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交通体系转型与近代山西经济社会变动(1907-1949)(精)/中国近代交通社会史丛书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作者 李丽娜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选取1907年正太铁路通行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研究时间段,从农畜业、煤矿业、城镇、战争、观念习俗等几个视点,系统考察以铁路为主的近代交通体系形成后山西经济社会发生的种种变动,以此揭示交通体系转型在山西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影响,力图在新的视野下观察山西这样的内陆资源型省份转型过程中的特点。
作者简介
李丽娜,女,1977年出生,山西晋城人,历史学博士,现任广东工业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交通社会史,近年来先后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各一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十余篇。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传统交通体系与山西经济社会发展
第一节 山西传统交通体系的形成
第二节 传统交通体系与长距离贸易兴起
第三节 传统交通体系下区域经济雏形形成
小结
第二章 铁路与近代交通体系的初步形成
第一节 政治、经济与军事:铁路修建的动因分析
第二节 主权与外力,国家与地方:铁路的资金筹措与修建
第三节 竞争与合作:铁路与其他运输方式的关系
小结
第三章 近代交通体系与农畜业的发展
第一节 农畜产品流通体系的完善
第二节 农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第三节 商业性农业种植区的初步形成及其影响
小结
第四章 近代交通体系与近代煤矿业的兴起
第一节 近代煤矿业的产生
第二节 近代煤矿业的发展
第三节 近代煤矿业遭遇的困境
第四节 日占期及战后的山西煤矿业
小结
第五章 近代交通体系与城镇变迁
第一节 榆次:“晋省商务之枢纽”
第二节 太原:全省经济中心地位的确立
第三节 阳泉:新兴矿业城镇的崛起
第四节 大同:区域经济中心的形成
第五节 传统城镇的衰落
小结
第六章 近代交通体系与中日战争
第一节 近代交通体系与日本的侵略
第二节 近代交通体系与反侵略战争
小结
第七章 近代交通体系与观念习俗的嬗变
第一节 思想观念的演变
第二节 习俗的演变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关于开展中国近代交通
社会史研究的若干思考
江沛
人类生活空间的大小,
长期受地理空间及自然条件
约束,限制着生活、生产、
文化等诸种交流。此种空间
与条件约束着人类获得各种
生活资源的能力,影响着其
视野的拓展、知识的丰富性
甚至想象力的丰富程度,这
也是约束人类能否相识相知
、能否构建人类共同体的关
键所在。而拓展空间的关键
所在,一是借助交通工具“
压缩”空间距离,展开交流
;二是借助通信手段进行信
息交流。
古代人类生活的空间,
受制于旧式交通工具的简陋
及传统交通体系的落后,而
无法达成真正的自在生活状
态。庄子曾有《逍遥游》,
称自北冥南迁的大鹏:“怒
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
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
,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
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想
象力不可谓不丰富,但羡慕
与无奈之情溢于言表。受制
于交通落后,古人要想远足
,只能“适百里者,宿舂粮
,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直至清末,曾国藩从湖南赴
京应试,水陆并用仍需费时
三月之久。出行处处受制,
极度不便,古人何来“逍遥”
?难以克服地理局限的人类
,只能局促一地,坐井观天
。从这个意义上讲,世界古
代的历史,基本是各地域单
独的历史发展进程,难称人
类文明融合的真正意义上的
世界历史。
古代人类交流信息,除
利用飞鸽传书,多需借力牲
畜(如驿运)、水运或人的
行走。同样受制于交通工具
的落后,信息交流十分不便
,唐代诗圣杜甫曾有“烽火
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慨
叹;宋代赵蕃也有“但恐衡
阳无过雁,书筒不至费人思
”的感怀;宋代陆游更有“东
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
千里。写得家书空满纸!流
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的
无奈。
人类自18世纪渐入近代
社会,随着工业技术飞速发
展、工业化规模生产及市场
化的需求不断增加,以机械
为动力的现代交通运输业应
运而生。限制人类交流、沟
通的地理空间,因现代交通
及信息技术的发达日益缩小
,人类活动的地理及文化空
间大增。庄子当年浩叹的大
鹏飞行距离,在现代交通体
系下,普通的民航飞机、高
速列车均可在以小时为单位
的时间内完成,对于航天飞
机而言则只是以分钟计算的
事情。显然,人类借助现代
交通工具克服了农业社会地
理空间的羁绊,拓展了自己
的生存空间,虽然未至自由
王国,但自在状态已大大提
高。
人类社会在人、信息与
物的交流上发生的这一重大
变化,得益于英国工业革命
后以铁路、公路、航运、航
空为表征的现代交通体系的
建立及日益成熟。它不仅使
世界各国间经济连为一体,
市场贸易体系真正世界化,
使不同地域间各民族对于异
文化的了解成为可能,极大
丰富了各自的知识体系,拓
宽了视野,也使人类社会在
逐渐的相知相识基础上互相
学习、取长补短、摆脱偏见
、渐趋大同。也只有在这一
基础上,我们才能谈及“地
球村”、全球化的可能性。
由此,我们应该对现代交通
体系与人类社会发展间的重
要关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一 与世界比较中产生
的问题意识
众所周知,英国工业革
命在推动人类克服自然限制
、开发资源、提高生产能力
与效率的同时,也拉开了真
正意义上的世界近代历史进
程的大幕。工业技术的日益
成熟及工业生产效率的大增
,既推动了交通运输能力的
成熟,也需要交通技术的支
撑,现代交通体系的完善使
工业化向全世界扩展,使欧
美国家迈开了向现代化转型
的步伐。工业造就了近代世
界,工业也改变了人类历史
进程。工业化与欧美国家现
代化发展间的重要关系,得
到了普遍认可。
当眼光转向近代中国的
历史进程时,在关于工业化
与近代中国社会变革进程间
关系的认识上,我们的思考
却有了极大差异。一方面,
自鸦片战争直至1949年,
近代中国饱受西方列强包括
日本的武力侵略及政治、经
济上的掠夺,形成了极为强
烈的民族主义情感,追求国
家与民族独立成为近代中国
一股强大的思潮。另一方面
,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处于
领先地位的西方国家,在侵
略中国的过程中又不自觉地
持续输入以工业生产、国际
贸易、革命思想、民族及人
权观念、民主共和体制为特
征的现代性思潮。马克思曾
言如果亚洲国家安于现状,
不思进取,无法产生工业化
的自我革命,那么无论英军
犯下了多少罪行,它对印度
和中国的侵略,就是在不自
觉地充当着推动亚洲工业化
的工具。马克思、恩格斯还
认为,资本主义经济“首次
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
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
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
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
消灭了各国以往自然形成的
闭关自守的状态”。吊诡的
是,侵略中国的西方列强同
时又是现代性的倡导者和引
入者,中国人既要反对西方
对主权的干预,又要不断学
习西方的现代化。尽管“国
学”理念的提出,旨在强调
中华民族特性及儒学文化的
特性,但以传统儒学为核心
的本土资源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1 3: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