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恰同学少年(3北大青年的关注声音和责任)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作为共青团北京大学委员会机关报,《北大青年》于1998年10月25日正式创刊,2013年10月起以微信公众号“北大青年”作为主要发布渠道,迄今关注人数达14万。作为校园媒体,《北大青年》报社持续秉承“聚焦燕园事,关注身边人”的核心理念,报道校园动态、反映青年所思。本书精选了报社自2018年年末至2022年年初创作、发布的优秀文章。全书分为铭赤心、绽辉芒、点华灯、共韶光、探迭潮、还四方六个篇章,共收录数十篇创作,体现北大青年的理想追求与笃志奋斗,展现北大青年的青春记忆与独特关切,呈现北大青年的时代体悟与生活随想,表现北大青年的关注、声音和责任。 目录 第一篇 铭赤心 笔谈:请回答,1919 《觉醒年代》:收拾山河待百年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中的北大人 86年,我们用一场展览来纪念 北大空飞班:鹰铭 读者来稿:窗外第一片雪花,第一次对于冬奥的记忆 联合国:一场有关理想与现实的冒险 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中的“90后” 第二篇 绽辉芒 程苏东:可以张扬,也不可以张扬 曾庆存:男儿若个真英俊,攀上珠峰踏北边 方璇:临摹生命的温柔笔画 有朋自远方来——那些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的北大教授们 霸蛮创始人张天一:另类赛道的长跑者 刘阳:我会永远畏惧舞台 王上:“杰尼龟”是正经音乐人 在北大,相声有新人 第三篇 点华灯 “非虚构写作”进入课堂:打开平凡生命的地层 不再“中二”时,仍可再会青空——“动漫欣赏与实践”课堂随写 南门理发店“消失”之后 晚安,快递点 Yiti:飘散的故事没有终结 《时光慢递》幕后:青春的末班车 话剧九人:江湖夜雨十年灯 《北大侠客行》:一任侠客行,白首又如何 《长津湖》:最寒冷的冬天与最可爱的人 第四篇 共韶光 从收卷铃到通知书:与“博雅计划”有关的两度夏至 预科生的北大路:中文,要说爱你不容易 谢诗琪:前行吧,CK! 讲故事的病历 他们的“视”界和“声”活 在北大,同学帮你修电脑 燕南园: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杰哥:用炒面盒点一盏灯 第五篇 探迭潮 新年献词:保持青年的热情,寻找时代的支点 我们坐在全家的自习区里,听学长讲燕园过去的故事 一路向北大:夜奔、青春与周杰伦 读者来稿:“爱情是如此复杂难解的谜题” 愿我们能看见这光谱上,每个人成为向往的模样 “双十一”到了,你的心里都在想些什么 减少聚会,不凑热闹,我们怎样过除夕 读者来稿:一名江苏高三党的日常 校园自媒体人:独语与众声 第六篇 还四方 此去必经年,三代人的西藏故事 钟杰:《流浪地球》——心理学跨界电影工业的起点 《狗十三》:静默中的爆裂和重塑 《哪吒之魔童降世》:沧海升起并蒂的太阳 刀锋难躲,好在玫瑰真实 写给张国荣的愚人节怀古 小黄猫记 去听他们的诗篇 在前进的时代关心同行的人——《北大青年》二十余年之史话 序言 湖光风澜塔影漾,为有 岸畔书声传。 有些事物从来都不神秘 ,但却总是能够牵动人们的 好奇心。古老燕园的过去、 翻尾石鱼的呓语,月下班车 的静谧、静园草坪的欢歌… …那里的人们过着怎样的生 活,会用自己的脚步印下怎 样的故事? 在“一塔湖图”的方寸天 地间,总有温润细腻的笔墨 摹写檐下的点滴,总有挥斥 方道的意气汇成前行的巨轮 。在北大这片桃李累累的沃 土上,也有一代又一代的思 想者、书写者和行动者,用 坚守传承初心与信仰、绘就 质朴与风华。二十四年前从 朗润园中得到宝贵的祝愿, 开启了我们生长的篇章。 1998年,北大百年校庆 之际,季美林老先生为即将 创刊的《北大青年》题字。 同年10月25日,作为校团 委机关报,《北大青年》正 式出版发行。“理性的观察 ,锐利的创新”镌印在《北 大青年》的发刊词中,成为 我们长久的追求与坚持。我 们共话楼宇深处的动情故事 ,采写各怀精彩的不同人群 ,剖析校园热点的脉络线索 ……而在对纷繁岁月的记录 中,一代又一代学生记者也 身经了校园媒体发展变革的 历程。 在改天换地的大潮中, 跨世纪的喜悦只是其中匆匆 的一页。在物质基础与社会 文明的飞速发展中,时代如 巨人一般快步向前。当然, 人们对“媒体”一词的认知也 在巨人飞跑的疾风中不断接 受洗礼。从纸媒时代、社交 门户时代、微信时代到如今 的全媒体时代,每一次变革 都是对媒体行业的洗牌,也 激荡着每一家校园媒体对改 革创新的筹划。在波折迭起 的挑战与时代要求中,我们 一直在传承中寻求变革,在 变革中坚守传承。 从两版小报到八版大报 ,从短信平台到网络云端, 从报网形态到平台传播,《 北大青年》在二十余年间乘 风破浪、不停脚步。因为, 无论是在报纸、报网还是在 社交平台上,只有笔耕不辍 的一点一划、一撇一捺,才 能将《北大青年》创造的生 命不断延续。 愈前进,愈明白,愈深 刻,愈坚定。在对每一份韶 光的珍重与对每一个明天的 追逐中,《北大青年》的核 心理念也从“你的关注,我 的责任”演变为“我们的关注 ,我们的声音,我们的责任 ”,再更迭为如今的“聚焦燕 园事,关注身边人”。 发展让光影更加聚焦。 在变与不变的辩证中,我们 追求每个“1”的突破,也从 不忘却心中精神图腾般的坚 定。二十余年来,《北大青 年》报社曾接续推出四本精 华集:《北大青年》《北大 青年:百年学府的非另类观 察》《恰同学少年——北大 青年的关注、声音和责任》 《恰同学少年(二)——北 大青年的关注、声音和责任 》。如今,在您手中的正是 《北大青年》的第五本精华 集。它记录着自2018年10 月《北大青年》报社二十周 年社庆至中国共产主义青年 团成立100周年的2022年期 间的《北大青年》之青春。 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 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的讲 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青年的命运,从来都同时 代紧密相连。”而每一代曾 身在北大的青年,对这句话 的重量都清楚了然。毕竟, “世界上不乏建校几百年的 学校,但从来没有一所大学 ,能够像北大这样,与国家 民族同呼吸共命运”。 因为,北大总是有一代 又一代的青年前赴后继,始 终激情昂扬地站在时代的最 前列;因为,北大与青年的 结合,就是能够爆发重过千 钧的力量。家国与人民、热 血与理想,从来都是北大青 年笔墨中最赤诚的色彩,从 来都是北大青年意气中最深 沉的蕴藏。“百年深厚的文 化积淀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 ,百年来的指点江山,隐约 在白纸黑字间浮光掠影。” 故此,我们挺身接过来自伟 岸的重量,誓要锚定时代的 风向标,以我们这一代蓬勃 向阳的青春,定义我们这一 代的锋芒。 有些人你从来都不相识 ,但你偏是有着想要为他们 做些什么的责任感。因此, 在《北大青年》的文字中, 你将不仅看到燕园师生的所 行,而且能够体察北大青年 之所思。校园之外,更有流 动的社会。我们立足博雅塔 下,眺望山河远方,叙写广 袤天地下的人间。父母年少 时远赴西藏高原的决意、科 技进步中对生命伦理的尊重 与执着、灯火明灭下冒着热 气的一盒炒面、远郊的人们 用文学建设的家园……无尽 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 我们有关。正是这样的笔墨 与意气,正是无数共享这些 笔墨与意气的人,赋予了北 大青年以常青,而《北大青 年》亦因此而常青,也因此 见证着北大青年之青春。 导语 《恰同学少年(3北大青年的关注声音和责任)》记录着自2018年10月《北大青年》报社二十周年社庆至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的2022年期间的《北大青年》之青春。在本书中,不仅看到燕园师生的所行,而且能够体察北大青年之所思。 精彩页 编者按:1919年5月4日,因为不满巴黎和会对于山东问题的谈判结果及北洋政府出卖国家主权的行径,来自以北京大学为首的北京十三所学校的三千余名学生齐聚天安门前进行示威,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抵制日货”等口号,主张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要求惩办北洋军阀政府的亲日派官僚等。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就此爆发,并迅速吸引了全国各界群众的参与,史称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一百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从2019年4月29日至5月4日,《北大青年》将推出六篇稿件,以纪念这场波澜壮阔的爱国运动,回溯百年来其绵延不绝的薪火传承。我们将重走五四路,看看百年前那场风暴所席卷过的街道如今的样貌;我们将对话专家学者,探讨五四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意义;我们将前往百年纪念系列活动的现场,记录当代青年人的热情与朝气;我们将铭记五四精神,书写北大青年的意气与风格。 纪念往昔是为了更好地展望未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口号已经在燕园回响了百年,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在2018年与北大师生的座谈会中对青年学子提出“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期待。我们立足于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的历史节点,聆听百年前青年的奋力呼喊,在今天喧哗的时代寻找属于当代青年的坦荡前途。 1919年5月2日,一篇题为《外交警报敬告国民》的时评刊登在了北京《晨报》的“代论”专栏。在这篇文章中,林长民以悲愤的口吻疾呼:“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很快,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山东将由日本接管的消息传遍了全国。 当晚,北大校长蔡元培召集《新潮》杂志社主编傅斯年、《国民》杂志社主编许德珩等学生代表,告知政府已密电授意中国代表在《巴黎和约》上签字。消息一出,群情激愤。5月3日,一千余名北大学生及各学校学生代表在北大三院礼堂召开了全体学生大会,议定在5月4日举行游行示威以示抗议。 为筹备次日的游行,不少学生通宵未眠。罗家伦仅用十五分钟,便起草了《北京学界全体宣言》,印在集会时散发的传单上,许德珩更是将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单撕成条状来制作书写标语用的白旗。 5月4日下午,在傅斯年、许德珩等人的领导下,各学校学生三千余人冲破军警阻挠,齐集天安门前举行示威游行。队伍行进至赵家楼时,情绪激动的学生冲入曹宅放火并痛打了章宗祥,“火烧赵家楼”事件发生。随后大批警察和士兵赶到,逮捕了包括许德珩在内的三十二名学生(其中二十人为北京大学学生)。 在狱中,准备慷慨赴死的许德珩写下绝命诗:“为雪心头恨,而今作楚囚。被拘三十二,无一怕杀头。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锄奸不惜死,救国自千秋。”牢房环境极其恶劣,被捕学生还时常受到警察和狱卒的折辱,但三十二名学生无一供出其他参与游行同学的名字。更有千余名学生得知同学被捕,自愿对此次事件负责,试图代替他们人狱。 P3-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