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清代学术源流(精)/陈祖武学术文集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陈祖武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将有清一代的学术演进,分为清初学术、乾嘉学派与乾嘉学术、晚清学术三个阶段,并对这三个阶段做了整体性的研究,既有宏观的把握与识断,也有微观的考辨与探析,体现了目前清代学术研究的最新成就和高度。本书运用学术史与社会史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不仅全面、系统、深刻地揭示了有清一代学术发展的源流嬗变,而且对学术演进与世运变迁、政治文化导向等之间的密切联系,给予了充分关注,并做了深入阐释。总之,这是一部功底扎实、内容丰厚、史论结合、视野开阔、多维创新的重要清代学术史著作,有力地推进了清代学术史研究的深化和提升。
作者简介
陈祖武,祖籍湖南茶陵,1943年10月生於贵州省贵阳市。1965年7月毕业於贵州大学历史系。1981年1月毕业於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2006年当选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2009年应聘为中央文史馆馆员。主要学术着作有《中国学案史》《清初学术思辨录》《清儒学术拾零》《清代学术源流》等。兼任全国古籍规划小组成员,古籍整理成果有《榕村语录》《杨园先生全集》《清儒学案》《榕村全书》等。
目录
原版前言
上编 明清更迭与清初学术
第一章 清初国情分析
一、对17世纪中叶中国社会发展水平的基本估计
二、明清更迭是历史的前进
三、由乱而治的清初社会
第二章 清廷文化政策批判
一、清初文化政策的主要方面
二、清廷文化决策的思想依据
三、清初文化政策的历史作用
第三章 蕺山南学与夏峰北学之交涉
一、孙夏峰笔下的刘蕺山
二、蕺山学北传的重要途径
三、从《理学宗传》到《明儒学案》
第四章 《明儒学案》的里程碑价值
一、从党争健将到学术巨擘
二、《明儒学案》成书时间商榷
三、主要内容及编纂体例
四、《明儒学案》与《皇明道统录》
五、《明儒学案》发微
第五章 从《日知录》到《日知录集释》
一、《日知录》纂修考
二、社会政治思想
三、经学思想
四、史学思想
五、文学思想
六、务实学风
七、《日知录集释》的纂辑
第六章 李二曲思想研究
一、《清史稿》李顺本传辩证
二、“悔过自新”说剖析
三、李二曲思想的基本特征
四、李二曲与清初关学
五、李二曲思想的历史价值
六、结语
第七章 颜李学派的历史命运
一、颜元学说的形成
二、颜元与漳南书院
三、李塨对颜学的继承及背离
四、王源学行述略
第八章 范鄗鼎与《理学备考》
一、范鄗鼎学行述略
二、两部《明儒理学备考》
三、关于《国朝理学备考》
中编 乾嘉学派与乾嘉学术
第九章 思想史与社会史相结合的典范
一、对18世纪中国社会基本状况的认识
二、关于乾嘉汉学的形成
三、乾嘉汉学是一个历史过程
四、余论
第十章 江南中心城市与乾隆初叶的古学复兴
一、兴复古学之前驱
二、江永与徽州诸儒
三、苏州紫阳书院
四、卢见曾及其扬州幕府
五、从惠栋、戴震到钱大昕
第十一章 从经筵讲论看乾隆时期的朱子学
一、高宗初政与朱子学的提倡
二、在经筵讲论中对朱子学的质疑
三、从提倡理学到崇奖经学
四、余论
附录:乾隆朝经筵讲学一览
第十二章 《宋元学案》纂修述略
一、黄氏父子的创始之功
二、全祖望与《宋元学案》
三、《宋元学案》的刊行
第十三章 戴东原学述
一、从江永到戴震
二、惠栋与戴震
三、戴震学说的传播
四、献身《四库全书》
五、《孟子字义疏证》及其遭遇
第十四章 扬州诸儒与乾嘉学派
一、汪中的先秦诸子研究
二、焦循的经学思想
三、高邮王氏父子对乾嘉学术的总结
四、阮元与《皇清经解》
五、孔子仁学与阮元的《论语论仁论》
六、余论
第十五章 章实斋研究二题
一、读章实斋家书札记
二、章实斋集外佚札二通考证
第十六章 读《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札记
一、乾嘉经学一趋考据之缘由
二、乾嘉思想界之三巨擘
三、庄氏学渊源之探讨
第十七章 乾嘉学派研究与乾嘉学术文献整理
一、《清人别集总目》的编纂
二、别集佚文的辑存
三、诸家年谱的董理
下编 晚清学术及一代学术之总结
第十八章 汉宋学术之争与《国朝学案小识》
一、汉宋学术之争的由来及其发展
二、江藩与《国朝汉学师承记》
三、方东树与《汉学商兑》
四、唐鉴生平学行述略
五、《国朝学案小识》举要
六、编纂体例及其评价
第十九章 晚清七十年之思想与学术
一、经世思潮的崛起
二、从“中体西用”到“三民主义”
三、会通汉宋学术以求新
第二十章 梁启超对清代学术史研究的贡献
一、关于《近世之学术》
二、《清代学术概论》的创获
三、《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的结撰
四、杰出贡献举要
五、大师留下的思考
六、梁任公先生与清华研究院
第二十一章 《清儒学案》杂识
一、徐世昌倡议修书
二、夏孙桐与《清儒学案》
三、《清儒学案》举要
四、读《清儒学案》商榷
第二十二章 《清儒学案》之余波
一、对唐、徐二家《学案》之批评
二、清代理学演进之四阶段
三、精进不已终身以之
四、余论
序言
生也有涯,学无止境,
读书为学一生,不觉已屈桑
榆景迫。饮水思源,不忘根
本。我生在贵州,长在贵州
,是在五星红旗下成长起来
的新中国学人。从小学、中
学一直到大学,我在家乡接
受了系统的学校教育。家乡
的山山水水和各民族父老乡
亲的养育,赋予我坚定不渝
的家国情怀和艰苦奋斗的精
神品格。一九六五年七月,
由贵州大学历史系毕业,从
此告别故乡。始而昆明,继
之北京,负笈南北,兼师多
益,一步一个脚印地摸索前
行。
晚近以来,病痛缠身,
几同废物。回过头去看一看
艰难跋涉的足迹,无间寒暑
,朝夕以之,数十年功课皆
在伏案恭读清儒学术文献之
中。恪遵前辈师长教诲,历
年读书为学,每有所得,则
只言片语,随手札记。日积
月累,由少而多,居然亦能
自成片段。承出版界诸多师
友厚爱,从一九八三年中华
书局约撰《中国历史小丛书
》之《顾炎武》,到二○二
二年商务印书馆刊行之《中
国学案史》和《感恩师友录
》,四十年间,读书所得幸
获十余次结集。
近期,又蒙商务印书馆
盛谊,拟将我数十年之历次
为学结集汇为一帙,凭以为
新时代之浩瀚学海存此一粟
,奉请方家大雅赐教。传承
学脉,德高谊厚,谨致深切
谢忱。责任编辑鲍海燕同志
,不辞辛劳,兢兢业业,置
疫情起伏于不顾,屡屡枉驾
寒舍,斟酌商量,精益求精
。年轻俊彦如此之敬业精神
,最是令我终身铭感。
陈祖武 谨识
二○二二年五月卅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1:2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