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心相(宋元明清的佛教绘画)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作者 王中旭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该书通过十篇关于宋元明清佛画研究的论文,探讨了该时期佛画不同于晋唐佛画之特点、意涵及价值。作者立足于唐宋佛画转型的基础,一方面注重该时期卷轴画、壁画、版画等不同材质佛画之间的相互影响、启发,另一方面注重该时期画家、受画人(或功德主)佛教信仰的形态、方式与图像之间的关系。
目前学界对佛教美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晋唐,对宋元明清的佛教美术,尤其是佛教卷轴画的研究较少,该书具有填补学术空白的意义。
作者简介
王中旭,故宫博物院书画部研究馆员,中央美术学院博士。2014年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中央和国家机关第一届青联委员。2016、2017年赴美国佛利尔美术馆、纳尔逊艺术博物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波士顿美术馆和芝加哥艺术博物馆等观摩中国古画和访问交流。主要专业方向为中国古代宗教绘画研究、古画鉴定与研究,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出版专著有《阴嘉政窟——敦煌吐蕃时期的家窟艺术与望族信仰》《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明清寺观壁画》《千里江山:徽宗宫廷青绿山水与江山图》《益州名匦录》(校注)。参与策划、筹备故宫博物院“万紫干红——中国古代花木题材文物特展”(2019年)、“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2017年)、“降龙伏虎尽神通——故宫博物院藏罗汉画特展”(2013年)。
目录

导论
第一篇 唐宋佛画转型
第二篇 故宫博物院藏《维摩演教图》的图本样式研究
第三篇 赵孟頫《红衣罗汉图》中的古意与禅趣
第四篇 元代《揭钵图》的两种类型与真伪考辨——基于佛画转型视野下的考察
第五篇 传钱选《洗象图》年代考辨与晚明之前对《洗象图》的认识
第六篇 禅苑胜会——明前期法海寺与宦官之佛教信仰
第七篇 丁云鹏《释迦思惟出山像》考——兼谈丁云鹏晚岁画中的“枯木禅”
第八篇 戏婴、民俗与晚明佛教信仰——陈洪绶《童子礼佛图》研究
第九篇 石涛瞎尊者像、号与自我形塑
第十篇 乾隆帝御容画及其空相观——丁观鹏《扫象图》、郎世宁《乾隆帝观画图》研究
后记
参考书目
序言
唐宋画史的转型研究,
是近些年来中国美术史研究
关注度很高的一个大题目,
亦有形成学术风暴眼的态势
。在现有的成果中,一方面
有多年以来学术界的积累;
一方面则是近期研究的阶段
性成果,这其中就有不少出
自青年学者的新知新见。围
绕转型提出的见解既有关于
唐宋画史“中古”与“近古”概
念的所思所想,也有基于绘
画作品内涵旨趣和风格类型
的所见所论,还有对于画家
画作的所观所识。种种这些
,或近或远,都与唐宋画史
的转型研究扣合关联在了一
起。本书的作者王中旭博士
,是较早参入这一课题且成
果突出的研究者之一,在他
修学中国美术史博士学位期
间,参与了我所主持的“中
唐吐蕃敦煌石窟艺术研究”
这一课题。敦煌壁画在唐宋
之际有着前后通连的文脉气
息,同时又呈现出各自独有
的审美表述,而中唐正是这
次转型的萌动期。用这样直
观的实例来观察讨论唐宋画
史的转型是有说服力的,这
也为本书作者日后不断拓展
的画史研究做了前期的铺垫

王中旭博士毕业后就职
于故宫博物院书画部,研究
的对象由石窟寺观壁画转向
了故宫庋藏的书画作品,他
的研究也因此进行了一次“
有难度的转型”。所说的难
度,略而言之,是一次“术
业有专工”的跨专业转型。
这次转型,关涉到古代绘画
优劣真伪的赏析与评鉴。对
中旭而言,除了既有的书画
史知识和系统的学术训练之
外,最重要的是尽快掌握书
画鉴定方面的系统知识和经
手过眼的实践能力,作转型
入行的努力,即如常言,入
这一行门槛很高。举例来说
,传世的卷轴画,鉴别真伪
、辨识年代是研究起手就要
面对的问题,画作在民间流
传递藏的过程中,存在着临
仿、作伪、代笔等种种复杂
现象,即便是博物馆的藏画
,也同样有着诸多此类的不
确定因素,而画中一图多见
的“双胞本”“多胞本”更是需
要反复细心地加以揣摩鉴别
,这入门研究第一步考量的
就是研究者的专业敏感、知
识修养和鉴识能力。的确,
这次转型对于他的再学习能
力的测试和挑战在难度上应
该是不设限的。
故宫丰富的书画收藏和
深厚的学术积累为善学者提
供了最好的条件,有前辈的
指导带领,边干边学,先易
后难,由浅入深,从实践中
得出真知,可称得上一种“
敏学”。读者如果留心检索
一下本书收入的十篇论文,
就会发现都是针对佛画而发
的讨论,如本书“导论”所言
:除第一篇综论唐宋佛画的
转型之外,余下的九篇都是
围绕着宋元以降的佛画作品
所展开的个案研究。由此不
难看出作者的研究路径和方
法。
佛画在晋唐时代,其精
品力作以石窟寺观壁画为代
表,画家以职业画家为主;
至宋元明清,最具创造力的
佛画则以卷轴画更能体现时
代的成就及特色,画家除了
职业画家,另有文人画家。
也正是由于文人画家参与其
事,佛画从晋唐的“职业佛
画”中分离出来,从寺观庙
堂进入文人的书斋案头,赋
予了道释画更为多样化的风
格面貌、审美意趣和品评标
准。对于佛画在“近古”的这
一转型,入宋以后的画史著
述已特立了“道释门”,并设
有专论。然而在现代学术研
究中,对于入宋以后的“近
古”佛画这一转变的观察阐
释尚不尽如人意。基于对唐
宋佛画这一学术史的整理,
结合故宫博物院佛画藏品的
特点,本书作者用心选出了
关系唐宋转型不同面向的佛
画作品,分列专题,深入讨
论,由点及面,立意明确,
发表的专论皆于要义处着力
,起到了填空补缺的实效。
收入本书的十篇专论,
作者特以“心相”作为书名相
统属,不唯借用佛禅名相为
解语,其中值得关注的仍是
佛画转型规律和鉴定方法的
探讨。归纳书中佛画转型的
规律:其一属于图式的原创
语义,也就是创作佛画所遵
循的图像仪轨和佛教义理依
据;其二是图式的演变逻辑
,系指佛画图式因应时代审
美而翻出的变体别样。二者
之中一为佛画创作的基础,
一为图本样式迁延发展的文
脉。有关佛画鉴定的方法,
按作者的表述,要点之一在
于图式比对。画家作画离不
开时代,故图式之间的比较
对照是知题材、辨真伪、定
年代的有效方法。要点之二
是作同一时间段内的佛教卷
轴画、壁画、版画的互证互
校,找出其中的同异。上述
的规律和方法看起来并不复
杂,与书画研究的关注点相
去不远,但在实际运用于佛
画鉴定和研究时却有了专门
的针对性,故能显出解读传
世佛画的效用。相信读者亦
可从文本和图片的对读之中
一一感知,得到收获。
《心相》一书,目前呈
现的是王中旭博士在佛画研
究专题上的阶段性成果,但
其中的论述多已关涉到唐宋
画史转型研究的不同面向,
若假以时日,加力拓展推进
,期能于中国画史研究领域
别开生面。
特致祝贺!是为序。
罗世平
2022年10月7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1:3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