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民法社会化,是中国民法近代化历程中引人瞩目的一段往事。在救亡图存的历史背景下,民法承担起了特殊的使命。民法社会化不但是为了更好地调整民众生活,也是中国在危亡之际谋求生存的奋斗和努力。在西方民法的框架下,以国家、民族、社会利益为出发点的社会本位在法学理论、立法、司法等诸多领域皆有体现。民法社会化过程中既有移植,也不乏本土化意识;既有提升法律品质的合宜之举,也有一些异化和偏差。如果说,在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之间求取平衡是法律的永恒主题,那么,民国时期的民法社会化会为今天的中国法治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作者简介 李文军,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教务处副处长,国家民委“中青年英才”,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南京大学法学博士,四川大学法学博士后研究人员(2012-2015),日本东京大学访问学者,曾赴台湾铭传大学法律学院研修,任中国法律史学会理事,中国法律思想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四川省法理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法学理论和法律史方面的研究。出版专著3部,在各类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四十余篇。曾获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二等奖,中国法学会第八届中国青年法学论坛征文优秀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青年项目等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担任央视社会与法频道《法律讲堂》主讲嘉宾,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人大立法专家。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近代民法社会化的理论资源 第一节 “本土资源”——整体主义与国家社会本位 第二节 西风沐及——西方社会法学理论 第二章 民法社会化的现实动因 第一节 基于中外交往现状的选择 第二节 对中国社会的迁就与回应 第三章 民法社会化的理论诠释 第一节 西方社会法学在民国的传播 第二节 民法学中的社会本位表达 第三节 社会法学理论的本土化变异 第四章 民法社会化的立法表达 第一节 财产法领域——以永佃权为中心 第二节 身分法领域——以家庭制度为中心 第五章 民法社会化的司法之维 第一节 社会本位司法理念的内涵特征 第二节 社会本位司法理念的个案适用——以一起诉请别居案为例 第三节 社会本位司法理念的中国化问题 第六章 中国近代民法社会化的理论反思 第一节 助力近代化的民法社会化 第二节 民法社会化的异化与警示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