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介绍中轴沿线上的建筑,书写中轴线的古今故事,回忆红色经典,描绘胡同街巷文脉,讲述自身生活经历,描绘“活态”北京文化,发掘和展现中轴线和周边的历史韵味及现代气象。“古韵筑情”“岁月融情”“街巷风情”“诗书寄情”,透过一个个以“情”入题的章节名,配以“画说京韵”的一幅幅中轴美景,令北京城的人文风貌穿越八百余载岁月的烟云扑面而来,再现了古都神韵,彰显了中华气派。 东城作家们弦歌不辍、步履坚定,持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用心用情创作出一篇篇有温度、有筋骨、有力量的文学作品,记录时代脉搏,彰显信仰之美。 对于渴望了解北京中轴线的读者来说,本书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值得仔细研读、好好珍藏。 目录 序 第一辑 古韵筑情 中轴线:时间的宫殿 故宫六百年(节选) 嵌在中轴线上的彩珠 我对人民大会堂的记忆 永远的记忆——中国国家博物馆 那庙,那宫和那个文学班的敲铃人 养心殿和慈宁宫 四季景山 景山寿皇殿的迁移与雍和宫万福阁 老北京城墙的两个豁口,见证了长安街的变迁 万宁桥:朴素的七百年华章 从钟鼓楼到景山公园 中轴路沿线的公园风情 鼓楼、什刹海、胡同和桥 会馆的别样风景 旧时先农坛 永定门,风景旧曾谙 第二辑 岁月融情 奏响时代的洪钟大吕——记北京景山公园牡丹苑的“牡丹高峰论坛” 天安门前留个影 三上钟鼓楼 中轴线上展风采 红墙·原点·我们——记我的至亲、母校和师友 中轴线两旁的百年记忆 一生难忘中轴线 国庆,我站在天安门广场 情系什刹海 银杏树下话“育英” 红墙绿瓦寄情思——记故宫修缮中心主任李永革 鼓楼庙会中走出的“鬃人白” 从鼓楼前的后门桥到前门外——“爆肚冯”的辉煌 皇城根遗址公园素描 皇城根遗址公园的设计往事 52年,我围着天坛绕了一个圈 寻访李大钊在北京的红色足迹 第三辑 街巷风情 漫步珠市口 雍和官大街 复原东四街景 南锣鼓巷与五道营,老胡同里的新生机 第四辑 诗书寄情 家在北京中轴线——《协和大院》写作断想 北京鸽哨,为你述说——北京中轴线上空的声音 一本《天坛传说》展示不同维度的天坛 《技艺:巧夺天工》——在中轴线上行走的非遗故事 后记 序言 北京是一座具有三千多 年建城史和八百多年建都史 的文明古城。东城作为首都 功能核心区,是全国政治中 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 心的核心承载区,是历史文 化名城保护的重点地区,是 展示首都形象的重要窗口地 区。传承、保护和宣传好这 项珍贵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 遗产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不知不觉间,东城故事 系列图书已经出版了十部, 过往的九部全景式地展示了 东城区的政治、经济、文化 、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发展变 迁,同时也积累了不少热爱 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 文化、创新文化的读者群体 。“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寓 意“圆满”,也是新计数的开 端。第十部东城故事的主题 同样颇具新意,它以北京中 轴线申遗为主脉,谈古论今 、纵横捭阖,以更宏观的视 角、更细腻的笔触描绘“文 化东城”的图景,带领大家 感受不一样的古都京韵。 在首都功能核心区,有 这样一条雄伟而壮观的城市 脊梁——南起永定门,北至 钟鼓楼,历经700多年风雨 ,纵贯京城,历久弥新,这 就是北京中轴线。岁月荏苒 ,中轴线亲历着、见证着、 记录着北京城的时代变迁。 有人说“不了解北京中轴线 ,就搞不懂北京城”。这条 长达7.8公里的南北中轴线 ,穿越全城,气势雄浑,如 一条强劲有力的主动脉,统 领着城市功能与空间格局。 除此之外,作为城市的精神 轴和文化轴,它也串联起了 星罗棋布的古今建筑和人文 故事。 近年来,东城区加速“崇 文争先”,做实“六字文章” ,立足区域文化资源优势, 以中轴线申遗为抓手,多措 并举,推动老城保护与复兴 。近年来东城区以腾退太庙 、社稷坛等文物古迹,推进 皇史宬、曹雪芹旧居的开放 利用,开展永定门、钟鼓楼 的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完 成北大红楼周边综合整治等 一系列强有力举措,助推北 京重现古都风貌,书写历史 文化名城保护篇章。 在第十本东城故事《中 轴线盛世情缘——“东城故 事”2022》中,东城作家们 介绍中轴沿线上的建筑,书 写中轴线的古今故事,回忆 红色经典,描绘胡同街巷文 脉,讲述自身生活经历,描 绘“活态”北京文化,发掘和 展现中轴线和周边的历史韵 味及现代气象。“古韵筑情” “岁月融情”“街巷风情”“诗 书寄情”,透过一个个以“情 ”入题的章节名,配以“画说 京韵”的一幅幅中轴美景, 令北京城的人文风貌穿越八 百余载岁月的烟云扑面而来 ,再现了古都神韵,彰显了 中华气派。 十年来,东城作家协会 始终坚持深入挖掘东城区的 历史文化资源,守正创新, 笔耕不辍,使文艺创作硕果 累累,文艺惠民活动蓬勃开 展;组织会员深入生活、扎 根人民,创作出一批生活气 息浓郁、具有北京文化特色 、洋溢时代色彩的文学佳作 ,其中多篇作品发表在全国 主流文学刊物上,陆续获得 “冰心文学奖”“三毛散文奖” “北京群众文学奖”等重要奖 项;编辑出版《东城文苑》 和东城故事系列图书,使其 成为东城文艺家交流新作、 展示创作成果的窗口和平台 ;积极投身文艺惠民活动,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线上线 下开展周末文学系列讲座… …厚植东城文化沃土,将这 片土地上日新月异的变化讲 给更多的人听。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 合为事而作。”“东城故事” 是从生活中“走”出来的“故 事”,是文学作品,也是生 活纪实。为人民讲故事,讲 人民的故事,是东城文艺工 作者始终坚守的理想信念。 我们坚信,在现实主义的沃 土上绽放的文艺花朵将会更 加沁人心脾。80年前,毛泽 东同志发表《在延安文艺座 谈会上的讲话》,鲜明地亮 出了党的文艺工作旗帜,为 中国革命文艺工作指明了正 确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 央高度重视文艺工作,先后 就文艺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 要论述,这些论述与《在延 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 神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眼 纳千江水、胸起百万兵,文 艺为人民的精神脉络一以贯 之,以人民为中心的时代命 题历久弥新。走在新时代为 人民书写的道路上,东城作 家们弦歌不辍、步履坚定, 持续增强“脚力、眼力、脑 力、笔力”,用心用情创作 出一篇篇有温度、有筋骨、 有力量的文学作品,记录时 代脉搏,彰显信仰之美。 东城故事系列图书凝聚 了东城广大作家和文学爱好 者以及编委会的辛勤劳动, 是他们智慧和心血的结晶。 这套“开放式”的文化丛书, 记录着东城的发展变迁,也 将续写首都功能核心区更加 美好灿烂的明天! 谨以此书向党的二十大 献礼! 张志勇 2022年6月3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