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证经济学论文集》主要关注的是,在构建老凯恩斯所提倡的“独特的实证科学”的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方法论问题,即:如何确定人们提出来的某一假说或理论,是否应该要暂时作为“关于是什么的系统化知识”的一部分而接受下来的问题。从价格理论、货币理论与政策以及对方法的评论三方面,系统梳理了实证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以及对现在生活的启示。读者对象:经济学研究者,经济史研究者,经济学爱好者。
这些时滞使我们不可能对上述货币和财政框架的运行可能导致的实际稳定程度作出任何明确的说明。我们有理由预期,波动会比目前存在的小,但是由于我们不了解时滞,不了解引起商业波动的根本原因,我们甚至对这个结果也完全没有十足的信心。可以想象,创造政府赤字与该赤字对消费者和生产者行为的影响之间的时滞会很长而且不易确定,以至于该赤字的刺激效果常常只是在其他因素已经带来复苏之后才起作用,而不是在衰退过程之初就起作用。我不相信我们的知识已足够完全排除这种可能性,尽管直觉上不这样认为。假如真是这样,我提出的这个框架就会加剧而不是减轻周期性波动;也就是说,长时问的和不易确定的时滞会将政府对收入流贡献的波动转变为一种近似于额外的随意干扰。
关于这种可能性,我们所能说的只是,上面概述的完全自动的方案,在预想的情况下看来会比其他除了自动反应还提供相机抉择措施的方案造成较少的伤害。我们有充足的理由认为,这些相机抉择的措施将在总体上造成比自动反应更长的时滞,因此将会带来甚至更为频繁的不稳定。
把任何措施涉及的总时滞分为三个部分,可以最清楚地看出上述观点的根据:(1)需要采取措施和认识到这一需要之间的时间滞;(2)认识到需要采取措施与采取措施之间的时滞;(3)措施与乒效果之间的时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