以通过其个案 而管中窥豹,进一步探视中 国近现代史学发展的走向与 脉络、成长的机缘与规律。 当然,这只是选题的应有也 是实有之价值与意义,至于 春保君提交的最终成果是否 达到了、实现了这一研究目 标,还要请读者诸君来判断 。 不过,春保君的这篇作 业,确实有他的个人创新。 全书在充分梳理和解读资料 的基础上,尊重学界已有研 究成果,以详人所略、略人 所详的原则,将王锺翰先生 的学术成就置于中国近现代 史学发展的总历程中进行考 察,第一次以大篇幅的学位 论文的形式,对其史学成就 与史学思想等内容进行了全 面、系统的研究,揭示了他 在近现代史学学术史中的影 响。王锺翰先生是由民国而 进入新中国的那一代青年学 者中的佼佼者,在进入新中 国之后,他积极主动地学习 、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的基本原理来研究历史,学 术风格由先前的单纯偏重考 据发展到以唯物史观为指导 进行历史考据,研究内容也 相应地由原来的具化微观发 展到整体宏观,选题与视角 更加宏阔,并运用发展的、 全面的眼光考察各种历史问 题,从生产力、经济基础、 阶级状况等方面着手分析。 春保君在书中对此进行了细 致地分析与梳理,并将该节 内容先期独立发表,充分展 示了王锺翰先生学术研究路 径转变的过程。有学者指出 :“以往学界对王锺翰先生 的治学成就已多有论及。其 中,李春保先生的《王锺翰 学术研究路径转变析论》一 文最有代表性,对王先生的 治学路径进行了系统论述。 ”此足见春保君的研究,已 经引起了学界的高度关注与 评价。 当然,这样讲并非是说 春保君的研究没有缺陷和不 足,相反,有些缺陷和不足 还很明显,前述那位学者就 在其文中提出三个问题,其 中第三个问题,在史料利用 上,指出春保君“对《王锺 翰手写甲丁日记》的梳理和 提炼还不够深入,对其史料 价值未给予充分重视”,这 种情况还是存在的。我和研 究生讲课时常说,对任何一 条史料,必须本着“落花有 意我有情”的态度来分析解 读。每一条史料,不论是有 意传世还是无意传世,既然 已经留存下来,既然已经被 我们看到,我们就不能轻易 舍弃,而要多角度、多方位 地予以呼应,细致审查,严 格排查,不放过任何蛛丝马 迹,尽可能将其所寓含的信 息全部揭示出来,将其资料 价值发掘净尽。但是这话说 起来容易,做起来实难,恐 怕也没有人能够完全做到, 每个人的知识、视野就限制 了这一点,遑论其他。但退 而求其次,即使达不到,我 们也应以此为努力的目标, 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如果我 们再降低目标,岂不更要等 而下之?另外,春保君本想 联系王锺翰先生的子女亲友 等人,以便更多地收集和利 用第一手资料,补充目前公 开出版的文献资料的不足, 但因种种原因,没能成功, 这对研究当代著名学者来说 ,自然也是资料上的一种欠 缺。 作为一篇历史学博士学 位论文,本书在坚持平实质 朴的文字表述风格的同时, 也显出平实有余并略带朴拙 的一面,这既可能与春保君 过去一直以讲授英语为主业 有关,也更可能与我常常强 调的行文要“干脆利落、斩 草留根”的八字方针有关。 不过我们虽然不可能像苏轼 那样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但 言之无文难以行远的古训, 还是需要记取的。为此,研 读和赏析学界大家的名篇佳 作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梁启 超饱含情感的笔法,郭沫若 激昂飞动的行文,就都是非 常值得好好学习的典范。据 说现在的许多博硕士论文的 文字表达很成问题,以致一 些知名的重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