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从燃烧基础理论出发,提出了宏观唯象的煤热解及燃烧模型,基于该模型在0penFOAM平台真实地再现了煤燃烧过程,通过改变气体氛围,进一步探究了复合型惰性气体对煤燃烧的影响。视采空区为多孔介质,对其裂孔隙结构进行研究,提出一种更加合理的孔隙率和渗透率编译方法,通过对采空区气体流场分析,确定了基于采空区流场分布判定遗煤自燃危险区域方法的合理性,最后提出针对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域的复合惰化技术方案并进行了现场应用,提高了采空区的惰化效果。 目录 前言 1 绪论 1.1 注惰防灭火概述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与现状 2 煤热解及燃烧模型构建 2.1 基本控制方程 2.2 煤热解模型 2.3 煤燃烧模型 3 煤热解、燃烧及惰化特性实验研究 3.1 煤成分分析与热物性参数测定 3.2 不同升温速率下煤热重实验 3.3 煤氧化升温及惰化特性实验 3.4 煤燃烧特性实验 4 煤燃烧及惰化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4.1 OpenFOAM软件及优势 4.2 基于GA优化算法的动力学参数求解 4.3 煤热解及燃烧模型验证 4.4 惰化条件下煤燃烧特性数值模拟 5 基于采空区流场分布的遗煤自燃危险区域判定 5.1 采空区颗粒离散元模型及宏细观参数 5.2 覆岩运动及裂隙演化规律 5.3 孔隙率动态分布规律 5.4 采空区多孔介质渗流模型构建 5.5 基于采空区流场数值模拟的自燃危险区域判定 6 采空区遗煤自燃复合惰化技术及应用 6.1 采空区遗煤自燃复合惰化技术 6.2 采空区单体式注惰方案研究 6.3 采空区分体式注惰方案研究 6.4 复合惰气制备工艺及设备 6.5 工程应用及效果分析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