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时间的政治(现代性与先锋)/现代性研究译丛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
作者 | (英)彼得·奥斯本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被评价为当今关于现代性和后现代性争论中有关时间哲学的一部重要著作。作者颠倒了传统的亚里士多德式的通过变化来理解时间的路径,而是反过来,通过时间来理解变化,将“现代性”、“后现代性”、“传统”等概念作为历史总体化的范畴和历史时间化的独特形式来理解,并进而提出了历史时间自身的本质问题。 作者简介 彼得·奥斯本(Peter Osborne),英国密德萨斯大学(Middlesex University)教授编有《瓦尔特·本雅明:文化理论中的批评》,著有《时间的政治:现代性与先锋》《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导读》等书。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现代性:与众不同的时间 现代性作为经验和误认:伯曼和安德森 从新的时代到新时代:柯什勒克的历史语义学 现代性的质:同质化,区分和抽象 现代性作为筹划:哈贝马斯,福柯,启蒙 有差异的时间和联合分析:阿尔都塞和年鉴学派 第二章 一种时间,一种历史? 可能性的条件:先验之路 让历史来判断:内在之路 区分反对发展 黑格尔的失败:历史的终结,时间的终结 《时间与叙事》:现象学的本体论 现在还是瞬间?心灵的时间与世界的时间 历史时间:本体论和叙事中介 向死而在,向史而在 流俗的时间还是宇宙论的时间?自然与社会 第三章 死亡与承认 与他者共在:承认的辩证法 练习死亡 从承认到认同:黑格尔和拉康 “事后性”和死亡本能 初级认同:克里斯蒂娃的想象的父亲 一开始就是束缚:约希卡·本雅明或者让·拉普兰遮? 无时间性,死亡和无意识 精神分析,时间性,历史 第四章 现代性,永恒,传统 外在性和超越:列维纳斯的末世论 外部还是终结?总体性,无限,其他 古典型的永恒性:伽达默尔的解释学 历史学和砸烂传统 历史主义作为坏的现代性 准救世主的断裂:救赎的意象 蒙太奇,中介,启示:朝向新的叙事性 第五章 先锋与日常 保守的革命:法西斯主义作为反动的现代性 视觉和决定:生存即(反对决断论的)重演 重演还是回忆? 从马克思主义到超现实主义:“日常中的神秘” 现代性的反面:从日常状态到历史生活 后记 注释 参考书目 索引 序言 有一次帕克讲他在日本 买书的故事:为了原汁原味 地进行研究,他顺利地买到 了所有关于时间主题的最重 要的哲学著作,不料,在回 纽约的途中却发现,他没有 时间去阅读它们。 还没等我们读完所有宣 告后现代来临的著作,也许 它就已经结束。所有人都像 20世纪70年代的危机论者 一样,在等待后现代主义市 场的崩溃。但他们很可能是 要失望的。为什么会是这样 ,这正是本书试图要理解的 诸多事情之一—这并不意味 着“后现代”这个词足以标志 这个时代,更不意味着它能 解释各个时代的内涵;在这 种情况下,本书也并不执意 要对后现代的持续性作意识 形态的或社会学的分析。毋 宁说,我们要探求的是一种 更有哲学意味的解释。因为 后现代主义的文献以及研究 它的文献有一个令人费解的 特征,即尽管它表面上有— -有时是出于故意卖弄—— 理论的品格,但是它几乎完 全不包含任何关于这个概念 的哲学文本。在哲学的意义 上,后现代意味着什么—— 例如,在这个意义上,互相 唱反调的思想家,如哈贝马 斯和福柯共享一个现代性哲 学话语的一般观念——总的 来说依然晦而不明。 这个说法容易遭到误解 。并不是说没有哲学家写作 过关于后现代主义的东西。 利奥塔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也并不是说缺乏那些将其 自身或者其他文献指认为“ 后现代”的哲学文献。但是 在后现代主义、后现代性和 后现代等观念被构成的层次 上,把它们当作文化史分期 的概念而将其作为哲学的关 注对象的,却风毛麟角。“ 后现代”这个术语常用来指 称一系列关系松散的哲学立 场中的任意一个,它们都多 多少少对后来被称为“启蒙 理性”的东西持批评态度, 都多多少少是后尼采式的。 但是,其中的大部分立场与 比人们通常所引证的范围更 宽泛得多的思想家的著作的 某些方面可以和谐共存,而 后者中的许多人(包括黑格 尔和马克思)被认为是属于 分水岭的另一边。如果不从 哲学上解释现代——把“现 代”当作一个哲学术语—— 就更不必说从哲学上解释现 代主义了,那些所提及之物 (references)注定不过是 空虚的姿态,不过是哲学上 的时髦货色最新式的标签而 已。例如,假定有这样一种 情况,在上述这场争论的范 围之内来估量德里达,论辩 的天平无疑会倾向于认为他 是现代主义者这一边;从哲 学上来说,[他]压根儿就不 是一个后现代主义者。 接下来,我们尝试着从 另一个角度来通达所有这一 切,来处理当前所关注的一 些事项——关于时间、历史 和文化,关于变化着的现在 ,关于作为文化的历史—— 并且将它们置于另一种视野 下:这种视野最好用历史时 间的政治这个短语来概括。 如果说亚里士多德试图通过 变化来理解时间,因为它是 变化着的存在者首先照面的 东西,我们何不颠倒这个过 程,尝试一下通过时间来理 解变化呢?本书的目的就在 于,通过把当前关于历史分 期和文化变迁的争论与关于 时间的哲学文献联系起来, 从而于这场争论有所助益。 一旦我们这样做,有两件事 情立刻就变得显而易见。一 个是,整个后现代的观念网 络牢牢地刻印在现代性的时 间辩证法这个问题中。(它 有可能牵涉到这个领域的重 大变动,但它仍然停留在它 的参量之内。)另一件事情 是,在那些文化的自我意识 的范畴中可以发现一种概念 逻辑在起作用,它比以它所 通常被部署的方式所表现出 来的逻辑要更加深刻些,它 可以作为年代学上与众不同 的并且是从经验上可以鉴定 的时期、运动、形式和风格 的标志:这种历史总体化的 逻辑提出了历史时间自身的 本质问题。 十多年前,在关于这个 主题的伯曼的开创性著作和 哈贝马斯的讲演出版之前, 得意洋洋的后现代主义只迫 切地想要在历史中重新发现 自身,而尾随而来的是,“ 关于现代性意义的话语与争 吵……实际上已经偃旗息鼓 了”。但是现在情况已不复 如此,对现代性的兴趣的复 兴更多地集中在理性这个观 念,以及它的不同社会形式 上,而不是在现代性概念本 身上。剩下的是要进一步澄 清现代性是何种概念,并且 特别是要在超出现有的英文 文献所典型地追溯的范围之 外更为系统地考察它的不同 方面之间的关系。第一章承 担了这个任务,它在形式上 表现为对无力把“现代性”的 时间维度充分严密地处理为 历史时间的形式进行批判。 …… 本书部分初稿曾作为论 文接受审查,或者作为短小 的文章段落发表过。我应该 感谢1990年夏天埃塞克斯 大学举办的“后现代主义和 重读现代性”研讨会邀请我 提交论文,此论文后来成了 第一章的初稿;稿子修改后 篇幅更短,以“现代性是质 的、而非年代性的范畴”为 题发表在1992年3/4月号的 第192期《新左翼评论》, 以及弗兰西斯·巴克等人编 辑的《后现代和重读现代性 》(曼彻斯特:曼彻斯特大 学出版社,1992年版)上 。1992年春天,纽约哥伦 比亚大学的德国坊(The Deutsche Haus)和澳大利 亚的新南威尔士大学的人文 研究院研讨班给我提供机会 ,使我第二章中对利科的解 读的初稿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