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以法律经济分析为基本方法,以商法、经济法的实践现象为例证,研究法律实施的激励机制。 本书系统考察了法学和经济学领域有关法律实施、法律激励、激励规制、机制设计、委托代理和交易成本等问题的研究文献,梳理了法律实施激励机制的理论基础,阐述了中国市场经济法制体系的建设历程及基本特点,分析了法律实施机制的立法构造、基本类型和改革趋势。在此基础上,本书归纳了法律实施存在的问题,论述了惩罚机制无法有效提高法律权利规则、义务规则、责任规则实施效率的具体情形和原因,论证了法律实施激励机制的设计原理、功能优势和适用场景,分析了激励机制的基本构造、具体措施和运作模式。 作者简介 董淳锷,男,1981年生。2000—2009年就读于中山大学法学院,先后获得法学学士、法学硕士、法学博士;2008—2009年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资助,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法学院(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留学;2010—2012年在清华大学法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2至今在中山大学法学院工作,现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理事、广东省法学会民商法研究会秘书长、广东省人民检察院第三届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法院学术研讨智库专家等职务;主要从事公司法、合同法、商法原理、企业法律风险防控等领域的理论与实务研究。 目录 导论 一、问题缘起 (一)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 (二)持续繁荣的经济立法 (三)尚待提高的实施效率 二、论题意义 (一)法律实践意义 (二)理论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 (一)核心概念 (二)论题范围 (三)分析思路 (四)具体方法 第一章 理论基础:法律实施激励机制原理的多维阐释 一、法律实施理论 (一)法律实施的基本含义 (二)法律实施的基本模式 二、法律激励理论 (一)法律激励的理论来源 (二)法律激励功能的实现 三、激励规制理论 (一)规制的含义与基本策略 (二)激励性规制的核心观点 四、机制设计理论 (一)机制设计理论的发展历程 (二)机制设计理论的核心观点 五、委托代理理论 (一)委托代理理论的发展历程 (二)委托代理理论的核心观点 六、交易成本理论 (一)交易成本的基本含义 (二)交易成本与法律实施 第二章 实践现状:法律实施机制的结构、类型与改革趋势 一、市场经济法律制度体系建设的历程与特点 (一)市场经济法律制度体系的建设历程 (二)市场经济法律制度体系的基本特点 二、市场经济法律实施机制的立法构造 (一)构造法律实施机制的法律实施规则 (二)法律实施规则的立法模式 (三)通过实施规则构造实施机制的路径 三、法律实施机制的主要类型 (一)公共实施与私人实施 (二)集中实施与分散实施 (三)强制实施与任意实施 (四)惩罚实施与激励实施 四、法律实施机制的改革趋势 (一)事前监管、事中监管与事后监管的法律构造 (二)事前监管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的改革背景 (三)事前监管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的基本原理 第三章 存在问题:激励不足情况下法律实施的困境 一、法律权利规则的实施问题 (一)共益权规则的实施与集体行动困境 (二)私益权规则的实施与失衡的成本收益结构 (三)权利规则私人实施与法定激励的争议 二、法律义务规则的实施问题 (一)难以标准化的法律义务规则 (二)需要鼓励适用的更高标准 (三)实施成本高昂的监管规则 三、法律责任规则的实施问题 (一)威慑作用有限的法律责任规则 (二)责任边界不清晰导致责任规则被虚化 (三)被规避行为绕开的法律责任规则 第四章 解决方案:系统构建法律实施的激励机制 一、构建法律实施激励机制的必要性 (一)强化惩罚并不总是有效 (二)从私人激励到公共激励 二、法律实施激励机制的设计原理 (一)调整法律私人实施的成本收益结构 (二)降低法律公共实施的成本约束 (三)明晰法律实施涉及的产权关系 (四)消除法律实施过程中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三、法律实施激励机制的构成要素 (一)激励机制的供给者 (二)激励机制的需求者 (三)激励机制的规范基础 四、激励法律实施的具体措施 (一)经济奖励、利益补偿与多倍赔偿 (二)荣誉褒奖、资质评定与信用公示 (三)权利设定、优先权奖励与权利行使保障 (四)明晰产权关系与构建产权交易 (五)法律责任的减轻、免除与责任的替代承担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