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是康有为的代表作。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下,康有为在西学刺激下重新思考文明秩序,借助今文经学资源,创立了自身的思想体系。他依据公羊家的三世说,结合《礼运》篇的小康大同说、佛教慈悲平等和耶教博爱平等自由的教义、卢梭的天赋人权说,加上一些欧洲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构想出以三世说为基础的社会进化学说,大全式地囊括了从个体、家庭、社会到国家、天下的进化轨辙,作为中国与世界的未来变革的指引,而最终的理想社会便是大同世界。 《大同书》是清末儒家今文经学政治思想的代表,是儒家今文经学与西方资产阶级哲学的结合,反映了当时维新派对资本主义人权、自由、平等、博爱的追求,其所“致用”者成为资产阶级变法维新运动的理论根据,反映了近代资产阶级对社会现实的认识及对未来的理想。 作者简介 康有为(1858~1927),清末资产阶级改良派领袖,后为保皇派首领。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人。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进士。初年学习传统儒学。国家的危亡,现实的刺激,使他对旧学发生怀疑。1879年,接触到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和当时的改良思潮,开始糅合古今中西之学,改良政治。1888年10月,鉴于中法战争后形势险恶,康有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提出变成法、通下情、慎左右三事。1890~1893年,在广州、桂林聚徒讲学,著有《长兴学记》、《桂学答问》。他把三世说推演为乱世、升平世(小康)、太平世(大同),认为只有变法,才能使中国富强,最后达到大同的境界。1891年,刊印《新学伪经考》,认为东汉以来经学,多出刘歆伪造,“非孔子之经”,打击封建顽固派的“恪守祖训”,为扫除变法维新的障碍准备理论条件。继又编纂《孔子改制考》,尊孔子为教主,用孔教名义提出变法要求。 目录 甲部 入世界观众苦 绪言 人有不忍之心 第一章 人生之苦 第二章 天灾之苦 第三章 人道之苦 第四章 人治之苦 第五章 人情之苦 第六章 人所尊尚之苦 乙部 去国界合大地 第一章 有国之害 第二章 欲去国害必自弭兵破国界始 第三章 初设公议政府为大同之始 第四章 立公政府以统各国为大同之中 丙部 去级界平民族 丁部 去种界同人类 戊部 去形界保独立 第一章 妇女之苦总论 第二章 论妇女之苦古今无救者 第三章 女子最有功于人道 第四章 论男女贵贱不在身体脑度 第五章 原女子被屈之由,本于繁衍人类之不得已 第六章 女为男私属,于是伸男抑女 第七章 抑女有害于立国传种,宜解禁变法,升同男子,乃合公理而益人种 第八章 女子升平独立之制 第九章 男女听立交好之约,量定限期,不得为夫妇 己部 去家界为天民 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人本院 第三章 育婴院 第四章 小学院 第五章 中学院 第六章 大学院 第七章 恤贫院 第八章 医疾院 第九章 养老院 第十章 考终院 庚部 去产界公生业 第一章 农不行大同则不能均产而有饥民 第二章 工不行大同则工党业主相争,将成国乱 第三章 商不行大同则人种生诈性而多余货以殄物 第四章 独农与公农之比 第五章 独商与公商之比 第六章 独工与公工之比 第七章 公农 第八章 公工 第九章 公商 第十章 总论欲行农工商之大同则在明男女人权始 辛部 去乱界治太平 第一章 分地为百度 第二章 全地通同 第三章 地方分治以度为界 第四章 全地大同公政府政体 第五章 各度政府政体 第六章 公通 第七章 公辟 第八章 地方自治 第九章 公金行 第十章 竞美 第十一章 奖智 第十二章 奖仁 第十三章 学校 第十四章 刑措 第十五章 四禁 壬部 去类界爱众生 癸部 去苦界至极乐 第一章 治教以去苦求乐 第二章 居处、舟车、饮食、衣服及其他之乐 康有为先生学术年表 戴莹潮 大同文明:儒家的未来理想——《大同书》导读 宫志翀 序言 百年前,张之洞尝劝学 曰:“世运之明晦,人才之 盛衰,其表在政,其里在学 。”是时,国势颓危,列强 环伺,传统频遭质疑,西学 新知亟亟而入。一时间,中 西学并立,文史哲分家,经 济、政治、社会等新学科勃 兴,令国人乱花迷眼。然而 ,淆乱之中,自有元气淋漓 之象。中华现代学术之转型 正是完成于这一混沌时期, 于切磋琢磨、交锋碰撞中不 断前行,涌现了一大批学术 名家与经典之作。而学术与 思想之新变,亦带动了社会 各领域的全面转型,为中华 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时至今日,中华现代学 术已走过百余年,其间百家 林立、论辩蜂起,沉浮消长 瞬息万变,情势之复杂自不 待言。温故而知新,述往事 而思来者。“中华现代学术 名著丛书”之编纂,其意正 在于此,冀辨章学术,考镜 源流,收纳各学科学派名家 名作,以展现中华传统文化 之新变,探求中华现代学术 之根基。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 ”收录上自晚清下至20世纪 80年代末中国大陆及港澳台 地区、海外华人学者的原创 学术名著(包括外文著作) ,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体兼 及其他,涵盖文学、历史、 哲学、政治、经济、法律和 社会学等众多学科。 出版“中华现代学术名著 丛书”,为本馆一大夙愿。 自1897年始创起,本馆以“ 昌明教育,开启民智”为己 任,有幸首刊了中华现代学 术史上诸多开山之著、扛鼎 之作;于中华现代学术之建 立与变迁而言,既为参与者 ,也是见证者。作为对前人 出版成绩与文化理念的承续 ,本馆倾力谋划,经学界通 人擘画,并得国家出版基金 支持,终以此丛书呈现于读 者面前。唯望无论多少年, 皆能傲立于书架,并希冀其 能与“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 书”共相辉映。如此宏愿, 难免汲深绠短之忧,诚盼专 家学者和广大读者共襄助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