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立足于描绘学界智媒体研究的学术地图以期为现有研究提供理论补充、分析业界智媒体发展的现实路径以期为智媒体建设提供方法参考、阐释社会智媒体运行的问题风险,以期为智媒体治理提供决策依据等目标,笔者在研究过程中综合使用了文本分析、深度访谈与大数据分析三类研究方法。 本书笔者选取近5年国内智媒体相关资料进行文本分析,包括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论文、官方与民间研究机构发布的智媒体报告、国内代表性传媒集团与大型互联网企业公布的智媒体数据、相关新闻报道等文献资料,以期呈现国内智媒体生态系统的整体图景,为深入揭示系统内部的逻辑规则做好准备。 作者简介 蒋晓丽,女,博士,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新闻传播学学术带头人。教育部新闻传播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新闻传播学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传播学研究会副会长、符号与传媒学会会长、舆论学研究委员会副会长。长期从事公共传播、传媒与文化、网络与新媒体等方向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20余部;主持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特别委托项目、一般项目和省级项目,主持多项国家“九五”“十五”“十一五”规划重点教材的编写工作;多项成果获教育部、四川省社科优秀成果一、二等奖。 目录 导论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现状 三 研究方法 四 研究思路 五 创新之处 第一章 智媒体传播生态孕育 一 政策扶持 (一)国家战略层面 (二)政策法规层面 (三)信息服务层面 二 资本投入 (一)国家稳定向好的整体经济态势 (二)行业交叉融合吸纳的创新资本 (三)商业平台智媒化布局的有力投入 三 技术支撑 (一)智能技术突破改造社会特征 (二)智能技术进步革新媒体生产 (三)智能技术实践创造未来连接 四 人才供给 (一)交叉知识体系构建 (二)复合职业素养扩展 第二章 智媒体传播体系搭建 一 智媒体形态 (一)概念界定 (二)发展现状 (三)典型案例 二 智媒体核心 (一)智能媒体 (二)智慧媒体 (三)智力媒体 三 智媒体特征 (一)组织特征 (二)生产特征 第三章 智媒体传播创新实践 一 业务能力创新 (一)智慧广电:广播影视的智能化 (二)智慧报业:传媒集团的智慧化 (三)智慧平台:网络传播的生态化 二 社会价值拓展 (一)智能产业:赋能新经济发展 (二)智能城市:搭建移动交互界面 (三)智能教育:助力知识传播共享 (四)智能医疗:创新现代医疗服务 (五)智能家居:建造家居生态圈 第四章 智媒问题的现实表征 一 智媒批判与智媒问题表征 (一)智媒批判的研究现状 (二)“智媒问题”框图及说明 (三)智媒问题的共性特点 二 智媒批判的总体维度 (一)智媒遮蔽 (二)智媒歧视 (三)智媒控制 (四)智媒剥削 (五)智媒侵权 三 智媒实践的伴生问题 (一)智媒业态和媒体人 (二)智媒体与用户个体 (三)智媒体与群体 (四)智媒体与社会 四 智媒批判的实践反思 (一)实践反思的基本逻辑 (二)信息茧房反思 (三)智媒神话反思 (四)智媒恐惧反思 第五章 智媒治理与智媒发展 一 智媒问题的治理困境 (一)智媒问题的媒介逻辑 (二)智媒问题的意识困境 (三)智媒治理的关系场域 (四)智媒治理的具体困境 二 智媒问题的治理路径 (一)智媒治理的逻辑总述 (二)智媒治理的伦理原则 (三)智媒治理的媒介路径 (四)智媒治理的主体作为 (五)具体问题的应对 结语 后记 序言 走向智媒体时代:媒体 深度融合发展的未来进路 媒体的深度融合发展时 刻处在一个不断向前推进的 过程中,技术创新是这一进 程的原初动力,媒体的自我 革新是这一进程的现实要求 。可以看到,全媒体的建设 已经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主 流媒体这一主力军再度挺进 互联网战场,成为宣传动员 、舆论引导、信息服务的主 导力量;媒体以人民为中心 的立场从传统媒体迁移到互 联网媒体直至平台媒体,在 对“开门办报”“开门办台”“ 开门办网”经验的总结上,“ 开门办平台”的思路也逐渐 被落实和强化;新技术纷纷 涌现,媒体与之结合激发了 生产的新动能,信息在生产 、呈现、消费及反馈环节上 均受到技术的改造,信息服 务由此呈现不同的风貌。一 个系统而完善的全媒体传播 体系及传播生态正在逐步建 构起来,在内容、技术、人 力和资金等要素的充分结合 下,中央、省、市、县四级 媒体融合发展的结构布局日 趋清晰。 媒体发展对技术变迁的 响应是非常积极的。技术因 素在融媒体、全媒体的发展 过程中往往会起到先导性作 用。当前,智能技术是先进 技术的代表,从概念提出到 产业实践,智能技术的发展 愈加成熟。5G、大数据、 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 、虚拟现实是其中的代表。 技术进步会迅速对社会中的 行业和部门进行智能化改造 ,并以数字社会建设目标的 实现为己任。媒体行业的发 展同样会受其影响,在融合 进程走向深水区的实践中, 智能技术与媒体活动结合后 带来的生产力革新往往超乎 预期,诸多媒体已经意识到 这一变动的趋势,开始以此 为契机探寻后媒体融合时代 媒体发展的突破口和未来路 径。正是由于智能技术要素 的彰显,使得智媒体生态的 打造成为媒体面向未来的一 种积极尝试。可以说,智媒 体建设是对融媒体、全媒体 阶段的延续和突破,是媒体 自我革新后自身发展的高阶 状态。 正当其时:智媒体生态 构建的现实语境 智媒体生态的搭建是依 照媒体发展的趋势和规律作 出的恰切选择。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 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就 党的新闻舆论、宣传思想工 作作出指示,要求新闻媒体 要提高政治站位和业务水平 ,从治国理政、定国安邦重 要角色的角度出发对党的新 闻舆论工作进行重新定位, 履行媒体应尽的职责与使命 。融合发展成为新时代新闻 媒体实现价值复归的重要路 径与契机。但是,这一过程 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经由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党 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全 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的方向 指引和思路厘清之后,媒体 融合进程才能够始终保持一 个平稳的节奏,进行高质量 的发展。这其中,规律认知 、意识形态引领、能力扩增 、文化传承、国际传播等环 节中涌现出的问题都在不断 地克服和解决,并且取得了 预期的效果。近期召开的党 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总结了党 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文化建 设上取得的成就,认为我国 的“意识形态领域发生了全 局性、根本性的转变,全党 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 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 力极大提升”。这一隶属于 党的百年奋斗新近阶段的重 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总结, 也从侧面肯定了新时代党的 新闻舆论工作的正确性、重 要性及一贯性。 智媒体生态建设统归于 媒体融合发展的总体思路当 中,是体现党的新闻舆论工 作敢于担当、勇于尝试精神 的富有创新意义的探索。但 探索并不等同于空想,智媒 体发展路径的析出实际上与 社会变动的现实取向是保持 一致的。在《关于加快推进 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 中可以看到,要大力推动先 进技术尤其是智能化的信息 技术革命成果在新闻传播领 域内的前瞻性研究和应用, 以驱动媒体的融合发展。智 能技术的勃兴推动了媒体行 业的智能化转型,其在信息 生产和服务两端实现的效率 与质量的倍增,进一步加快 了智能技术与媒体行业的适 配进程。技术对媒体生产力 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也可 以说,正是因为智能技术的 出现和产业化直接促使了媒 体的智能化转型。但同样需 要认识到的是,良好传播生 态的建构并不能仅仅依靠单 一要素主导完成,智能技术 的强力赋能也需要借助其他 要素来提供相当程度的支持 和平衡。正如本书所言,在 影响智媒体生态建构的要素 中,除技术以外,政策、资 金、人才均是不可或缺的因 素,其良序发展的进程为智 媒体建设的顺利铺开提供了 有利条件。相关政策积极引 导媒体深度融合过程,结合 阶段性政策修补行为,对包 括智媒体在内的传播新格局 进行识别与规制;国家稳定 的经济环境给予智媒体建设 强力的支持,同时也为商业 资本的持续注入和行业间交 叉性的、引领性的智能建设 实践赋予了信心;而作为行 业发展最重要的人才因素, “新文科”建设和卓越新闻传 播人才培育计划的开展为智 媒体时代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做出先期准备。在四大基本 要素和其他要素形成的合力 下,一个智媒体发展的温润 空间被编织出来。 …… 任重道远:智媒体良序 发展的风险调适 智媒体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