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四书包括《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和思想基础。四书几乎包罗了人生中的所有问题,尤其对于做人做事有着深刻而实质的意义,历代以来,凡是吃透四书的人,无论是从政、求学,还是经商,都能取得不凡的成就。 本书站在当代青年人的角度,撷取四书中最能打动人心的名言警句、智慧精华,并结合影响现实工作、生活、学习中的各种问题,从人生、世界、人性、人格、为人、处事、领导、财富、家庭、修养、学习等多方面进行深刻而生动的解读,传承和宣扬了经典传统文化,给读者以智慧的启迪、行动的力量,帮助读者解决人生中的各种现实难题,获得内心的丰盛和精神的圆满。 读懂了四书,你就获得了人生成长的精神动力! 作者简介 谷园,“中国式励志”理念的开创者,致力于传统经典现代化的传承工作,把四书五经、《黄帝四经》《老子》《庄子》《韩非子》、《史记》《资治通鉴》等影响中国文化最深的经史著作,全部梳理解读为接地气的适合大众阅读的中国式励志书。目前已出版《吃透曾国藩》《人生四书》《简易经》。 谷园先生是资深互联网专家,十多年前即创办运营模具网、国画网等大型网站,现供职于某市委机关,对民营经济和机关文化都有深切体验和研究。 另外,谷园先生的书法造诣深厚,习书二十余年,主攻黄山谷,作品多次入选各级展览。 目录 人生 人为什么活着 人应当怎样活着 人生的八大基本问题 做你自己 中庸之道 做一个理想主义者 简单人生 人生的框架 生命是一个走向永恒的过程 终极价值 不要精神胜利法 德才之辩 游戏的意义 要有长远的考虑 儒家的三大柱石 命运靠自己把握 儒家的出世态度 谁都能成功 人生三乐 我们都拥有宇宙中最宝贵的东西 我行吗?我行! 底层体验加精英意识 积极看待生命中负面的东西 渐修与顿悟 你有信仰,你信儒教 世界 发展是硬道理 道在生活中 栽者培之,倾者覆之 诚信赢天下 生命轴线 自然更重要 二进制思维 人性 想什么就会是什么 最佳距离 把握他人的需求 把握大众传播心理 好为人师 人性本善 人格 中国式超人 圣人是一种典范 人淡如菊 孔子的理想 名臣的人格境界 士就是有精神追求的人 仁是道德的核心 不做老好人 理想主义情怀 做个大丈夫 领导者的五种修养 待人 对别人的期望与要求 以欣赏的眼光看别人 不抛弃,不放弃 处理人际关系问题的法宝 人生的意义最终在于收获感情 观人之法 服务领导要注意的两点 面向未来,春暖花开 做人要厚道 帮助别人成功是自己成功的基石 年轻的力量 四海之内皆兄弟 朋友问题 和为贵 交际的节点 善的四个关键词 要敢于对领导说“不” 博爱 统一思想是合作的基础 做个直人 处事 想到就做 热爱自己的工作 对事业要有超然的态度 要培养预见能力 做事之道 凡事要有先付出的意识 靠脑袋吃饭 对节俭的反思 胆大要有度 第一个伟大的学生 人生贵有恒 尝试者赢 乘势者胜 要有天地人的整体观 大事是怎样做成的 小不忍则乱大谋 你是好人 赢得信任是前提 让为我所用的东西锋利精良 儒家的人才观 追随那些了不起的人 怎样说话 怎样听人说话 领导 领导者的第一大问题 政治的秘密 正名 教育培训 不越位 做人三层次 精神领袖 容忍个性强的下属 领导者的框架 领导者的四种武器 领导者的终极智慧 财富 财富之外 赚钱是为了更好地活着 义利之辩 财散人聚 摒弃对富人的偏见 生财有大道 怎样面对贫穷或富有 家庭 婚姻是一个大学堂 做个顾家的男人 最持久的快乐 兄弟情 家庭教育与爱的中庸 修养 中国人修养的最高境界 修身概述 在反省中提升 骄傲与谦虚 要培养厚重的气质 怎样搞定人 颜回的修炼 颜回的高明 道法自然 跳出患得患失的怪圈 四个约定 人为何有错不改 平常心即是道 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克己复礼 随遇而安 做官的两大基本品质 三戒 为人处世的框架 五大功夫与天地境界 谈名声 养心 五字心法 难矣哉 学习 第一个伟大的老师 文化传承者 好学是最大的智慧 背后的力量 慎独修炼 学者的生活 古来圣贤皆寂寞 向后穿越 谈异端 虚荣心是个大怪物 自我教育,赢在未来 把迷失的心灵找回来 包打天下的小尺子 功夫不到家不行 学习与思考不可偏废 知己 终身学习 交流的意义 治学之道 人生的长线 迎合别人不如迎合自己 学以致用 读书无用论 音乐的功能 独立思考 立乎其大 学会了 弘道者 综合 可爱的孔子 儒家的政治思想 儒道墨法思想浅议 四书成语佳句解读 四书成语佳句解读(新版补录) 序言 中国式励志的根本在儒 家 “中国式励志”是我在《 吃透曾国藩》的序言里提出 的概念。我认为,今天市面 上那么多励志书,基本都是 卡耐基等外国人写的,都是 建立在西方文化的基础上的 。我国有几千年的文化,青 年却要靠外国人的文化精神 来激励自己,来学习做人、 做事的道理,这挺悲哀的。 曾国藩还有无数人士,他们 的成功靠的都是中国人自己 的文化和智慧,这些文化和 智慧,就是中国式励志的基 础。 那么,这些文化和智慧 到底是什么呢?我认为,有 必要梳理一下,把这些好东 西都明明白白地整理出来, 让大家一目了然,再去跟卡 耐基们PK一下,一决高下 。 怎么梳理呢?挺简单的 ,就是看看曾国藩看得最多 的书是什么、对他影响最大 的书是什么,就可以了。什 么书呢?这也是很容易回答 的,就是四书五经,特别是 “四书”。他在28岁中进士之 前,天天抱着啃的就是这四 本书:《大学》《中庸》《 论语》《孟子》。他将这四 本书读得滚瓜烂熟,可以倒 背如流,你随便念一句里面 的话,他闭着眼都能知道在 书里的哪页哪行。你要不信 ,可以让你家孩子从3岁到 28岁天天看这四本书,他也 能这么厉害。 不只曾国藩如此,还有 王阳明,近来读王阳明也成 风气,我们看他的全集里, 多数的内容都是讨论对“四 书”的理解,他的“致良知”“ 知行合一”,都是从“四书” 里引申出来的。还有近代的 一些风云人物,大致都是读 四书五经长大的,很多人即 便对“四书”持批判的态度, 但他们的人生做派却受了“ 四书”深刻的影响,比如, 胡适晚年讲自己是个儒教徒 。 “四书”从元代以来,就 被官方确立为科举考试的教 材,无论权贵还是平民,想 当官,一般就得参加科举, 考秀才、举人、进士,考题 都不出“四书”“五经”。在古 代,官本位思想比现在要严 重得多,读书为什么?上学 为什么?为科举!所以凡读 书识字的,都是奔着吃透“ 四书”的。只要吃透“四书” ,就可以考高分,然后就能 当官。 有人可能会问:就凭读 好了这四本书就有能力、有 资格当官了吗?这只能说明 “四书”是真有用,吃透了“ 四书”的,出来当官,大致 是没有问题的。那么,反过 来是不是也可以这样讲:当 一个好官、一个好的领导者 ,或者一个成功者,所需要 的那些思想、钾慧、精神, “四书”里全都有。这样说, 大体是不错的。 而且,也不单纯是想做 官的才读“四书”,《红楼梦 》里“宝黛相会”那一段,贾 母问黛玉读什么书,黛玉说 自己在读“四书”,宝玉则接 过话来说,除“四书”之外, 别的书鄙是垃圾。要知道, 曹雪芹对传统文化是批判的 ,可他对“四书”却是喜爱的 。 总之,中国人,凡读书 的都必读“四书”,“四书”就 是中国人的“圣经”。 那么,既然“四书”如此 好,为何在五四运动时被批 判呢?要打倒孔家店,要把 孔子贬为“孔老二”呢?这里 就有一个大问题,即儒家思 想的打破与新生。 我国的传统文化是丰富 多元的,先秦有诸子百家, 东汉之后又传人了佛教。但 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 儒术”以来,儒家在中国古 代社会一直是主流。中国的 古书分四大类:经、史、子 、集,最尊贵的就是经,到 南宋时,经部里最终确定了 十三本儒家的著作,被称为 “十三经”,而这十三本书, 简而化之,就是“四书五经” 。 儒家有一个重要的观念 叫中庸,就是凡事要做到正 好,不能过分,因为物极必 反,一旦太过分,就会走向 反而。像王阳明这样被公认 为有开创性的思想家,我们 看他的著作,都很难看到真 正的原创思想,他对经典的 解读更接近孔子的原意,而 不是超越孔子。 有个观点认为:一部西 方哲学史都是在给柏拉图作 注解。这话放在中国思想史 上是更恰当的。特别是在清 末民初,面对世界列强的欺 凌和各国的快速发展,知识 精英们打破儒家就成为一种 必然。当然,在具体的操作 过程中,矫枉过正也是难免 的。 被打破的儒家思想并没 有被毁灭,用学者余英时的 话讲,它只是从一系列“建 制”中退出了,不再是官方 的意识形态,不再是思想家 的“天花板”,它以一种“心 灵积习”的状态,回归到日 常生活,回归到每个平常百 姓的身上,回归到一种更加 平易自由的状态。在我看来 ,这被打破的儒家,更本质 了,更纯粹了,“打破”反而 开启了儒家思想的新生。 新生的儒家思想,必然 是与时代紧密结合的。它要 在全球化的、文化思想异常 丰富而多元的格局里,找到 自己的位置。 怎样找到这个位置呢? 我认为,这就像企业的产品 定位,要分析对比竞争者的 情况,发现自己的比较优势 ,并发展这种优势,使之成 为核心竞争力,最终在市场 格局里占据一席之地。 …… 所以,我坚信这本书对 于儒家学派有发展的意义, 即便是微乎其微的。 古人有句话叫“皓首穷经 ”,他们注解“四书”“五经” 常常是花一辈子的工夫,朱 熹临死都还在修订《大学》 释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