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基于力学理论及其逻辑思维认识人体运动特征、运动损伤、康复治疗与评估等是康复从业人员的基本专业需求与素养。本教材在兼顾基础力学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更大程度上突出力学理论与方法在人体运动规律、运动损伤分析中的应用。 本教材可供运动医学、运动康复与健康促进、运动人体科学本科专业的生物力学课程教学使用,也可以作为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教练员、社会体育指导员在理解运动损伤及其预防理论方面的参考书。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运动康复生物力学概述 二、运动康复生物力学任务 三、运动康复生物力学教学内容 四、基本观点与人体模型理论 五、运动康复生物力学发展 第二章 人体平衡与控制 第一节 平衡与人体平衡 一、基本定义 二、人体平衡动作分类 三、影响人体下支撑动作稳定性的因素 四、人体平衡的生物学特点 第二节 人体平衡与控制的力学基础 一、力与力系 二、力矩、力偶、力偶矩 三、自由度与约束 四、力的平移定理 五、人体平衡分析中的一些基本力 六、力系的简化和平衡 七、受力分析 第三节 人体重心测量 一、人体重心 二、人体重心测量 第四节 人体姿势控制与老年人防跌倒训练 一、人体姿势控制的基本理论 二、人体衰老与姿势控制 三、老年人平衡训练 四、人体平衡测量技术 第三章 人体运动学 第一节 人体运动学基础理论 一、参考体选择与坐标系的建立 二、人体运动学的基本力学参量 三、质点运动学 四、刚体运动学 第二节 人体运动的生物力学描述 一、人体运动关节点的描述 二、人体运动环节描述 三、人体运动的运动学特征 第三节 人体运动学测量 一、运动学测量技术 二、数字转换技术 三、原始数据处理 四、数据分析 第四节 人体运动分析的临床应用——步态分析 一、步态分析一般理论 二、常见异常步态 第四章 人体运动动力学 第一节 人体运动动力学基础理论 一、质点动力学 二、质点系动力学 三、刚体转动动力学 四、人体运动的功能转换 第二节 人体运动的环节动力分析 一、环节链模型 二、环节链模型的受力 三、关节反作用力及骨对骨之间的作用力 四、环节动力分析的基本方程 第三节 人体动力学测量 一、传感器 二、人体动力测量的常用设备 第五章 生物材料力学基础 一、载荷 二、变形 三、应力 四、应变 五、应力应变曲线 六、黏弹体 七、材料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第六章 骨的生物力学与损伤 第一节 骨的生物力学 一、骨的力学结构基础 二、骨的生物力学性能 三、骨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骨的功能适应与重建 一、骨的生长 二、骨的功能性适应与重建 三、运动负荷对骨的影响 第三节 运动性骨损伤 一、急性骨折 二、疲劳性骨折 三、骨质疏松 第七章 关节生物力学与损伤 第一节 关节的结构 一、关节的基本结构 二、关节的辅助结构 第二节 关节生物力学 一、关节的运动 二、骨杠杆 三、影响关节稳定性的因素 四、关节运动的力矩 第三节 关节软骨与韧带的生物力学 一、关节软骨的生物力学 二、韧带的生物力学 第四节 人体某些关节的生物力学与损伤 一、肩关节 二、髋关节 三、膝关节 四、脊柱 第八章 骨骼肌生物力学与损伤 第一节 骨骼肌生物力学的结构与功能基础 一、骨骼肌生物力学的结构基础 二、骨骼肌生物力学的功能基础 第二节 骨骼肌的神经-肌肉控制 一、肌肉收缩理论 二、肌肉收缩的神经控制 第三节 骨骼肌生物力学 一、骨骼肌力学模型 二、骨骼肌的力学特性 三、人体运动中肌肉某些力学特性 第四节 骨骼肌力量特性及其功能性适应 一、肌肉力量本质 二、肌肉力量特性 三、骨骼肌的训练适应性 第五节 骨骼肌损伤力学 一、骨骼肌运动损伤生物力学分析 二、骨骼肌伤后修复 第六节 表面肌电信号测试与分析 一、表面肌电信号采集 二、表面肌电信号分析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1 三角函数表 附录2 人体惯性参数 附录3 人体运动特征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