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爱论语的365天》精选《论语》的经典语录353条,分为圣人孔子、孔门弟子、各抒己见、点评天下、个人修养、教而不倦 学而不厌、为政以德、仁者爱人、君子德行、孝亲善友、诗文礼乐、德在日常12个主题。书中每条语录设置“原文”“注释”“译文”“点评”四个栏目,从字、音、释义、背景拓展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解读;每一主题后配有“精选真题”供读者学习、检测;书末的“论语人物”栏目视点独到、颇具趣味。 本书试题参考答案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获取(音、视频课程需购买套装或另付费用开通)。 《爱论语的365天》可供中小学师生、家长及传统文化爱好者使用。 作者简介 申怡,曾任职于人大附中,青少年阅读领路人,“申怡读书”教育品牌创始人。北京高考语文名师,语文学科带头人,具有二十余年一线教学经验,辅导出十几篇高考满分作文。山东教育电视台、北京广播电视台、《青年文摘》阅读主讲人,《作文通讯》《课堂内外》等知名刊物的阅读专栏作者,搜狐、百度教育平台特约专家,在阅读、写作教学方面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目录 一月 圣人孔子 二月 孔门弟子 三月 各抒己见 四月 点评天下 五月 个人修养 六月 教而不倦 学而不厌 七月 为政以德 八月 仁者爱人 九月 君子德行 十月 孝亲善友 十一月 诗文礼乐 十二月 德在日常 论语人物 孔子弟子索引 序言 一部《论语》,对于中 国人,乃至整个中国文化来 讲,都有不一样的意义。在 古代,它曾经是开科取土的 必读书,现在,它被选入初 高中教材。不仅仅因为它是 儒家经典,还因为它是修身 立人的必修课。 《论语》的“论”字,是 辑录、纂录的意思,也可以 理解成分析道理、判断是非 的意思,是理论,是学说。 孔子的思想学说之一是 要实现教育平等,想要拜他 为师,不需要很高的门槛, 只拿来几条肉干就可以。孔 子倡导因材施教,同样一件 事,他对勇猛鲁莽的子路说 ,冲出去之前你要看看地上 有没有玻璃碴子,对生性懦 弱的冉有说,你就大胆地往 前冲吧!试问,两千年后的 今天,又有多少老师和家长 能做到呢? 除了教育思想,《论语 》里还记录了孔子治国和立 人的标准,那就是礼和仁。 孔子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 地,见谁跟谁说“要讲礼, 要有仁德”,说得那些国君 和世族要么烦他把他赶走, 要么怕他躲着他。那为什么 后世的帝王又那么喜欢他? 是因为孔子的理论和学说被 历代学者刷上了一层又一层 面具,使其虽然有治国理政 的实际功用,却渐渐失去了 本来面目,孔子也被当成了 工具人。为了父母不惜丢掉 自己生命的愚孝、君让臣死 臣不敢不死的愚忠,都是后 世历代学者为了迎合帝王, 让老百姓更容易被统治,而 对孔子观点作出的曲解。 如今,孔子终于能露出 他那张真实的脸,《论语》 里那些闪闪发光的话,仍然 让现代人终身受益。“三人 行,必有我师”“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逝者如斯夫,不 舍昼夜”……还有那100多个 出自《论语》的成语,都融 入了国人的血脉和基因里。 《爱论语的365天》是一 本不一样的《论语》,它是 一本“乱序”《论语》。原著 中孔子的思想和观点散落在 各篇,犹如灿烂星辰,《爱 论语的365天》用题材分类 法,将其重新分为十二个主 题,圣人孔子、孔门弟子、 个人修养、君子德行……每 月一个主题,每一个主题表 达同一类观点,或者讲同一 类事,使《论语》的思想清 晰地呈现出来。假如说每月 的主题绚若正午高阳,照进 人心,那么每一天里的一章 《论语》内容,则清如涓涓 细流,可以浸润沉思的心灵 。 《爱论语的365天》是《 申怡讲论语》的升级版,升 级之后,更加贴合学生群体 。为了方便学生理解和吸收 ,这本书增加了注释、译文 ;也为了帮助学生培养思辨 能力,更透彻地理解《论语 》的内容,每一章都撰写了 独家点评。另外,这本书在 旧版的基础上,对极个别的 字和条目顺序进行了调整, 更便于读者了解《论语》的 观点,读懂《论语》对现代 社会的意义。 我还依托本书,录制了 讲读音频和真题视频,作为 本书载体之外的丰富和拓展 ,方便成人读有所得,听有 所感,然后将其用于日常生 活,更方便孩子学透《论语 》,积累写作素材,增加传 统文化储备。 《爱论语的365天》,让 我们在每日《论语》中充实 自己。 导语 《爱论语的365天》是《申怡讲论语》的升级版,升级之后,更加贴合学生群体。为了方便学生理解和吸收,这本书增加了注释、译文;也为了帮助学生培养思辨能力,更透彻地理解《论语》的内容,每一章都撰写了独家点评。另外,这本书在旧版的基础上,对极个别的字和条目顺序进行了调整,更便于读者了解《论语》的观点,读懂《论语》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精彩页 1月01日 导语 《论语》是孔子和他的弟子们言谈的合集,是最早的“语录体”著作。两千多年来,从小处说,它影响了国人的思想;从大处说,它还影响了治国理政。直到今天,它对人们仍然有着深刻的影响和启迪。 让我们用12个月365天走进孔子的一生,了解《论语》的世界。 一月的阅读主题是“圣人孔子”,通过《论语》里的句子,可以了解孔子这个忠信好学、发奋忘时、乐以忘忧,不怨天尤人,又有血有肉、有悲有喜、有苦有乐的普通古人。孔子被后世称为圣人,他的人生几乎成为后人成长的标准。一月,将围绕孔子一生不同的人生阶段,不同的遭遇经历,来看看他究竟是如何成为圣人的。 1月02日 原文 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①有:同“又” ②立:站得住的意思,此处指“自立”。 ③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④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⑤耳顺:有多种解释,一般而言,指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 ⑥从:遵从的意思。 ⑦途:越过。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大自然的运行规律;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听起来不觉得不顺耳;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点评 这段话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个阶段的概括,也是孔子对他追求道德人生不同层次的总结。从每个人自身的角度来讲,人的一生既要有方向、有目标地不断前进,也要遵循规则,按部就班,循序渐进,不能急躁。在一个阶段,就完成这个阶段的事。要顺应自然,找到规律,否则一味地追求卓越,只会更加慌乱。 1月03日 原文 太宰①问于子贡日:“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④。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注释 ①太宰:官名,掌握国君宫廷事务。这里的太宰,有人说是吴国的太宰伯,但不能确认。 ②子贡:端木赐(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56年),复姓端木,字子贡。春秋末年卫国黎(今河南省鹤壁市浚县)人。孔子的弟子,“孔门十哲”之一,善于雄辩,办事通达,曾任鲁国、卫国的丞相。还善于经商,是孔子弟子中的首富。 ③纵:让,使,不加限量。 ④鄙事:卑贱的事情。 译文 太宰问子贡说:“孔夫子是位圣人吧?为什么这样多才多艺呢?”子贡说:“这本是上天让他成为圣人,而且使他多才多艺。”孔子听到后说:“太宰怎么会了解我呢?我因为少年时地位低贱,所以会许多卑贱的技艺。君子需要有这么多的技能吗?不需要这么多的。” 点评这一章是太宰问子贡孔子是不是圣人。作为弟子,子贡认为孔子不仅是圣人,还是天才。但孔子本人并不承认这点。孔子认为自己小的时候出身不高,是为了谋生才多掌握技能的。所以孔子不认为自己是天才,同时孔子觉得君子不应该多才多艺。而且在孔子的价值观中,道德的修养,要比具体的技能重要得多。所以他强调“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原文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①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P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