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川端康成经典短篇小说集。收录《少年》《女人的梦》《重逢》《水月》等短篇小说。少年的川端康成与清野少年之间的点点滴滴,与祖父的种种回忆,因某种原因相亲未能成功的女人,因战争分开又重逢的男女…… 作者简介 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一八九九年六月十四日生于大阪。一生创作小说百多篇,中短篇多于长篇。作品富抒情性,追求人生升华的美,并深受佛教思想和虚无主义影响。代表作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千羽鹤》等。一九六八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亦是首位获得该奖项的日本作家。川端担任过国际笔会副会长、日本笔会会长等职。一九五七年被选为日本艺术院会员。曾获日本政府的文化勋章、法国政府的文化艺术勋章等。 目录 译序 少年 十六岁的日记 招魂祭一景 禽兽 女人的梦 重逢 水月 离合 序言 1968年12月10日,瑞典 学院常务理事安德斯·奥斯 特林发表诺贝尔文学奖颁 奖词: ——本年度诺贝尔文学 奖的获奖者是日本的川端 康成先生。 ——川端康成先生的叙 事笔调中,有一种纤巧细 腻的诗意。溯其渊源,出 自11世纪日本的紫式部所 描绘的包罗万象的生活场 景和风俗画面。 ——川端康成先生以擅 长观察女性心理而备受赞 赏。 ……我们可以发现其辉 煌而卓越的才能、细腻而 敏锐的观察力、巧妙而神 奇的编织故事的能力,描 写技巧在某些方面胜出了 欧洲文坛。 ——川端先生的获奖有 两点重要意义:其一,川 端以卓越的艺术手法,表 达了具有道德伦理价值的 文化思想;其二,川端先 生在架设东方与西方之间 的精神桥梁上做出了贡献 。 ——这份奖状旨在表彰 其以敏锐的感受性和高超 的叙事技巧表现了日本人 的心灵精髓。 目前,国内文坛掀起了 新一轮“川端康成热”。译序 开篇,先介绍日本著名作 家和文学理论家对川端的 评价。 评论家伊藤整认为,将 丑转化为美乃是川端作品 的一大特性。“残忍的直视 看穿了丑的本质,最后必 然抓住一片澄澈的美,必 须向着丑恶复仇”,这是川 端的“力量所在”。川端康成 的两种特质有时会“在一种 表现中重叠”,有时会获得 更大的成功。伊藤整说:“ 在批评家眼中,二者的对 立无法调和,却可通过奇 妙的融合使二者有机地结 为一体。 ……唯有川端拥有那种 无与伦比的能力,抵达真 与美的交错点。”伊藤整又 说“由此可见这位最爱东方 经典的作家的心路历程”。 川端康成在文学史上的意 义在于,一方面他是“在马 克思主义与现代主义对立 、交流中”获得成功的批评 家,另一方面“他又脱离了 当时的政治文学和娱乐文 学两方面,继承并拯救了 大正文坛创发的体现人性 的文学”。 三岛由纪夫则将川端称 作“温情义侠”,说他从不强 买强卖推销善意,对他人 不提任何忠告,只是让人 感受“达人”般“孤独”的“自 由自在的生活方式”。同时 ,川端的人生全部是在“旅 行”,他也被称作“永远的旅 人”。川端的文学也反映出 川端的人生态度。三岛由 纪夫对川端的高度评价是 ,近代作家中唯川端康成 一人“可体味中世文学隐藏 的韵味,即一种绝望、终 结、神秘以及淡淡的情色 ,他完全将之融入了自己 的血液”。三岛说“温情义侠 ”川端与伪善无缘。普通人 很难达到此般“达人”的境界 。川端重视人与人之间的 和谐,与世无争且善于社 交,所以他还被称作“文坛 的总理大臣”。 著名文学史评论家中村 光夫则说,横光利一体现 的是“阳”,属于“男性文学” ,其文学的内在戏剧性在 《机械》中明显表征为“男 性同志的决斗”;而川端康 成体现的则是“阴”,属于“ 女性文学”。在某种意义上 ,横光具有积极的“进取性” ,终生在不毛之地进行着 艰苦的努力,“有人说他迷 失在了自己的文学里”;相 比之下,川端学习了“软体 动物的生存智慧”,看似随 波逐流,却成功地把“流动 力”降到最低限度。中村光 夫认为,川端康成作为批 评家亦属一流,因此总能 看透文坛动向的实质,继 而在面对时代潮流时显现 为一种逃避的态度,实际 上却尤为切实地耕耘着自 己脚下的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