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戏缘杂俎(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作者 | 翁思再 |
出版社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汇集了近年来作者有关京剧人物的回忆文章和对京剧艺术的研究文章,这些文章记述了京剧名家的艺术风采,为读者提供了欣赏京剧艺术的途径,也对读者了解近当代京剧艺术的代表人物有所帮助。作为京剧票友和记者,作者跟许多京剧名家有过交往和艺术上的探讨,并在《百家讲坛》主讲过梅兰芳和谭鑫培,对京剧有着很深的感情和较高的研究水平,对当代除翁偶虹外,知道京剧典故最多的人之一。 作者简介 翁思再,1948年7月16日出生。华东师大王元化研究中心兼职教授、文汇新民报业集团高级记者,京剧学者,剧作家。江苏吴县人。历任新民晚报文艺部负责人、驻北京记者站站长、特稿部副主任、文汇电影时报副主编等职。 目录 凝望 一缕梅香入梦来 ——追忆梅葆玖先生 梅开世界 ——从《梨花颂》看梅葆玖艺术观 生理学家的艺术成就 我的贵人苏少卿 忆朱家溍先生 吴小如开创京剧唱片之学 叶秀山与京剧美学 他总是笑眯眯的 许思言新生之后 孙钧卿升天唱戏 我的孙岳阿哥 忆舒兄 走向一百岁的宋宝罗 祭王思及文 百岁名票范石人 鲁殿灵光王玉田 作为母亲的李世济 李适可行状 逸事 王元化对我的一次误会 谭元寿披露“秘闻” 俞振飞如是说 我所知道的梅孟风波 余慧清谈孟小冬 “小苹果”屐痕 一段传奇的传承史 马锦良二三事 通才俞律 “老来红”舒昌玉 年庚如朽铁 经验值黄金 ——访阿甲 慧芳丽芳姐妹花 东北有个陈正岩 梨园“老黄牛”黄定 沪滨百年氍毹小录 霞飞路戏缘 序跋 王元化《京剧与传统文化》跋 《余叔岩传(修订版)》跋 《程长庚评传》序 犹名碑之未剜 《冬皇碎金》导读 刘曾复传世之作赏析 ——《刘曾复唱腔选(贰)》序 历史老人为你说戏 ——王尔敏《京剧书简——致刘曾 复教授信十七通》导读 《宋宝罗传》序 关于身段谱及其他 ——《笔谈京剧小生》序 王者之风 ——《汪正华唱腔选》序 名丑过眼录 《中国京胡与琴师》序 《京剧杰英谈》序 《戏比天大》序 《建筑师票房》序 虹在天上有七色 ——《妹妹花脸》序 “杨宝木纪念杨宝森”系列演出序 箴言 周少麟流派观 听张君秋谈锣经 苏少卿和健康论 申遗成功后怎么办 微博议蒋锡武 观剧杂感 西戏中演与京剧走出去 梨园香飘大洋彼岸 ——华盛顿“京剧之花”十周年记 序言 宋理学家朱熹注《论语 》有云:“朋友,以义合者 。”意谓朋友是高尚感情的 结合。而戏友者,其缘生发 于戏剧,是为戏缘。其凝聚 力在于艺术,和一般的水米 利害之交是本质不同的。 思再先生长期从事新闻 工作,记者的职业触角所触 及的是生活中的精彩。窃以 为戏剧是最精粹的生活视听 的提炼物。京戏是集古今生 活中美的大写意。演员在写 意之中,演员的拥护者、支 持者,甚至迷信者们也浸淫 于写意之中,他们是思再的 长辈、偶像、老师或挚友, 又是他的描述对象。寓写实 于写意,既是友谊的交流, 也是一种文学的大本领。 思再少年时代就爱京戏 ,曾有志于当专业演员,但 最后把自己的理想移植于新 闻职业,因而其为戏服务的 职业精神必然是用心的、不 懈的。请看他集内所收篇章 ,都是心血的结晶,所写人 物或声名远扬,或还不为人 知,皆平等地付之感情的笔 墨。 吾人看京戏,不懂戏的 看戏,而懂戏的则是看角儿 。同样一出《空城计》,由 谭富英、杨宝森演唱,必能 卖座,而艺事不高者演唱, 则《空城计》这样的好戏, 也未必能吸引多少观众。戏 是死的,角儿是活的,戏要 角儿演,才能活过来。 思再描述对象,自然多 属角儿。看角儿,写角儿, 是欣赏评述戏曲的必然。而 思再本人,既具有当角儿的 水平,其对角儿的认识、理 解,自能入木三分。但有一 些采写对象,还不能用角儿 定位,如学者、研究家辈, 则又处在更高的文化境界中 了。 思再用笔,其笔端凝聚 的是情。这就从戏曲而旁及 文学了。具体说,集内每一 篇文字,都是叙事兼抒情的 散文,不同于一般的概念化 的新闻报道。散文而叙事、 抒情,是要以写人为目的的 。人物必须据实塑造,而塑 造人物的手段是细节。细节 必须精选,择其要而取之, 这样才能远离概念化。思再 的这些文字所以令读者感受 到形象饱满和血肉完备,主 要在于细节生动,形象突出 ,事例鲜明,从而感受到情 、理、趣三者相结合的文学 美。同时,其文字流畅,语 言生动,每一篇文字都很耐 读。读至会心处,如饮醍醐 。 京戏之所以历百劫而不 衰亡,主要是其品质的中正 平和,寓教于乐。思再从这 一要点出发,故下笔得传统 温柔敦厚之道,这和捧角是 有原则区别的。正因为如此 ,读者可以分享到真爱。请 看一生捍卫真理和尊严的王 元化先生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和发展,是何等中肯;刘曾 复先生的科学化的戏曲研究 精神和对传统的挖掘,是何 等可贵;而对苏少卿先生之 交往回顾是何等实在而亲切 ;对俞振飞先生的为人为艺 以及感情的复杂性之披露, 又是何等丰满合辙。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思 再对京戏艺术的内行,使他 有能力通过对人物的描述, 将京戏艺术的主要方面作了 一次梳理,这集中表现在与 周少麟谈论流派一文里。 表演艺术的高度发展而 形成流派的繁荣,竟造成京 剧容量的萎缩,实为今天一 个值得重视的大问题。实际 上流派早就被神化了。我的 少年时代,继谭派之后,余 派也被神化了。十八张半成 为唯一的标准唱段,学余者 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一步 。余叔岩的知己樊棣生曾对 我说过:“余叔岩今天这么 唱,明天嗓子有变化,则唱 法也会变化的。不会每次都 像灌唱片时一样唱的。”直 到今天这个神话也没有被破 除。昔老生纪玉良是学余的 ,但也常演高派戏《辕门斩 子》和《斩黄袍》。后来嗓 音渐低,便又取法于马,他 是善学的。宋宝罗学高,且 听他唱的《逍遥津》,实际 姓宋而不是姓高,这正是他 的胆识过人处。周少麟对流 派的见解是科学的、辩证的 。譬如书法,于右任创了标 准草书,草书大家高二适则 说:“草书怎么可以标准化 呢?!” 集内所记人物多已谢世 ,有些人我未曾谋面,今读 这些文字则仿佛我们已经是 朋友了。古人云:“同声则 异而相应,意合则未见而相 亲。”朋友以义合,信然。 思再是集,杂于形式, 而既以义合,则内容是统一 的,统一于对京戏艺术之大 爱。是为序。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