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诗意栖居(城市空间伦理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丛书 |
分类 |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
作者 | 高春花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美好生活将日益通过城市空间找到理想的实现方式。本书分析了城市空间的社会意义、运行规律、属性功能,认为城市空间不是僵死的物理容器,而是个体存在与社会存在的伦理学阐释;探讨了城市空间作为经济、政治、文化等要素的空间集聚,既产生于自发秩序,又诉诸于建构秩序,空间正义和空间活力是这一秩序的题中之义;探讨了资本、权力等要素之于空间生产的意义与局限,提出促进生产过程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伦理对策。在此基础上,以住房空间、公共空间、区域空间、想象空间为研究对象,揭示了空间存在与主体发展的辩证关系,勾画了城市空间的多重面相,提出了实现住有所居、空间共享、区域正义、命运与共的伦理方略。 作者简介 高春花,北京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伦理学会理事,北京伦理学会副会长,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城市哲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西方社会思潮。近年来,承担国家和省部级课题11项,发表论文(著)100余篇(部),其中,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等重要报刊杂志发表文章40余篇。多篇理论文章被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社会科学网、求是理论网、理论中国网、“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转载。 目录 引言:寻求城市美好生活 一、城市的哲学探索与知识体系 二、空间的伦理反思与实践精神 第一章 空间界说 第一节 空间的意义 一、空间与人类活动 二、空间与身体存在 三、空间与社会存在 第二节 动力、分类与机理 一、动力机制 二、空间类型 三、内在机理 第三节 属性与功能 一、空间属性 二、空间功能 第二章 空间秩序 第一节 空间秩序的城市革命 一、秩序的特性 二、交易:城市秩序的内部推动力 三、制度:空间秩序的核心要素 第二节 城市空间秩序的历史演变 一、古代城市秩序及其等级性特征 二、现代城市秩序及其功能性特征 三、后现代城市秩序及其去中心化特征 第三节 城市形态的秩序表达 一、城市形态和视觉秩序 二、城市形态和社会秩序 第三章 空间正义 第一节 正义理论的空间转向和城市生成 一、正义概念的核心意涵 二、正义研究的时空之变 第二节 城市权利:进入城市的伦理保障 一、城市权利的核心意涵 二、城市权利的哲学特性 第三节 城市权利的道德确证 一、城市权利的道德属性 二、平等权与分配正义 三、差异权与承认政治 第四章 空间活力 第一节 城市空间的多样性 一、空间多样性的文化前提 二、空间多样性的形态表现 三、空间多样性的功能显现 第二节 城市空间的易读性 一、彰显文化形态 二、保留城市记忆 三、留住城市乡愁 第三节 城市空间的有机性 一、城市空间的生活逻辑 二、正规空间的有机利用 三、非正规空间的有机利用 第五章 空间生产 第一节 空间生产的伦理意义 一、空间生产与空间消费 二、空间生产与幸福生活 第二节 空间生产的资本规制 一、资本的意义和局限 二、资本的空间化 三、空间的资本化 第三节 空间生产的权力嵌入 一、政府权力与空间生产 二、规划嵌入空间生产 第六章 住有所居 第一节 住宅的哲学意义 一、西方的场所精神 二、中国的“弥异所”观念 三、占有和寄居 第二节 住宅的意义与属性 一、住宅的生存论意义 二、住宅的存在论意义 三、住宅的居住属性 第三节 居住空间的社会张力 一、空间分化 二、居住分异 第四节 住有所居的伦理建构 一、马克思主义的住宅批判 二、住宅问题的伦理学解析 三、住宅问题的价值论思考 第七章 空间共享 第一节 公共空间的主要形态 一、公共空间释义 二、街道空间 三、广场空间 四、赛博空间 第二节 公共空间的伦理功能 二、公共空间与人生幸福 二、公共空间与公民素质 三、公共空间与都市文明 第三节 公共空间与公共领域 一、公共领域的结构性要素 二、我国公共领域发展滞缓的原因 三、我国公共领域发展的现实路径 第八章 区域正义 第一节 城市区域的伦理审视 一、区域失衡的表现 二、区域失衡的伦理后果 第二节 正义缺失的伦理矫正 一、认知图式的伦理矫正 二、发展观念的伦理矫正 第三节 国外理论与实践的伦理镜鉴 一、紧凑城市理论的伦理评估 二、日本首都圈发展的伦理镜鉴 三、借鉴国际先进的都市圈治理经验,推动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 第九章 空间想象 第一节 时空与共同体 一、共同体的空间想象 二、天下观念与华夷秩序 三、共同体的“二律背反” 第二节 命运共同体 一、命运之界定 二、马克思“类思维”及其意义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三节 中国智慧与方案 一、谋求全球正义的伦理目标 二、坚持弘义融利的价值取向 三、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实践准则 结语:走向空间融合 一、城乡融合发展的合规律性 二、城乡融合发展的合目的性 三、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伦理自觉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序言 城市是文明的核心载体 、现代生活的核心场域。对 什么是好的城市、如何营建 好的城市,人们从地理学、 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 角度进行了揭示,形成了诸 多有价值的分门别类、专业 化的城市理论。问题的关键 在于,历史与现实中,城市 从来没有以分门别类的方式 运行,也从未存在只具有政 治、商业、宗教、文化等单 一属性、单一功能的所谓专 业化城市。城市从来都是一 个具有复合性、综合性的鲜 活整体、复杂生命体,用任 何一个或几个视角都无法真 正地呈现城市属性。城市具 有强烈的非分析性、反分析 性。当我们对城市进行专业 化、学科化的分析时,在把 握城市某一属性的同时,也 可能会远离了真实的城市。 城市研究尤其需要一种更具 整合性、综合性的视角。如 果我们不能用一种更为整体 、综合的眼光看待城市,那 么,所谓的城市发展、城市 实践,将具有深刻的试错性 。从单一化的专业视角把握 城市、推进城市,是导致城 市问题频仍的一个重要原因 。 2000年以来,我们和高 春花教授等学界同仁开始尝 试推动城市哲学研究,希望 以哲学的方式推进城市研究 的整体化、综合化、非学科 化,对什么是好的城市、如 何营建好的城市进行哲学思 考,提供哲学方案。但这又 面临一个问题,哲学也已经 深刻地专业化、学科化了, 如果停留在已有的哲学传统 、哲学知识中,虽然也会为 城市研究带来些许新意,但 其结果可能只是借道城市这 个对象重新讲述了既有的所 谓专业的哲学概念、哲学知 识,而无法实现实质性的城 市研究创新。克服这个难题 的关键不仅需要了解、尊重 、反思不同学科已有的城市 研究成果,更在于真切关注 、真实切入城市生活、城市 问题,对城市性本身进行透 视、沉思,以逐渐形成可以 直面城市问题的新概念、新 理论。 高春花教授的《诗意栖 居:城市空间伦理研究》, 正是一部兼具理论性与现实 性,对城市与哲学、城市性 与哲学性的关系进行具有鲜 明创新性探索的著作。其对 空间与城市的关系、空间与 伦理的关系,城市空间的正 义性、共享性、实践性,中 国城市空间的伦理问题与伦 理走向等进行了深入思考。 反思20年来的城市哲学 研究,中国学者主要做了三 项工作,由此构成了中国城 市哲学的三个阶段或者说三 种范式:西方城市知识梳理 、中国城市问题透视、中国 城市话语探索。 由于现代城市化浪潮首 先兴起于西方,西方也率先 遭遇了现代城市问题。西方 的城市哲学、城市伦理、空 间伦理等研究发育较早,产 生了以列斐伏尔、哈维、苏 贾等为代表的颇具哲学特质 的城市研究者。阅读、关注 、反思这些作家的文本,并 由此拓展到人文地理学、世 界城市史、城市社会学、城 市政治学、城市经济学等文 献,对于中国城市与空间研 究无疑具有重要他山之石、 思想资源的意义。反思西方 文献,是中国城市哲学研究 在起步时曾经走过的一个阶 段,或者说曾经做过的一项 工作。 随着研究的深入及中国 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我 们这些城市哲学研究者日益 发现,按照既有的西方城市 知识、城市哲学似乎无法透 视复杂的中国城市问题。这 可能也是中国当代哲学社会 科学研究普遍遭遇的困惑。 走出这种困惑的一个重要的 路径是回归本土、回归现实 ,关注中国城市问题、反思 中国城市发展史。只有从中 国城市史、中国城市问题出 发,才可能生成有中国解释 力的城市理论、中国城市哲 学。从更多关注世界城市知 识到更为关注中国城市历史 、城市问题,是中国城市哲 学的第二阶段,也是中国学 者仍在努力推进的一项工作 。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成就 、复杂性前所未有、世所罕 见,这客观上为城市概念、 城市理论、城市哲学的本土 创新提供了土壤、需要与可 能。一方面,城市性在一定 程度上具有全球共性,中国 城市化是世界城市化进程的 一部分,借鉴西方城市理论 对于理解中国城市问题具有 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中国 城市化进程的基础、路径、 背景、策略等又具有鲜明的 中国特质,这些特质是西方 城市理论没有真正涉及的。 立足中国问题创生本土城市 理论,是时代与历史的必然 。近年来,中国学者开始生 成、运用具有中国特点的城 市研究概念,并很有希望产 生具有本土特质的比较完整 的城市理论。这是中国城市 哲学研究者正在艰辛推进的 第三阶段,是真正代表中国 城市哲学未来的工作。 《诗意栖居:城市空间 伦理研究》这部凝聚了高春 花教授多年努力与心血的著 作,既有同西方城市哲学的 对话,也有对中国城市问题 的反思,更有对营建中国本 土城市哲学的探索。高春花 教授以自身特有的学术细腻 与学术大气,通过城市空间 的伦理之维,给我们呈现了 一个如何将知识对话、问题 反思、理论创新三者有机结 合的独特价值的难得范本。 世界及中国城市化仍处 于过程之中,世界及中国的 城市哲学研究也处于过程之 中。近年来,中国的城市哲 学研究日益具有自身特点, 并表现出某些后来者居上的 态势。其原因,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