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散文汉译,选了10篇英美现当代作家的作品,写了赏析文字,并附汉语译文和翻译提示;下篇为散文英译,选了20篇中国现当代作家的文章,每篇文章附有英语译文和翻译提示。所有篇目均以英汉对照的形式呈现,便于读者对照赏析。
本书是翻译工作者不可错过的必读书。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英汉散文名篇选译/英语学习金典丛书 |
分类 | |
作者 | |
出版社 | 外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散文汉译,选了10篇英美现当代作家的作品,写了赏析文字,并附汉语译文和翻译提示;下篇为散文英译,选了20篇中国现当代作家的文章,每篇文章附有英语译文和翻译提示。所有篇目均以英汉对照的形式呈现,便于读者对照赏析。 本书是翻译工作者不可错过的必读书。 作者简介 刘士聪,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喜欢散文翻译与研究,注重散文语言审美再现。已出版作品:《英汉·汉英美文翻译与鉴赏》、《红楼译评——<红楼梦>翻译研究论文集》(主编)、《中国古代经典名句英译》、《小城畸人》、《皇帝的孩子》、《修补匠》等。 目录 总序 序 出版前言 上编 散文汉译 1.The Cardinal Virtue of Prose by Arthur Clutton-Brock 2.A School Portrait by Robert Bridges 3.Golden Fruit by A. A. Milne 4.The Clipper by John Masefield 5.The Faculty of Delight by Charles Edward Montague 6.Nature and Art by James Whistler 7.The Weather in His Soul by George Santayana 8.Shakespeare’s Island by George Gissing 9.Salvation by Langston Hughes 10.English Food 下编 散文英译 1.鲁迅:风筝 2.萧红:鲁迅先生记 3.瞿秋白:儿时 4.郁达夫:我的梦,我的青春 ! 5.许地山:落花生 6.许地山:荼蘼 7.夏衍:野草 8.老舍:小麻雀 9.孙犁:书籍 10.朱自清:哀互生 11.冯雪峰:老人和他的三个儿子 12.聂绀弩:我若为王 13.艾芜:冬夜 14.缪崇群:花床 15.侯宝林:我可能是天津人 16.邓拓:生命的三分之一 17.徐迟:枯叶蝴蝶 18.冯亦代:向日葵 19.钟灵:胡二茄子 20.周骥良:出生在天津的美国著名作家 序言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 始,我边教学边学习做翻译 ,虽然所译屈指可数,比较 满意的篇目寥寥无几,也略 微积累了一些材料。关于翻 译是什么、如何做翻译,虽 有些认识,也很肤浅。 翻译的历史很久远,人 们研究翻译的时间也很长。 把对翻译的研究作一门学问 ,一门学科,人们也已摸索 、探讨了一段时间,朝着这 个方向的努力也已取得很大 进步,有了很多成果。随着 时间的推移,关于翻译的一 些理论问题,会越来越明朗 。我对翻译理论知之甚少, 更无所谓创见,只有些微实 践,随之而产生的关于翻译 的一些想法也不过是些感性 认识,在这里提出来与读者 共勉。 如果从文本转换的意义 上,即从一种文字的文本转 换到另一种文字的文本的意 义上看翻译,我认为,翻译 ,这里指文学作品的翻译, 是语言艺术,其至高境界是 再现原文的韵味。译作的“ 韵味”就是原作的艺术内涵 通过译文准确而富有文采的 语言表达时所蕴含的艺术感 染力,这种艺术感染力能引 起读者的美感共鸣。作者因 力,而是指他的文字在纸上 所发出的声音。” 文学作品里语言的声响 与节奏,特别是语言的节奏 感,要在翻译里体现出来, 这是保持和再现文学作品语 言审美价值的一个不可忽略 的方面。 二、意境和氛围 一般来说,任何形式的 文学作品都有一种意境与氛 围,这种意境与氛围通过作 者在作品里所表达的精神气 质、思想情操、审美志趣以 及他所创造的形象营造出来 ,并构成作品审美价值的核 心。孙犁说:“状景抒情, 成为散文的意境。意境有高 下,正如作者修养有高下, 胸襟有广狭,志趣有崇卑, 不可勉强……范仲淹先忧后 乐之明言,并非一时乘兴创 作出来,乃是久萦于心的素 志,触景生情而出。”作者 的“修养”“胸襟”和“志趣”, 反映在他所创造的情景或形 象里,对读者产生艺术感染 力。关于氛围,冯骥才写过 一篇文章叫《阐释五大道》 ,是写在天津市区五条街道 上遗留下来的殖民地时期的 建筑的。他说:“历史留给 我们的绝不是一幢幢房子, 还有它迷人的氛围。而这又 不只是一种建筑氛围,更是 一种历史人文的气息。”这 种氛围或气息在文学作品里 同样存在。 文学翻译只有保持和再 现原文的这种意境和氛围, 才能使译文具有和原文类似 的审美韵味。我们说文学翻 译是再创作,主要是在这个 意义上说它是再创作。 三、个性化的话语方式 每一个作家都以他独特 的方式表达自己,因此,他 所使用的语言是属于他自己 的,也就形成了他自己的语 言风格。汪曾祺说:“语言 决定于作家的气质。‘气以 实志,志以定言,吐纳英华 ,莫非情性。’(《文心雕 龙·体性》)鲁迅有鲁迅的 语言,废名有废名的语言, 沈从文有沈从文的语言,孙 犁有孙犁的语言,何立伟有 何立伟的语言,阿城有阿城 的语言。”汪曾祺把语言看 作是作家气质的表现,这非 常重要。就是说,当我们翻 译一个作家的作品时,通过 翻译他的语言可以再现他的 气质。这对一个有艺术责任 心的译者来说,是不可回避 的,当然,做起来也是非常 困难的。要把不同作家的语 言特色用另外一种语言表达 出来,把他的语言风格用另 外一种语言再现出来,译者 不能不通过作品研究作者, 研究作者的精神气质、思想 情操和审美志趣。单纯研究 翻译技巧是远远不够的,从 根本上弄清作者的话语方式 ,对译者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文学作品的翻译 应把传达原文的审美韵味作 为至高的追求。虽然传统美 学认为,文学作品的韵味有 它“不可言传”的内涵,但具 体分析起来,也有它可操作 的成分。这可操作的成分主 要是语言的“声响与节奏”, 作品的“意境和氛围”,以及 作者“个性化的话语方式”。 这样看来,传达韵味对译者 来说要求是很高的,但只要 加强语言、文化和审美方面 的修养,这个目标是可以逐 步达到的。 我的朋友们与我合作翻 译了本书的部分篇章或对本 书的部分篇章做了解释,他 们是:靳梅琳、王宏印、张 保红、温秀颖、高巍、任东 升、余东、段钨金、丁连普 、马会娟、马红军等,在此 一并表示感谢。 刘士聪 2023年4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