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孟宪实读史漫记(增订本)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孟宪实 |
出版社 | 凤凰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简介 孟宪实,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在隋唐史、敦煌吐鲁番学领域学有专长,多次登上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讲史。他强调学术性与普及性的统一,以专业史学家的眼光,用最通俗的方式讲述历史,把传达“历史的意识”作为首要目标。是在通俗性和专业性两个领域都备受推崇的作者。《孟宪实读史漫记(增订版)》一书是孟宪实先生读书所作历史随笔,讲述生动有趣,兼具通俗性与专业性。全书包含了“生猛春秋”“大唐风采”“鲜活敦煌”等几个重要章节。 作者简介 孟宪实,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在隋唐史、敦煌吐鲁番学领域学有专长,多次登上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讲史。他强调学术性与普及性的统一,以专业史学家的眼光,用最通俗的方式讲述历史,把传达“历史的意识”作为首要目标。是在通俗性和专业性两个领域都备受推崇的作者。 目录 目 录 序言 第一章 生猛春秋 历史的天空是自由的1 生猛春秋3春秋笔法6故国之思9晋国的兄弟之争12亲情与政治15大义灭亲18宋督是爱情至上主义者吗?21齐襄公私通事件24父亲和丈夫谁亲?27如此父子30为了女人的战争33看谁脾气大36妖由人兴39庆父之乱42可爱又愚蠢的宋襄公45宋襄公与《司马法》48人为食亡?51晋灵公该不该死54 第二章 风云人物 第三章 大唐风采 陈灵公之死57崔杼弑君60父亲抢了儿子的大位63小人挖坑66 政治与商人 ——范蠡的故事 71苏格拉底与商鞅的生死异同80廉颇、李牧的悲剧87白起与王翦的悲喜剧93政治商人吕不韦的成与败106李斯:上蔡小吏还是帝国丞相?114赵高:最后的疯狂与辉煌119范增的悲剧及其背景126张良的抉择及其历史意义136公孙弘:从猪倌到丞相143 暴动是怎样开始的?149晋阳:梦开始的地方152文质彬彬说唐代172玄武门之变惊心动魄的一幕177玄武门之变与贞观之治180玄武门之变被掩盖的最重要的情节187玄武门之变1383年纪念191大唐贞观时代小人物的幸运193 第四章 鲜活敦煌 唐太宗的“别宅妇”196太宗托孤的真相199秀外慧中的长孙皇后209长孙皇后的不幸童年212长孙皇后:唐太宗的政治顾问216长孙皇后:唐太宗的亲密战友220长孙皇后:一个让唐太宗痛哭的人225长孙皇后的心病227贞观之治的历史启示230魏征进谏的制度性缘由251唐太宗平定高昌之战255玄奘和他的恩人麹文泰259李治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67殿下的早年生活272李治的太子之位是天上掉下来的吗?280太子殿下真的很孝吗?287 武则天的危险时刻:皇后武则天与 外甥女争风吃醋 291 “武则天杀死自己的亲生女儿”有无其事?296李义府真的是武则天的人吗?307 与敦煌命运相关的人物们313费心费力的罗振玉334最初敦煌学:中日之比较339唐宋时期的敦煌生活344 第五章 激扬论史 精彩书摘 故国之思 国破家亡之后才想起故国的种种好处,梦牵魂绕,这样的文学主题经常会举证南唐后主李煜。亡国之君,必有可恨之处。没有荒政害民,怎么会有如此下场?但是,李煜用自己的文学创作,特别是故国之思的主题创作,赢来了赎罪的效果,以至于王国维先生认为李煜的词作中,充满了佛祖的慈悲。人间已经没有欢乐,纵然是春花、春水,触目皆是哀愁。人生已经如此这般,后来又因此而死,后人如何还能不原谅? 但是故国主题的开创人,却不是李后主。我以为,这个主题的创始人应该是箕子。箕子是殷末三大忠臣之一,此外两位是微子开(通常都说微子启, 《史记》记为微子开,就从司马迁吧)和比干。微子开是商纣王同父异母的兄弟,见纣王暴政害民,多次进谏不听,微子开只好逃亡。箕子是纣王的亲戚,也是多次进谏,纣王依然不听,箕子披发装疯,成为别人的奴隶,以躲避可能遭遇的危险。比干也是纣王亲戚,性格最强悍,他认为逃亡和扮奴都于事无补,只有以死相争才能影响纣王,才能拯救百姓。没有想到,纣王更凶猛,说你这样的圣人应该有一颗不同寻常的心,让我们领略一下吧,结果比干被剖心而死。 │第一章.生猛春秋│故国之思│ 周武王灭商,给殷商旧部划了一块地方居住,让纣王儿子武庚统领。没有想到,武王逝世成王即位,周朝的管叔、蔡叔联合武庚造反,被周公击败。武庚和管叔被诛杀,蔡叔也被流放,周公请出微子开继续统领殷商旧部,这就是宋国。 武王灭商完成,曾经面见箕子,而箕子给武王狠狠地上了一堂政治课,例如如何治国安民等等。武王好像很受用,决定不让箕子成为自己的臣下,特别分封他到了朝鲜。这就是后来史书一提朝鲜,就说是箕子之后的缘故。 箕子被分封,也要朝见周朝。一次箕子来中原朝见周天子,路过殷墟(《史记》写作“殷虚”),看到原来的宫殿荒废毁坏,连禾苗都长了出来,故国之思,油然而生。《史记》说,箕子触景心伤,不能自已,想大哭却不符合身份;想偷偷流泪,又太像女人,于是作诗一首抒怀。 箕子的诗题目是《麦秀之诗》:“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与我好兮。”狡童,意思是美少年。《史记》解释道,所谓狡童,意指商纣王。麦苗茁壮,谷苗悠悠,那位美少年,却与我分道扬镳。纣王已经死了,商朝不复存在,往日宫殿旧址,长满绿油油的庄稼。过去的主人呢?更是无影无踪。 比起李后主“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诗句来,箕子所面对的场景更加凄惨。李后主的“朱颜改”表达物是人非的感受,而箕子这里是物非人亡。对于已经死去的故人,即使生前有千种恩怨,死亡都会对此打上绝然句号。所以在箕子的眼中,仿佛又看到风度翩翩的美少年——那是早年的商纣王。商纣王的亡故使得所有的知情人不再有怨恨,因为始作俑者为此已经付出了最大的代价。箕子再次想起了纣王曾经有过的好处,比如美少年的形象,不再提起他的过错。而历史的事实,正是纣王的独断专横、一意孤行才导致了商朝的灭亡,才导致了箕子面对的景象:旧日宫殿,残垣断壁。对于自己与商纣王的分歧——商朝灭亡的原因,箕子不愿多说,甚至刻意回避,他用少年友谊的断裂来描写这个问题,两个要好的少年不再保持友谊,对于饱经风霜的过来人,谁还会去认真追究?哪里还有追究的价值呢? 箕子的轻描淡写,进一步折射出内心的巨大痛苦。太多的往事,太多的情感,都压缩在故国的意念之中,无法多说,没有必要深说,然而又不能不说。箕子的这首诗歌,流传很广,殷商的遗民听了,无不泪流满面。 历史不可更改,故国已然不再,这仅仅是一种怀旧情绪,并不代表复辟行动。周天子对于箕子没有采取行动,宋太宗却对李煜下了杀手。时间流逝如故,政治家的胸怀并没有因此变得宽广。 春秋系列讲起箕子来,有点跑题。看《左传》,宋国的故事不少,对照《史记》就看到了箕子的故事。故国之思,是最有历史感的,与其是故国,不如说是往事,对于故国的无奈,不就是对往事的无奈吗?我们虽不是箕子,却能够同情和理解他。 前言序言 序言] 历史的天空是自由的 历史的天空是什么颜色?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历史的天空是自由的。 在历史阳光的照射下,人人平等,没有人拥有特权。多少不可一世的帝王,只有回归历史,才会获得与人平等的地位。历史的天空是自由的,人人平等是自由的底色。受尽冤屈的小人物,历史可以为他平反。王侯将相,丧失了平生的权力依仗,与平民同等。即使是帝王,在历史自由的天平上,也不得不接受平等原则的审判。 历史是资源,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开发,自由索取。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历史学家,但是作为一种职业,绝大多数的人会跟历史研究绝缘。不论历史发生多少变化,不论你能细数多少古今的不同,但是人与人的关系,人性与人情,人生与社会凡此等等的问题,总会不分昼夜地来纠缠你,考验你的耐心,折磨你的心智。阅历成了制胜法宝,因为阅历积累经验,经验生成智慧,但是人性的底蕴才是人人获得审判权力的根基。不论如何分类,人人心中都会有一个自由的尺度,人人有权按照自己的尺度去测量历史。即使技术掌握有所不同,但是在历史的天空下,人人得以自由。现实世界的羁绊无所不在,回归历史就是回归自由。 │ 序言│ 历史的天空是自由的│ 1 在有限的生命长度里,在狭窄的生活空间里,能经历的事情永远属于少数。听故事是一种增加阅历的途径,小时候听老人讲故事,就是百听不厌。在别人的故事中,我们正在学习成长,至少开始探寻未来的成长之路。后来是听说书,其实也是故事的一种,听《三国》掉眼泪,替古人担忧。真的是替古人吗?不,在聆听的时候我们自己成了主人公,我们在一个虚拟的环境中尝试摆脱困境、获得友谊和养成自己的侠肝义胆。听别人讲故事属于童年的往事,真正阅历的增长,是在我们学会阅读之后。每个人,都有从历史中获取资源的经验。历史曾经被固定的阶层垄断,如今那已经成为不可复制的过去。每个人面对历史,都有一种自由的权力,那就是评判的权力,那是类似上帝审判一样的权力。 人类掌握的技能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来自我们自己独特的实践,绝大多数都是通过间接经验获得的,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来自阅读。阅读让我们掌握了技能,至少技能的掌握是从阅读开始。阅读让我们领略世界,让我们到达了生活中不可能到达的领域。空间和时间在我们的阅读中无限地延伸,如同我们学会了分身之术,如同我们个个都是千岁老人。所有前人记载下来的经验,你都可以通过阅读获得,你的独特经验,也可以通过阅读传递给后人。阅读,成了渠道,人类智慧在这里滔滔不绝。阅读,成了魔法,所有武功都可以吸纳。凡能阅读的,都是前人经验的总结;所有的知识,都是过去(历史)形态的。历史的知识是有益的,它增强了我们历史判断的能力;但即使历史知识是缺乏的,也不意味着丧失了自由审判的权力,人心、人性和人情,依然是我们历史审判权力的核心要件。 不过,历史学如今是一个狭小的空间,在我们的阅读书目中,属于历史学的是少数。在这个世界上,阅读并研究历史的人也应该属于少数。经济发达,社会节奏加快,人生面临的挑战日益增多,提高技能成了我们的家常日用品。于是我们看到,有关技术和教育的书籍,会永久畅销,历史的书籍在这样的环境中会忽然闪烁出一种奢侈品的光芒。挚爱历史书籍的人,热衷历史研究的人,在我们这个世界,绝对属于一小撮。让这么一小撮的人独享广阔无垠的历史,他们不是太奢侈了吗?所以,解放历史,可以看作是人类解放的一部分,让所有的人都享有自由,至少先从历史开始。 人类经历的往事,再也不会重现,所有的历史最多如大海中的一滴水,残存的一滴水,到底能够说明什么。时间如飞箭划过天空,历史就是时间留下的碎片,一段文字、一件文物,都是时间这个大海残留下来的一滴水。依靠这些片段琢磨历史,通过一滴水复原大海。这是科学研究,还是成人的童话?从事成人的童话,并不受到歧视,这不是意味深长吗?社会需要历史,所以留给历史以足够宽大的位置。往事的追踪,谁说不是未来探索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是一道几何题,虚线往往也具有正面的证明意义。何况,历史与未来,究竟哪个方向更虚幻呢?不仅如此,现实世界的虚幻不是早就存在系统的主张吗?历史的认识,于是成为各种意志自由翱翔的天空。 还是回归人性比较稳妥,具有精神世界的人,不希望在任何维度上出现空白。往事,代表过去的时间,在以往的足迹中求证经验教训,以便更好地走向未来,这是人类社会理性的部分体现。无用之用,这时就会挺身而出,当仁不让地表达自己的存在根据。政治家多为历史学家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但是历史学提供经验教训的习惯依然属于社会。历史若被消灭,仍然是可怕的现象。历史被篡改,还会引起巨大的纠纷。从历史的源头启动政治阴谋,这样的故事还没有讲完。用历史作证,至今仍是人类说理的一种方式。谁都可以利用历史,但是谁也不能束缚历史,或者,这就是历史拥有的自由属性。 于是,更多的人拥有了对历史讨论的热情,有的隶属于史学界的象牙塔,有的不隶属于任何行业。讨论的方式也是五花八门,尤其是网络 │ 序言│ 历史的天空是自由的│ 3 兴起之后,历史爱好者的园地雨后春笋般地生长,从网络上成长起来的历史著作,大有后来居上的气势。历史学走出神秘殿堂,成为所有爱好者的日常用品,“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不仅丰富了历史的研究,而且促进了历史的研究。至少,历史提供的愉悦性正在增强,如同艺术品装点我们的起居,历史正在走向更多人的精神生活。 自由的时代迎面扑来,这如同航船驶出港湾面向大海。历史原本是自由的,没有人可以随意支配历史。历史研究是自由的,没有谁能够垄断。历史认识表达的方式是自由的,没有谁能强力推行统一的戒律。历史的天空是自由的,今后一定会变得更加自由。 这里,我希望提供一份个人的证明,不仅有严肃的研究报告,还有嬉笑的小品文,都与历史相关,都是个人的观点。杂乱无章的议论,信口开河的文字,长短不齐的片段,漫无目标的取材,苦思已久的比喻,一时兴起的愤怒,凡此等等,无法归类,统称之为漫谈。历史漫谈,就是历史自由谈。多是发表过的小文,最后都在博客上再次出现。当它们以博客文章再现的时候,又会有所修改。一篇长文分作几段,因为博客文章不宜过长。有的学术论文改成随笔方式,也是因为适应博客文章体裁的需要。有最近才写的,也有多年以前的文字。集中在这里,给历史的自由天空增加一缕微风吧。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