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共收录了作者素素的23篇散文作品,按照内容将其分为三辑,分别是风云、风俗、风物。作者把经历的事、读过的书、走过的路,以及由这些所引发的情感与思索,信手拈来,可读、可品、可赏。慢慢地、细细地读这些优美的散文,你会发现每篇散文都以不同的方式滋养你的心灵。在优雅温馨的艺术享受中体味人生的哲理,感悟人生的真谛,陶冶性情,舒畅胸怀,相信定有一番别样的快意和乐趣。 目录 第一辑·风云 绝 唱 痴迷的逃亡 煌煌祖宅 永远的关外 走近瑷珲 笔直的阴影 消失的女人 空 巢 第二辑·风俗 黑颜色 纵酒地带 火 炕 烟的童话 移民者的歌谣 远方墓地 乡 愁 女人的秋千 无家的萧红 大云书库 第三辑·风物 老 沟 最后的山 与鹤共舞 白夜之约 洛古河的寂寞 导语 一本关于东北的山川人物文化志。一个女人,真正地贴近了东北的山林和平原。 以叩问的方式开启沉重的历史之门,以演绎的方式再现历史时空中的人与事,以反诘的方式重新认定历史的意义。 以女性温婉之笔,抒写雄性东北之苍茫。 书评(媒体评论) 与萧红不同的是,素素不是一般性地将东北作 为写作题材,而是有了“独语东北”的自觉意识。 简单地理解历史与文化是文化散文的致命伤,所幸 的是,素素没有这样做,她往往入其复杂,而出其 简明。 ——学者、散文家王兆胜 “文化大散文”对素素的启发和影响在局部是 积极的,但是素素自己的写作个性与“文化大散文 ”之间的缝隙是明显的。素素进入历史时的思索是 追问式思索,不是判断式的思索;是放飞想象的思 索,不是建构理念的思索。 ——文学评论家、作家王 尧 素素没有停留在以整体主义的方式来理解东北 ,而是凭借一次走东北的计划,把自己对东北的感 情和认知化解到了山川、风俗、人情、历史的细节 之中。这是作者对东北的一次语言上的细化和深入 ,它使作者实现散文写作中的个人性成为可能。她 似乎对在野的文明、异质的文化情有独钟,因此, 她笔下的东北按常规的眼光看来并非正统,而是充 满民间意味。 ——复旦大学文学博士、一级作家谢有顺 作者站在明确的现代立场上,以历史寻访者的 身份积极地介入到种种历史事件之中,以叩问的方 式开启沉重的历史之门,以演绎的方式再现历史时 空中的人与事,以反诘的方式重新认定历史的意义 ,藉以表达自己作为一个敏感而又富于追思的个体 生命在与具体的历史相遇之后的发现和思考。 ——著名评论家洪治纲 精彩页 绝 唱 盛夏的时候,走到了辽西。 以前从未去过辽西,对辽西的感觉就是总有风,风中带着黄沙。离那里不远就是大漠,辽西被大漠烘烤得很干燥。干燥的辽西肯定荒凉寂寞。荒凉寂寞的辽西肯定影响人的心情。那种心情如果是长年累月,对人就是长年累月的折磨。住在辽东半岛的海边想辽西的干燥,是暗自侥幸和庆幸的那种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