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寻道(先秦政法理论刍议)
分类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作者 张伟仁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张伟仁先生初于苏州私塾、台大、耶鲁、哈佛就学,后在欧美及国内高校讲授法理学与法制史,享誉中外。晚年发愿将毕生所思所想和授课心得,写成一部《寻道》,通过先秦诸子的八部经典著作,追溯中国政法思想的源头活水与丰富面貌。这八部著作是:《老子》《论语》《庄子》《墨子》《孟子》《荀子》《商君书》和《韩非子》,他将此称为“八典”,将所涉先秦诸子称为“八哲”。
“寻道”乃是追寻“至治之道”,是先秦“八哲”寻求个人立身处世、家国长治久安的诸种努力。作者逐一分疏其核心观点和独特创见,条贯其思想脉络和理论体系,也不吝指出各自在前提和推理方面的若干问题,并将自己的观点和对未来的希望融贯其中。全书高屋建瓴,博览细察,行文平易谨慎,持论近情合理,堪称一部中国政法传统的思想通义。
目录

引言
“八哲”以前的社会情况 / “八哲”的时代 / 各国执政者对时局的反应
《论语》
孔子 / 《论语》 / 观念 / 规范 / 规范的学习 / 规范的施行 / 理想社会 / 贡献和问题
《老子》
老子 / 《老子》 / “道” / “圣人” / 治国的原则 / 贡献和问题
《墨子》
墨子 / 《墨子》 / 世乱 / 治平之道 / 贡献和问题
《庄子》
庄子 / 《庄子》 / 观感 / 自然与本性 / 自然之受破坏 / 道 / 悟道 / 道之用 / 贡献和问题
《孟子》
孟子 / 《孟子》 / 世局 / 暴行 / 邪说 / 谬见 / 误解 / 治平之道 / 君臣、君民关系 / 贡献和问题
《荀子》
荀子 / 《荀子》 / 世局与乱因 / 正论 / 社会、权威、规范 / 君子 / 治世 / 贡献和问题
《商君书》
商君 / 《商君书》 / 国家富强、贫弱之因 / 致富强去贫弱之策 / 人性 / 政与法令 / 政策与法令之施行 / 至治之世 / 贡献和问题
《韩非子》
韩非 /《韩非子》/ 世乱之因 / 去除乱说 / 治世之道 / 立法行法 / 法治之极 / 贡献和问题
结语
序言
我幼年受长辈们教导一举一动的规矩,在私塾时聆
听老师讲述经史里的道理,进大学后诵读了宪法、民法
、刑法、行政法、诉讼法等的条文,出国进修又学习了
若干英美和欧陆的法律,五花八门,活剥生吞,将头脑
变成了一个杂乱的大仓库。有时静下来想想,不禁会问
为什么要学这么多种类的规范,尤其是法律?它这么烦
琐,却不免挂一漏万,并且又常常互相龃龉。事实上社
会里绝大多数的人都不懂法律,为什么要许多人花许多
时间、精神和资源去学它?它与其他规范有什么不同?
它是怎么来的—自然而然的?神定的?人为的?如果是
人为的,是谁订立的?他或他们是怎么取得立法权的?
他或他们应该具备什么资格?应该依照什么程序来立法
?法律应该有些什么形式的和实质的条件?法律能自行
证明其正当性吗?如果需要凭借外在的准则,这准则是
什么?其目的是什么—社会的安宁秩序、公平正义,或
者是另一套价值?此一准则有具体确切的内容和意义吗
?或者可能会因时因地而不同?法律是否合乎此一准则
应由谁来判定?他或他们应有什么资格,应该依据什么
程序?倘若一条法律被判定为不正当,应该怎么办?倘
若并无不当,但与已存的其他种类规范(道德、习惯、
教义和科学定律等等)或人情、理则、时势相悖,该怎
么办?法律不可能周全,对于未受其制约,而于社会有
相当影响之事,立法者有何对策?法律既是一种人为的
规范,人们不可能自然知晓,必须经过教导才能了解,
应该由谁以什么方法去做此工作?这种教导工作的功能
有多大?人有多少可变性?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办法可以
使人们遵守法律—诱之以利?禁之以害?倘若这些方法
都未尽有效,有人因为不知而犯法,或知之而故犯,造
成了社会纠纷甚至动乱,应该由谁来加以处理?必须是
司法官吏吗?或者也可以是调停、仲裁人员?他们是怎
么产生的?应该具有什么资格?在处理纠纷事件之时,
第一步应该发现事实,为此应遵循什么程序,使用什么
方法?知情之人是否有做证的义务?他们可否拒绝?可
否被强迫(特别是暴力的迫害—刑讯)?证据的可信性
如何确定?取得证据后的一步是引用规范来判别行为的
是非,如果需依据法律而没有确切的法条可以援用,司
法者该怎么办?他们可以援用相近的条文或其他的规范
吗?无论是援引明确的条文或用其他的办法来处理,他
们应该追寻的目标是什么—是客观绝对的公平正义吗?
是否也该顾到当事人的特殊现况和背景、相关之人的利
害及社会较大范围、较长时期的导向和发展?如果因此
而使同类的案件受到不同的处分,是否可以接受?倘若
法律有明确的条文,但是它初订之时与适用之时的社会
情势和人们的价值观念有了重大差异,司法者将何适何
从?倘若法律与现时的政策有异,该怎么办?他们与立
法者和行政者之间应有怎样的关系?对于民众的意向应
如何反应?他们的判断如果违反了法律,或者被认为不
合乎公平正义,或者与道德习惯或其他规范相悖,该怎
么办?
以上所说的是一些所谓“法理”的基本问题。大多
法律院系都开设“法理学”这门课,若干基础法课程也
涉及这些问题,因为都是学法之人应该注意的。但是我
读这些课程的教科书和上课听讲之时,发现只有西方人
对这些问题的意见被提出来讨论。这一点使我十分纳闷
,难道中国人都不思考这些问题吗?然而我依稀记得在
我读过的若干中国古籍中,有不少关于这些问题的片段
,特别是许多与它们有关,而涉及更深的哲理问题的意
见和争辩,例如人为什么需要社会规范?人与人之间,
特别是个人与社会权威者之间,应该有什么关系?社会
应该有些什么功能和目的?个人应该有些什么目的?与
万物相比,人的存在有什么特别的意义?为什么中国先
哲对这些问题的意见和争辩,在法学界极少有人提出来
探究?当然,法学是一种复杂的学问,有理论和实务两
面。在世事纷繁之时,人们大多注重在实务上,尤其在
近代中国,因为遭遇了一二百年东西方霸国的侵略凌辱
,大多数人明显地丧失了对固有文化的信心,一味要求
西化,而且特别注重其实务上的表现。但是我觉得以上
提出的那些法理和哲理的问题极为重要。如果没有合乎
情理的答案,一个国家便陷入艰险之途,处处都是岔口
陷阱,使人们疑惧猜忌,畏怯不前,社会彷徨争斗,内
乱不息。如果能有合乎情理的答案,一个国家便像一条
四通八达的康庄大道,可以让人们放心迈步,发挥各人
的潜能,追求自己的目标,让社会和谐合作去实现共同
的理想。中国前人,特别是先秦诸子,对寻求此道做了
极大的努力,其见解的精到之处颇能弥补西学之缺失。
我有感于此,决定将一些想法写出来。
我常常想的是多年来研读一些传世古籍里的思想。
先秦时期因为种种特殊因素,促成了所谓“百家争鸣”
的现象,许多智者对纷乱的时局提出了他们的看法和做
法,大多由弟子们记录成为其言行集,出现了若干版本
,互有出入。此外也有一些部分是本人亲自写成的,但
因辗转抄写,有若干版本,多少有些不同。秦代禁
书评(媒体评论)
《寻道》所寻之道,既是先秦哲人矻矻以求的
“至治之道”,也是本书作者穷毕生所学求索之道
。这是一种理解古代智慧的尝试,也是一种融汇古
今思想的努力。通过再现先贤对现代法理学之问的
回答,张伟仁先生向我们展示出中国古代法政思想
的深度、广度、独特性及普遍性价值。
——梁治平(中国艺术研究院)
《寻道》是张伟仁教授在东西方著名学府讲授
中国传统政法思想的总结,蕴积作者中西文史的精
深学养、对中国政法传统的深厚情结,以及对人性
事理的通达睿识。本书选取以先秦儒墨道法诸家八
位先哲冠名的八部经典著作,简明介绍时代背景后
,围绕具有普适性的重大问题,梳理和阐释八部著
作中的政法哲学,并进行比较分析和总结评价,展
示了运用法哲学分析方法进行古今对话的可能性。
作为解读中国古典政法思想的经典之作,本书将开
启进一步思考和探究的方向。
——王志强(复旦大学法学院)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8:3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