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法律与金融监管研究基地高度关注金融监管、金融危机以及系统性金融风险方面的研究,本着“以国际研究为镜,作中国改革之鉴”的理念,从2013年起组织专业人员从知名智库、国际组织、美联储、英格兰银行等机构及一些国外权威期刊中,精选重要的工作论文和研究报告,择其精要进行编译,力图将国外最新的研究成果推荐到国内。相关研究成果按月发布在“金融监管网”(http://www.fir-cass.org),并通过微信公众号(金融监管与风险观察)的形式向社会各界推送。 2016年6月和2019年4月,研究基地相继出版了两部《金融风险与监管:国际研究镜鉴》,本书是该系列的第三部学术成果,并延续了之前的写作体例和编译风格。本书编译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美联储、英格兰银行及国外知名学者有关金融监管、系统性金融风险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期激发学术界的研究灵感,促进监管政策的完善,对理论界和实务界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目录 一 金融市场与风险表现 1.基金投资者能否区分好坏经理? 2.信贷配置的风险程度是金融脆弱性的来源 3.金融发展与创新:是否存在熊彼特创新理论的证据? 4.重新审视金融与创新的关系 5.银行小额存款比大额存款更不稳定? 6.金融依赖与企业创新:基于企业上市的分析 7.危机后银行主导和市场主导金融体系下的企业融资 8.与年龄相关的金融脆弱性:老年人更容易受到金融诈骗吗? 9.预期对投资组合选择的影响有多大? 10.非利息收入会增加银行的风险吗?零售型银行与投资型银行的比较 11.金融发展与创新:跨国证据 12.次级借款人在推动美国房地产繁荣中所扮演的角色 13.新冠疫情前的美国金融格局 14.共同基金持有的信用违约互换:流动性、收益率和风险 15.私人机构发行的安全资产 16.欧洲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公告:金融市场的反应 17.网络攻击的财务和经营后果 18.金融全球化的总量效应与分配效应 19.什么对创新的影响更大:政策还是政策不确定性 20.金融全球化与不平等:资本是一把“双刃剑” 21.新冠疫情期间欧洲主权债券市场的流动性 22.美联储比欧洲中央银行的溢出效应强度更大、范围更广 23.中央银行沟通:谁发言更重要 24.网络风险剖析 25.利润转移的全球性证据:无形资产的作用 26.金融化和韩国公司研发投资的放缓 27.新冠疫情期间银行IT技术的运用对贷款的影响 28.新冠疫情期间的法国中小企业 二 金融监管与《巴塞尔协议》 1.美国大银行的复杂程度在降低吗 2.金融稳定委员会(FSB)美洲区域协商小组(RCG) 3.宏观审慎监管:现在和未来 4.多德一弗兰克法案通过后小企业贷款下降 5.杠杆规则套利 6.银行业审慎流动性监管 7.如何设计欧洲存款保险计划 8.银行资本的自动稳定器 9.中央银行和声誉风险 10.欧洲新的监管架构 11.银行可用资本 12.压力测试影响银行流动性创造吗? 13.银行应持有多少资本? 14.银行的经验 三 系统性风险预警与测度 1.从跨国历史的角度来看债务和金融危机 2.通货膨胀目标制变得不可信了吗? 3.危机十年后银行体系变得更健康了吗? 4.政策制定者和经济学家对泡沫的不同看法 5.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十年后的流动性、杠杆率和监管 6.银行挤兑预警指数 7.什么类型的前瞻性指引更有效? 8.金融稳定委员会:穿越斗争的迷雾 9.金融稳定委员会发布银行决议规划专题报告 10.关于银行决议规划的同行评审报告 11.评估金融网络中的蔓延风险 12.银行对本国政府债券的独特偏好 13.金融危机与创新 14.银行的系统脆弱性 15.重新关注欧洲的财政框架 16.弗里德曼与菲利普斯:历史性分歧 17.危机管理:公共卫生危机与金融危机的比较 18.共享增值抵押贷款的脆弱性分析 19.盘点世界各国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金融政策 20.“逆风而动”与金融危机的风险 21.气候变化与中央银行:引入预期通道 22.无形的负担:拖欠债务如何引发银行业危机 23.什么样的宏观经济条件可能导致金融危机? 24.金融危机:一项调查 25.全球化和通货膨胀:欧洲中央银行的见解 26.一种新的经济不确定性度量方法 27.为什么新冠疫情期间银行股票暴跌? 28.日本实际利率水平与老龄化:劳动力市场渠道 四 宏观审慎政策与影子银行 1.金融溢出效应和国际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 2.中央银行:趋势和循环 3.最优货币政策 4.宏观审慎政策的成本 5.为什么有时影响不同:宏观经济政策和金融危机的后遗症 6.银行危机中的公司治理与顺周期性:实证证据与启示 7.财政政策可能救不了欧洲中央银行 8.公共流动性需求与中央银行独立性 9.财政货币政策协调中的误区 10.货币政策与银行稳定性:分析工具箱综述 11.金融市场对货币政策信号的反应 12.美联储与量化宽松政策:刺激投资、增加通货膨胀负担 13.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互动:研究综述 14.货币政策的长期阴影 15.影子保险如何加剧系统性风险 16.宏观审慎政策的风险管理新视角 17.货币政策的涟漪效应 18.欧洲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和追赶通货膨胀 19.量化宽松和传统货币政策有相似的副作用 五 普惠金融与金融科技 1.中央银行数字货币:设计原则和资产负债表影响 2.扩大狭义货币:中央银行使用数字货币的货币政策 3.加密资产对于金融稳定的潜在影响 4.金融科技的发展及其对金融稳定的潜在影响 5.金融科技和银行业:我们知道什么? 6.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对金融科技工具的意识和感知分析:来自马来西亚的众筹和P2P贷款 7.中央银行数字货币技术 8.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的设计选择:政策和技术考虑 9.金融科技的过去和现在 10.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监管 11.中央银行数字货币:驱动因素、方法和技术 12.金融科技借款人:宽松筛选还是“撇奶油”? 13.全球金融科技和大型科技信贷 序言 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 年全球经济萎缩约 4.4%(IMF,2020),这 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全 球经济增长的最低水平,甚 至远超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时 期的下跌幅度。近两年,疫 情散点爆发、金融风险抬头 、部分产业链断裂等诸多因 素一直是全球经济复苏的“ 拦路虎”。另外,受到全球 贸易摩擦升级及俄乌冲突的 影响,中国经济内部风险呈 现多样化,部分实体部门杠 杆率仍然较高,守住不发生 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是金融工 作永恒的主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法 律与金融监管研究基地作为 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国家 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下属的研 究机构,高度关注金融监管 、金融危机以及系统性风险 方面的研究,本着“以国际 研究为镜,作中国改革之鉴 ”的基本理念,从2013年开 始组织人员从国际知名智库 ,世界银行、IMF、FSB等 国际金融组织,欧洲中央银 行、美联储、英格兰银行、 德国联邦金融监管局等发达 国家和地区中央银行和监管 机构,及Journal of Finance、Journal of Financial Stability、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等 权威期刊中,精选一些重要 的研究报告和工作论文,择 其精要进行编译,形成了研 究基地的“国际研究镜鉴”系 列。 遵循全球金融危机的演 进脉络以及金融监管的现实 需求,“国际研究镜鉴”重点 关注金融市场、金融监管、 系统性风险、宏观审慎、影 子银行、普惠金融以及金融 科技等领域。“国际研究镜 鉴”系列及其结集出版,重 要的目的是在于通过跟踪全 球金融危机以来风险传递的 路径、政策应对的模式、金 融行为的反馈以及内外机制 的融合,基于学术和政策的 双重视角,为我国金融稳定 、金融监管及其内外协调等 的理论研究、政策研讨和实 际决策提供参考。 “国际研究镜鉴”系列的 第一部《金融风险与监管: 国际研究镜鉴》于2016年6 月发行,第二部《金融风险 与监管——国际研究镜鉴Ⅱ 》也于2019年出版。《金 融风险与监管——国际研究 镜鉴Ⅲ》是该系列的第三部 成果,总体上延续了之前的 写作体例和编译风格,重点 梳理了近两年来国内外金融 界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诸 如央行数字货币、大科技金 融等问题。 在金融监管方面,本书 重点突出了巴塞尔协议Ⅲ在 全球银行业监管的重要性, 对我国商业银行监管的国际 化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能 够提高我国银行业对风险的 早期识别、预警和控制的能 力;在系统性风险方面,本 书涉及系统性风险的识别与 度量,对金融稳定的现实冲 击,以及防范和化解系统性 风险的相关举措,对于我国 系统性风险的预警与监管具 有重要意义;在宏观审慎方 面,本书重点关注了财政政 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突出了 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监 管的结合以及机构监管与功 能监管的配合,为我国金融 监管提供了必要的政策借鉴 ;在金融科技方面,本书除 了对虚拟货币监管和央行数 字货币发展的研究进展进行 跟踪之外,还重点关注了大 型科技平台的金融风险及其 治理问题,并从赋能的角度 探讨其与传统金融机构的融 合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法 律与金融监管研究基地仍将 持续关注系统性金融风险、 宏观审慎监管、金融稳定与 安全以及特定金融领域的理 论、实务及政策动态,围绕 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 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 社会稳定开展学术研究工作 ,充分发挥基地在金融监管 的理论分析、业务实践和政 策发展中的智库作用。 是为序。 胡滨 2023年1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