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刘因评传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商聚德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刘因是我国元代著名思想家,他通过教学和著述,对于理学在北方的传播做出了积极贡献。他著述颇丰,有《静修先生文集》二十八卷流传于世;且影响深远,《宋元学案》将其与许衡、吴澄并称为元代三大儒,他的家乡容城将其与明代杨继盛、明清之际的孙奇逢并称为“容城三贤”。本书以刘因的身世、时代环境和理学发展的情势为背景,以刘因的诗文为依据,对刘因的哲学、史学、经学、艺术等方面的思想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抉发其内涵,梳理其脉络,展现了刘因的主要生平事迹与思想,并给予了客观扼要的评价。
作者简介
商聚德(1935-),河北徐水人,1960年毕业于河北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曾任河北大学哲学系主任、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河北省董仲舒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学术委员。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名著简介》(合著)、《孔子的智慧》、《刘因评传》、《中国传统文化导论》(主编及作者之一)、《中国哲学史史料学论稿》(合著)、《燕赵文化研究》(分卷主编及作者之一)、《刘因集》(点校)等,发表论文40余篇。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时代与家世
一、时代
二、先世
三、家庭
第二章 生平和著述
一、幼年及师承
二、经历
三、门徒
四、著述
五、祠墓
六、逸事考辨
第三章 政治态度
一、拥护国家统一
二、中年以后的恬退
三、同情人民
四、所谓“恋金”“哀宋”情绪
第四章 理学思想
一、对天道理气的思索
二、对天人合一的阐扬
三、无神论与命定论
四、观物思想
五、象数思想
第五章 人生观
一、对人生价值的肯定
二、对人生目标的追求
三、对人生态度的探讨
第六章 历史观及史学思想
一、矛盾的历史观
二、史学思想
第七章 为学思想
一、总论学习
二、关于学“经”
三、关于学史
四、关于读诸子
五、关于学“艺”
六、对刘因为学思想的评价
第八章 成就、影响和历史地位
一、学术成就
二、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
三、历史地位
附录 刘因年谱
索引
后记
序言
本书传主刘因,字梦吉
,号静修,保定容城(今河
北省容城县)人①,是生活
在距今七百多年前的一位元
代思想家。他一生的主要活
动是教书,却不同于只知传
授章句的迂儒。他倾心理学
,很有思想,著书立说,成
为名重一时的理学家。他生
活的元代初年是理学由江南
一隅走向全国普及的时期。
在当时,理学还是兴盛的,
有生命力的。刘因以自己的
教学和著述对于理学在北方
的传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他提出的一些见解博得了学
界的好评,他的诗文深受人
们的喜爱,他的品格和风节
更赢得了普遍的尊敬。正因
为如此,他在当时颇负盛名
,当朝皇帝元世祖忽必烈先
后两次授给他官职。他死后
,朝廷又对他进行过封赠。
他著述颇丰,流传下来的有
《静修先生文集》二十八卷
,元、明、清三代一再翻刻
。他的文章在元朝即被选入
《元文类》,他的诗在清初
被编入《元诗选》,他的事
迹广为流传,被列人《元朝
名臣事略》,《元史》有《
刘因传》,《宋元学案》有
《静修学案》,将他与许衡
、吴澄并称元代三大儒。他
的家乡容城更是对他尊仰备
至,将他与明代的杨继盛、
明清之际的孙奇逢(人称夏
峰先生)并称“容城三贤”,
立祠建庙供奉,他们的著作
也合编为《容城三贤集》刊
行。最先给刘因作传记的是
他的再传弟子苏天爵(元代
名士,官至吏部尚书)和另
一位再传弟子杨俊民(元代
名土,官至河东廉访佥事)
。苏氏撰有《静修先生墓表
》,杨氏撰有《静修先生祠
堂记》。《元史·刘因传》
内容多据此二文。元、明、
清三代,对于刘因的评价总
的说是较高的,但也有争论
,以致刘因从祀孔庙的问题
多次被搁置,迟至清末宣统
元年才被朝廷批准。光绪年
间,《静修集》收入《畿辅
丛书》。民国时期,《静修
集》又分别收入《四部丛刊
》和《丛书集成》。
1949年以来,由于对元
代思想一度较少研究,刘因
之名也不大为人所知。近年
来,情况有了变化,介绍和
研讨元代思想的论著不断出
现,如唐宇元发表过一系列
论文,侯外庐主编的《宋明
理学史》、蒙培元著的《理
学的演变——从朱熹到王夫
之戴震》,对刘因都设专章
论述;但关于刘因的专著尚
属阙如。当前,随着社会主
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人
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日
益浓厚,对于刘因这样一位
在学术上有相当建树、名声
曾耸动当时、思想又影响后
世的人物,自然也希望有更
多的了解。
本书旨在真实地介绍刘
因的事迹、品格和思想面貌
,并加以必要的分析和评价
,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从
刘因的生平看,他是一个普
通人,但从他的思想和贡献
看,他又是个杰出的思想家
。作为一个普通人,他与千
千万万人民大众贴得很近;
作为一个思想家,他又是卓
然超群的。由于与民众贴得
近,人民就容易理解他;由
于卓立不群,人民就必然敬
仰他。本书既是为这样一位
学者作评传,便没有多少传
奇的故事和波澜壮阔的情节
,但传主那既平凡又有特色
的一生,那深邃的思想,凝
炼的诗文,也许能引起好学
深思的读者的兴趣,打动忧
国忧民的志士仁人的心灵。
导语
本书旨在真实地介绍刘因的事迹、品格和思想面貌,并加以必要的分析和评价,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本书既是为这样一位学者作评传,便没有多少传奇的故事和波澜壮阔的情节,但传主那既平凡又有特色的一生,那深邃的思想,凝炼的诗文,也许能引起好学深思的读者的兴趣,打动忧国忧民的志士仁人的心灵。
后记
本书原为匡亚明先生主
编的“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
中的一部,1996年3月由南
京大学出版社出版。1998
年,本书获得河北省第六届
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20余年后,由河北大学燕
赵文化高等研究院资助,将
本书列人成果文库,由人民
出版社再度出版,我感到非
常荣幸。在此对为本书能够
再版做出贡献的师友,一并
表示感谢、
此次再版,未对原书进
行大的修改,只订正了一些
发现的讹误。由于精力与学
术水平所限,不当乃至错误
之处仍在所难免,恳请方家
指正。
商聚德
2023.3
精彩页
第一章 时代与家世
一、时代
刘因生于元海迷失后(元定宗贵由的第三皇后)称制元年己酉(1249年)闰二月九日,卒于元世祖至元三十年癸巳(1293年)四月十六日,终年四十五岁。
这期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久乱初宁的年代。
刘因的故乡容城地处冀中平原腹地。远自五代时期后晋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于契丹,包括容城在内的广大北方地区即沦于契丹(后称辽国)的统治之下。北宋初年,虽一度光复,但为时不长;澶渊之盟则进一步确认了辽国对这一地区的统治权。其后,辽国衰落,女真族建立的金国兴起,并很快取辽而代之,北方广大地区遂成为金国版图。公元1127年(刘因出生公元前122年),发生了“靖康之变”,赵宋王朝的徽、钦二帝当了金人的俘虏,北宋灭亡,江淮以北的广大地区便全处于金国的统治之下。刘因的祖辈生长于斯,自然也长期属于辽、金的臣民。
公元13世纪初,蒙古崛起,势力渐向中原扩张,河朔地区便长期处于蒙金的战乱之中。金人日益腐化,力量逐渐衰落。因此,在蒙金的较量中,蒙古步步进逼,金国朝不虑夕。金宣宗(完颜珣,金朝倒数第二代君主)于贞祐年间(1214年)放弃黄河以北广大地区,被迫南渡,将首都迁至汴京(今河南开封),后再迁蔡州(今河南汝南),苟延残喘至234年,金国终被蒙古与南宋的联军所灭亡。
与金国衰落的同时,南宋也并无起色。直到金人迁都汴京的那年,南宋才停止了对金人的纳币称臣(“罢输岁币”)。其后,虽然参与了联合灭金的军事行动,但总的来说仍是只图苟安,不思进取,对于蒙古(后改国号为“元”)的南侵掉以轻心。1279年,元军终于灭掉南宋,完成了中国的再度统一。
刘因出生于蒙古灭金后的第15年,上述这些战争动乱他并没有亲身经历过。刘因幼年,就全中国范围说,战争虽有,但远在江南,刘因生活的今河北一带,倒是一派升平气象。蒙古贵族在进军华夏的初期,原本是很野蛮的,以杀戮抢掠为常,对于被征服的地区,随意向人民征敛(诸王、将帅和官吏都强逼“撒花”——蒙古语,意为“礼物”)。太宗窝阔台在1229年采纳耶律楚材的建议,订出税法,改为按户征收粟赋,从而有了比较稳定的剥削方式;严重破坏农业生产的“圈地”政策也被明令停止。蒙古贵族迅速地封建化。遭受长期战乱破坏的北方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1259年,宪宗(蒙哥)死于军中,忽必烈北上争位,很快便击败了幼弟阿里不哥,次年,在开平(今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即大汗(皇帝)位,建元“中统”(刘因时年12岁)。
纵观中国历史,一个新王朝的建立,总需较好地完成两个任务:一是在政治上重新确立中央集权,整顿各自为政的局面,在全国建立统治秩序;二是恢复濒于中断的社会生产,使人民过上稳定的经济生活。忽必烈是中国历史上比较英明的君主之一,他也较好地完成了这两个任务。忽必烈当藩王时,就在潜邸设金莲川幕府,广揽人才,重用儒生。中统建元后,进一步遵用汉法,吸收历代统治经验,改革旧的蒙古制度,从而使他的政权蒸蒸日上,呈现出一派蓬勃生机。在政治军事方面,他先是彻底粉碎了阿里不哥联合漠北、中亚诸王企图争位的势力;继而于中统三年,镇压了盘踞山东、江淮的李璮的叛乱;至元八年(1271年)定国号为“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攻占南宋的国都临安,至元十六年(1279年)灭南宋,统一了全中国,建立起“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的大帝国。疆域之辽阔,超过汉唐盛世。元初还实行行省制,除以今河北、山东、山西等地为“腹里”外,设置了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等“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全国政治空前统一。在经济方面,忽必烈为了适应中原和江南地区高度发展的农业经济,毅然放弃落后的游牧经济和剥削方式,开始重视农业生产。为了扭转游牧生产方式的遗留和影响,忽必烈曾多次颁布诸王贵族不得因畋猎践踏田亩和不得改农田为牧场的禁令,并于中统二年(1261年)设立劝农司,至元七年(1270年)设立司农司,大力提倡垦殖。忽必烈还在北方建立起“村社”,组织垦荒耕作,修治河渠和经营副业(当然同时也有监视农民以及向农民宣传服从蒙古统治的意图)。元朝初年,由于社会安定,政策得当,北方农业生产得到进一步恢复和发展,“民间垦辟种艺之业,增加数倍”。全国的统一,交通的畅达,也促进了商业和手工业的繁荣,城市贸易、农村集市以及对外贸易都有了巨大发展。 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4: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