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两步走”战略安排中明确指出,到2035年,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科技强国。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建设科技强国的宏伟蓝图,标志着一个新的科技发展阶段正在开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迫切需要准确认识世界科技强国格局新变化,把握世界科技强国历史演进一般规律和科技强国内涵特征,梳理和分析世界主要科技强国建设的成功经验与历史教训。本书对标世界主要国家科技强国建设的路径与发展模式,力求全面准确地反映我国科技强国建设过程中的长板和不足,研究提出我国建设科技强国的模式和发展路径。 本书可供科研机构科技政策研究人员、科技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科技工作者等阅读和参考。 作者简介 孙福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四级职员(副局级)、绵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挂职),研究员,浙江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大连理工大学博士生合作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主持《国家社会公益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有关政策研究》《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组织与基地建设研究》《“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战略研究》《绵阳科技城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研究》等重大研究课题20多项,出版专著和发表学术论文50余部(篇),撰写各类研究报告、调研报告40余篇,部分得到国务院和部领导的批示。 目录 序 前言 第一章 概述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三、文献综述 四、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第二章 世界科技强国的内涵与评价体系 一、世界科技强国的内涵与特征 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大意义 三、科技强国的评价指标体系 四、中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进展 第三章 我国科技强国建设的进程及差距 一、中国已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二、与世界科技强国的差距与不足 第四章 世界主要科技强国建设的经验做法及启示 一、世界科技强国的兴衰转移 二、英国建设科技强国的经验做法与启示 三、法国建设科技强国的经验做法与启示 四、德国建设科技强国的经验做法与启示 五、美国建设科技强国的经验做法与启示 六、日本建设科技强国的经验做法与启示 七、俄罗斯和以色列建设科技强国的经验做法与启示 第五章 世界主要科技强国的建设模式与路径 一、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不同模式选择 二、代表性科技强国的发展路径 第六章 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模式与路径选择 一、中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础 二、中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面临的新形势 三、中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模式选择 四、中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路径选择 第七章 推进我国科技强国建设的重大举措和对策建议 一、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提高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三、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四、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高体系化创新能力 五、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培养造就大批一流科技创新人才 六、优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七、深化开放合作,全面融入全球创新体系 参考文献 序言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是新时代新征程 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习 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 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 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 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 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 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 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科技是第 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必须坚持科技的基础性、战 略性支撑作用和创新的核心 地位,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 自强,建成科技强国。党的 二十大报告同时指出,深入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 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加快 建设科技强国。因此,科技 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 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发挥着 支撑引领作用。 纵观世界主要发达国家 的现代化进程,虽然道路不 尽相同,但科技始终是一个 国家、一个民族迈向繁荣发 展的重要动力和引擎,建成 科技强国是实现国家现代化 的必由之路。近现代以来, 以两次科学革命和三次技术 革命为标志,重大科学发现 、重大技术突破层出不穷, 推动了新兴产业的兴起和发 展,催生了以英国、法国、 德国、美国、日本等国为代 表的科技强国,其主要特征 是科技创新综合实力处于全 球领先地位,主要产业处于 高端水平,劳动生产率位居 世界前列。这些科技强国同 时也是经济强国和现代化强 国。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 发展日新月异,正以一种不 可逆转、不可抗拒的力量推 动着世界现代化向前发展。 同时,大国科技竞争日益激 烈,全球科技创新版图不断 调整,全球经济力量对比和 现代化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 化。一个国家要保持世界现 代化强国领先地位,就必须 坚定不移地把科技创新放在 国家发展战略全局的核心位 置,不断推进科技强国建设 。 受不同历史传统、基本 国情、资源禀赋、文化差异 等因素的影响,建设世界科 技强国没有定于一尊的模式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建设道 路呈现出多样化的景观。即 便是在同属于西方文明的欧 美发达国家内部,不同国家 的建设路径、重点和次序也 各不相同,国家风格和民族 特色是科技强国道路的题中 之意。也就是说,科技强国 建设没有标准答案,每一个 国家的科技强国之路都要靠 自己去探索,完全照搬别人 的强国建设方案注定是不会 成功的,甚至有走弯路、走 错路的风险。我们要发挥自 身的优势特色,找准突破口 ,抓住关键问题,扬长避短 、趋利避害,走出一条中国 特色科技强国之路。 如今,世界处于百年未 有之大变局,我国进入发展 新时代新阶段,建设世界科 技强国面临严峻复杂的新形 势。一是世界科技创新呈现 新趋势。新一轮科技革命和 产业变革蓬勃兴起,科学、 技术、经济融合日渐深入, 科研范式发生重大转变,技 术创新迭代速度不断加快, 对我国创新路径和创新范式 的变革提出了新挑战。二是 国际政治经济格局错综复杂 。全球经济下行,大国博弈 激烈,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 主义抬头,新冠疫情反复延 宕,俄乌冲突加剧全球风险 和不确定性,国家安全和科 技安全问题更加突出,我国 发展将面临更多的国际风险 和不确定性。三是中国经济 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我 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但面 临着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大、 粗放型增长模式不可持续等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 好生活需要,这一矛盾的解 决越来越依赖于科学技术提 供解决方案。四是中国科技 创新能力短板依然突出。中 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尽管实现 了历史性跃升,但与世界科 技强国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在科技创新的结构、效率 、影响力、竞争力等方面短 板明显,中国必须加快积累 和发展步伐,才能跟上甚至 引领世界科技趋势,步入世 界科技强国之林。 面临新形势新机遇新挑 战,如何在借鉴国外经验的 基础上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 特色的科技强国建设之路是 时代赋予我们的一项重大研 究课题。本书对世界科技强 国建设进程进行监测评价, 总结主要科技强国建设的道 路、模式和经验,开展我国 科技强国建设的路径、模式 研究并提出对策建议,对于 科技界、经济界、学术界乃 至社会各界探讨科技强国建 设之路,协同推进科技强国 建设具有参考价值。 本书在清楚认识世界科 技强国内涵特征的基础上, 兼顾横向比较和纵向经验分 析,既摸清现状“家底”,又 探究历史纵深,从宏观到具 体,由外及里,层层剖析, 突出科技强国建设的内在逻 辑。本书第一、二、三章, 在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 记关于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 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国务院 对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战 略部署的基础上,进行广泛 的文献调研,明确科技强国 的内涵,总结分析世界科技 强国的基本特征和关键要素 ,从科学发现、技术引领、 创新驱动三个维度,形成由 26个具体指标构成的世界科 技强国评价指标体系。同时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 《全球创新指数》、世界经 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