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工业化时代以大量使用矿产资源为特征,20世纪中后期,很多集中开采利用矿产资源的城市面临资源枯竭的境遇,有一些西方工矿企业集中的城市重塑产业结构,建立灵活的劳动力市场,构建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策略等措施,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均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他们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资源型城市在转型发展道路上前进的步伐,也为我们带来了宝贵的启示。 进入21世纪,我国一些资源主导型城市开始面临资源枯竭的情况,如何利用国际上战胜资源枯竭的经验,帮助我国这些资源枯竭城市摆脱困境,成为很多人关注的重点。 本书针对这个主题,结合国际国内的经验,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以助中国煤炭资源衰退型城市的经济转型。 作者简介 曹洪军,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和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海洋发展研究院研究员,管理创新与环境战略研究中心主任。1997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3年入选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11年被选聘为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专家库专家。2022年获山东省第十五届社会科学成果奖突出贡献奖。兼任山东省管理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现代经济史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现代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管理创新、国际投资、品牌战略、环境战略。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项目30余项;出版著作、教材等20余部,在《南开管理评论》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省部级以上社科优秀成果奖7项,全国高等学校优秀科技成果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奖6项等。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主要研究内容 第一章 经济转型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第二节 相关理论概述 第三节 经济转型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第二章 中国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分布及其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 分布及其特点分析 第二节 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第三节 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的宏观环境 第四节 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的内部环境 第三章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国际经验及其启示 第一节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国际经验及模式 第二节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国际经验的启示 第四章 产业结构与城市化水平协调发展研究 第一节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第二节 产业结构与城市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第三节 产业结构与城市化协调发展度测算与分析 第四节 产业结构与城市化协调发展实证结果及建议 第五章 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障碍度分析 第一节 绿色发展的相关文献及理论 第二节 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第三节 绿色发展评价及障碍度分析 第四节 研究结论与政策取向 第六章 经济转型发展模式与实现路径的整体政策设计 第一节 主要发展模式选择及其设计 第二节 主要实现路径设计 第三节 整体发展思路与政策框架 第七章 经济转型实现路径的具体政策设计 第一节 基于创新发展理念的政策设计 第二节 基于协调发展理念的政策设计 第三节 基于绿色发展理念的政策设计 第四节 基于开放发展理念的政策设计 第五节 基于共享发展理念的政策设计 第八章 案例研究 第一节 山东省枣庄市金融创新支持经济转型 第二节 山东淄博市淄川区金融创新支持经济转型 第三节 辽宁抚顺市经济转型发展考察 第四节 内蒙古乌海市经济转型发展考察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该专著是李昕博士与我 在完成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 “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金 融支持研究——以山东枣庄 、淄博为例”(批准号: 16BJRJ09)基础上形成的 新的成果。之所以选择这样 一个题目,主要考虑以下几 点: 一是在新时期党中央国 务院明确提出“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 建党一百年时(2021)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 成立一百年时(2049)建 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 、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得 到树立,中国将以发展理念 创新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 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 和效益提升,让广大人民群 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是我国是一个煤炭资 源大国,依托煤炭矿产资源 优势“依矿建城”和“依城建 矿”的县级以上城市达80多 座。由于资源型城市生命周 期规律的不可抗拒性,煤炭 资源型城市终将面临资源逐 渐萎缩、衰败直至枯竭的命 运。截至2013年,我国地 级以上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 已达33座。煤炭资源枯竭型 城市普遍面临主导产业没落 ,替代产业难以形成,城市 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生 态环境恶化,人才结构不尽 合理等现实问题。在国家全 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努力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进程中,如何克服劣势,因 地制宜,加快煤炭资源枯竭 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我国 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 三是煤炭资源枯竭型城 市经济转型作为一个世界性 难题,国内外学者为此作了 不断探索。在20世纪末至 21世纪初,学界在理论和实 践方面均取得重要进展,成 果相对丰富。然而在经济进 入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矛 盾不断突出、经济下行压力 逐渐加大的形势下,关于煤 炭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 的研究又呈减少趋势。究其 原因,主要是因为以前的研 究热点多集中于具体城市为 研究对象的案例研究,而如 何从宏观上系统提出该类城 市经济转型的整体思路、转 型路径和政策体系的研究成 果尚不多见。将煤炭资源枯 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研究置 于新时代“创新、协调、绿 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 理念之中,探讨新时期煤炭 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 政策体系和具体路径,对于 促进其经济转型实现可持续 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本书的创新之处主要体 现有三。第一,拓展了煤炭 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 研究视野。从政治经济学的 角度分析了煤炭资源枯竭型 城市畸形发展的深层次原因 ,指出“资源诅咒”加剧马太 效应,分析了价格机制形成 的非市场化机制、生态补偿 和援助机制,讨论了可持续 发展与代际公平之关系。以 上均进一步拓宽了煤炭资源 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发展研 究的视野。第二,实证分析 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产业 结构与城市化协调度和绿色 发展障碍度,为探寻这些城 市经济转型发展的主要制约 点和关键突破点提供了依据 。运用变异系数法、主成分 分析法设计煤炭资源枯竭型 城市产业结构与城市化综合 评价指标体系和绿色发展评 价指标体系;运用协调发展 度模型与障碍度模型,找到 了这些城市发展的软肋,为 其经济转型发展的标准制定 和目标实现提供了决策依据 。第三,以“五大发展理念” 为指导设计了新时期煤炭资 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整 体思路、政策体系和实现路 径。从宏观层面设计了煤炭 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 整体思路和政策体系;运用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 、共享”理念分别设计了五 个子体系的具体实现路径, 可为相关部门、地区和企业 决策提供咨询和借鉴。 李昕博士在俄罗斯远东 联邦大学获得双硕士学位后 于2013年6月到山东省管理 学学会就职,主要负责培训 部的俄语教学和秘书处的日 常工作。她认真负责的敬业 精神,获得同事们的高度认 可。2016年9月考入中国海 洋大学环境规划与管理专业 攻读博士学位后,继续秉持 创新拼搏的优秀品质,全身 心投入科研和学习中,积极 申报省部级社科规划项目并 获得成功,以主要执笔人参 与3项省部级项目;完成发 表多篇CSSCI、EI等核心期 刊论文;先后获得2016- 2017学年“中国海洋大学优 秀研究生干部”称号、2017 -2018学年“中国海洋大学优 秀研究生”称号、2017-2018 学年中国海洋大学一等学业 奖学金和2018-2019学年中 国海洋大学一等学业奖学金 ;2019学年获得“中国海洋 大学优秀毕业研究生”称号 。真可谓品学兼优、青年才 俊。 李昕博士正值青年,风 华正茂,无论从研究领域的 广阔前景和社会需求,还是 从她的认真执着和科研潜质 来看,相信李昕博士都能“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 环境规划与管理、文化旅游 与区域经济等相关领域的研 究取得新的进展,为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经济学和管理学 筑根基、添砖瓦,贡献一份 不可缺少的力量。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 士生导师 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 导师 山东省管理学学会创会 会长 曹洪军 2019年6月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