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岚县面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山西省保护成果丛书 |
分类 | |
作者 | 卫才华 |
出版社 | 北岳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岚县独特的历史文化空间,孕育了活态文化遗产的县域样本——岚县面塑及岚城供会。《岚县面塑》以“岚县面塑”为研究对象,融入社会史、文化史、经济史等学科研究范式,聚焦“岚县面塑”的艺术形态,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化保护,通过梳理岚县面塑的演变轨迹,解读岚县面塑的文化密码,从而挖掘其鲜活生动的文化内核,以期进一步探索“岚县面塑”的传承与发展。 目录 序 第一章 文化背景 第一节 农耕环境 第二节 民族融合 第三节 民俗传统 第二章 岚城供会 第一节 历史发展 第二节 组织仪式 第三节 参供活动 第三章 艺术形态 第一节 制作工序 第二节 造型艺术 第三节 审美内涵 第四章 面塑发展 第一节 面塑文化艺术节 第二节 面塑多元化传承 第三节 面塑一条街 第五章 传承人的口述生活 第一节 学艺守艺 第二节 匠人匠心 第三节 面艺心愿 结 语 跋 附录 一、大事记 二、参考文献 序言 “面塑”又称“花馍”“面花”或“面人”,是一 种以面粉为原料,集造型、信仰、民俗等多种文化特质 为一体的民间艺术。它既是老百姓舌尖上的艺术,又是 饮食文化的艺术体现,承载了悠远深厚的民俗内涵,蕴 含着民众浪漫诗意的生活美学。 作为人类饮食文化的延伸,面塑具有深远的历史脉 络。它产生于我国古代岁时节日仪式,与面食文化的发 展息息相关。古代饮食文明以“五谷”为主要物质基础 ,其中小麦是外来作物,在中国有 5000 年以上的种植 历史。先秦时期,人们通常以粒食为主,直接将麦子蒸 煮成麦饭,但麦饭粗粝,口感不如粟类作物,饮食方式 难以广泛传播。战国时期,石磨的发明为小麦加工创造 了条件,小麦磨成面粉后开始被烹调成各式面食,被人 们所接受。 作为一种越冬耐储藏作物,小麦可以和粟等粮食作 物轮作,是日常生活中重要的食物来源,因而得到西汉 政府的重视和推广。从西汉开始,用麦子制作的各种面 食成为黄河中下游地区人民的主食之一。《释名》 曰 :“饼,并也,溲面使合并也。胡饼,作之大漫冱也, 亦言以胡麻著上也。蒸饼、汤饼、蝎饼、髓饼、金饼、 索饼之属,皆随形而名之也。”汉代面食已经发展出较 为丰富的品类,烧饼、汤饼、蒸饼等面食制作花样繁复 。 随着汉代节日民俗的定型,面塑开始出现在民间祭 祀活动中,据《事物纪原·酒醴饮食部》记载,诸葛亮 “因杂用羊豕之肉,而包之以面,象人头以祠,神亦飨 焉,而为出兵,后人由此为馒头。”汉代迎神赛会上的 傩舞也以面团塑成鬼怪的头部形象,这应是我国古代面 塑艺术的早期形态。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面食种类开 始丰富起来,《齐民要术》 中记载了面食的具体制作 方法,称作“饼法”,有数十种之多。当时人们对制作 面食所用的材料、配制和方法已有专门的研究,这为面 塑艺术的初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及至隋唐,小麦逐渐取 代了粟在粮食作物中的首席地位,成为北方人主食的核 心。这是华夏人民主食结构的一大变化,小麦在人们饮 食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北方食麦,南方食稻”的饮 食结构由此形成。与此同时,面塑也逐 渐流行,造型 艺术呈现多样化与审美化的特点,普遍用 于祭祀祈福、节日庆贺。《封氏闻见记·道祭》 云:“玄 宗朝,海内殷赡,送葬者或当衢设祭,张施 帷幙,有假 花、假果、粉人、面兽之属。”①由此足 见,此时的面塑 已逐渐取代木俑、陶俑,成为传统殉 葬仪式中的祭祀 品。除了史料记录外,在新疆吐鲁番 阿斯塔那,还出土 了唐永徽四年 (653) 的墓葬品, 其中有一组制作面塑 的女俑像、男俑上半身像和多个 保存较为完好的面塑随 葬品,是迄今为止保存最古老 的面塑实物资料。 宋代是面食发展的成熟时期,面食 既为主食,亦当 点心。宋代面食花样繁多,有面条、 馄饨、馒头、包 子、饤饼、酥、糕、饺子等等。南宋 初年,北民大批南 迁,将麦作文化带至南方,进一步 推动了面食在江南地 域的流行。与此同时,宋代面塑 制作技艺已逐渐成熟。 《东京梦华录》 记有“都人重 九前一二日,各以粉面蒸 糕,更相遗送,上插剪彩小 旗,掺饤果实,如石榴籽、 栗黄、银杏、松子肉之类 。又以粉作狮子、蛮王之状,置于糕上,谓之 ‘狮蛮 ’。”①可见,面塑不仅是可食用的糕点,更是人们相 互馈赠的礼物和 节俗用品。《梦粱录》 中也表现了面 塑在春节、端午、中秋等节日,以及 结婚、寿诞等喜 庆日子中的民俗意义,如重阳节,人们“以糖、面蒸糕 , 上以猪羊肉、鸭子为丝簇饤,插小彩旗,名曰重阳 糕。”②面塑在日常生活 中的广泛应用,使其具有了 丰富的文化内涵,不断延绵传承,发展至今。 明清两 代是面食发展的重要时期。明清面点讲究味、形精美, 制作相 对繁复,形色更加赏心悦目,全国各地流派风 味也基本形成,如北京的豌 豆黄、驴打滚、萨其玛等 面食点心,山西的刀削面、揪片等面食,山东的 煎饼 、油旋也颇为流行;此外,南方则以扬州的小笼包子、 广州的糕点为 主要代表。具有深厚民俗内涵的面塑艺 术也于明清时期流行开来。清咸丰 三年 (1853),山 东曹州 (现属菏泽) 一带出现了“江米人”,即职业 面塑 手工艺人。他们走上街头进行面塑手工艺品的制 作,并逐渐影响了北京等 地面塑艺术的发展。 如今,不同的生态环境孕育出多姿多彩的饮食文化 习俗。气候环境、风土人情造就了独具地方特色的面塑 工艺。北方面塑古朴生动、厚重大方,主要集中在山西 、陕西和山东等地区;南方面塑则细腻精巧、秀丽典雅 ,集中于江苏、浙江等地。 …… 导语 岚县面塑2014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是中国面塑活态文化遗产的县域样本。岚县面塑,扎根于百姓生活,体现了民间岁时礼仪文化中的祭祀、喜庆、馈赠等特点,同时也较为完整地保留了中国传统的民间信仰形态——岚城供会。民众在祈福纳祥的审美想象中不断感受着生命的韵律,更集中反映了岚县民众对真善美的崇高追求。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