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1903(上海苏报案与清末司法转型)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蔡斐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一本以苏报案为中心讨论清末司法转型必然性的法制史、社会文化史研究著作,从晚清朝廷状告平民这起震惊中外的苏报案入手,看百年司法改革。
本书以幽默诙谐的语言,生动再现了苏报案全过程,从小叙事抽丝剥茧,以大视野审视清末司法转型,阐明苏报案个案力量推动中国近代化法治前行的历史偶然性和必然性。作者从法制史、新闻史等多学科角度切入,运用跨学科视野,立体考察苏报案,精剖细缕其引发的中外制度、思维层面的碰撞及反思,并在学理上提出了“司法是一种变量之和”等新观点,从而揭示出事件所蕴含的法律、政治、社会、历史意义。
目录
绪论
一、为什么是苏报案?
二、怎么做到小叙事?
三、如何成就大视野?
第一章 1903年上海苏报案
一、因言惹祸
二、奇异之诉
三、引渡夭折
四、额外公堂
五、艰难结案
第二章 苏报案的社会结构
一、两造:原告与被告之间
二、律师:人员及法庭内外的对抗
三、第三方:法官及其背后的权力角逐
四、小结:作为变量之和的司法
第三章 苏报案的若干追问
一、审判机构:会审公廨与衙门之间
二、司法过程:如果沈荩案没有发生?
三、庭外因素:如果没有媒体的报道?
四、苏报案:政治的还是司法的产物?
第四章 苏报案与清末司法转型
一、清末司法转型的动因分析
二、从苏报案看司法主权与治外法权
三、从苏报案看会审公廨的窗口作用
四、苏报案在清末司法转型中的意义
结语
一、历史的必然性
二、从苏报案看百年司法改革
参考文献
序言
为什么是苏报案——作为关键性个案的苏报案
1903年发生在上海的苏报案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极
富影响力的标志性事件。章炳麟(1869—1936)和邹容
(1885—1905)二人因在上海《苏报》上发表文章,撰写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革命军》两书,被认为“竟敢
造言污谤皇室,妨害国家安宁”,根据清朝政府的判断
,这属于大逆不道,是世所不容的罪行,原本“照律科
罪,皆当处决”,但在外国势力把持的上海公共租界会
审公廨的最终判决中,二人只是被分别判处两年和三年
的监禁。
这样的结局无疑让清政府颜面扫地。正如孙中山先
生后来的评论:“此案涉及清帝个人,为朝廷与人民聚
讼之始。清朝以来所未有也。清廷虽讼胜,而章、邹不
过仅得囚禁两年而已。于是民气为之大壮。”这是一代
伟人基于革命视角对苏报案意义的概括。
从法学的专业角度来看,苏报案则暴露了领事裁判
权对中国司法主权的严重践踏。进一步,如若深究苏报
案司法过程中审判机构、原告、被告、诉讼代理人、适
用法律、幕后协调、新闻报道等诸多关键变量,就会发
现整个审判都充满着耐人寻味且不可预测的意味,甚至
连一贯政治正确视角下所谓“苏报案是中外反动势力相
互勾结的结果”这一结论都值得探讨和商榷;会发现司
法与政治、司法与传媒、司法与社会等基本关系在苏报
案中有着深刻体现;还会发现中西司法在思想、价值、
文化、制度、程序等各种元素上的差异与冲突,中国传
统司法的危机重重,清末司法转型的势在必行。这就从
最核心的层面上奠定了本书研究的可行性。
选择从苏报案来透视清末司法的转型并非牵强附会
。一方面,历史是由各式各样纷繁芜杂的事件构成的,
要观察历史,发掘和探究其必然规律,一个简捷且实效
的方法就是观察“历史中的事件”。观察什么?无非“
事件中的历史”,这里的历史是“小历史”,它包含在
大历史之中,成为组成和彰显“大历史”的因子。换句
话说,就是运用细微的事件来构建宏大的历史。另一方
面,历史的发展是一个流动的进程,所谓承先启后,即
每一个历史的节点都是对过去的逻辑继承,也是未来的
发展之源,从来也没有独立于历史进程之外的节点。从
这个意义而言,苏报案绝不是孤立的,它的发生、发展
、结局都是历史必然性的体现,同时又连接着历史的前
与后,所以选择苏报案,实际上包含着“瞻前”和“顾
后”的双重意义,这给了我们透视历史发展性的一种方
便。
这一点可以通过领事裁判权给予佐证。随着19世纪
以来《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美望厦条约》及其后不
平等条约的签订,领事裁判权逐步在中国确立,中国的
司法主权不断被践踏和破坏。恰在苏报案发的前一年,
即1902年,根据变法改革的需要,清政府任命沈家本
(1840—1913)、伍廷芳(1842—1922)为修订法律的大
臣,按照交涉情形,参酌各国法律,主持变法修律。同
一年,中英签订《马凯条约》,其中第十二条规定,“
中国深欲整顿本国律例,以期与各西国律例改同一律,
英国允愿尽力协助,以成此举。一俟查悉中国律例情形
及其审断办法,及一切相关事宜皆臻妥善,英国即允弃
其治外法权”。而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之后,变法修
律尚未完全展开,领事裁判权没有收回半点,领事裁判
权在苏报案中又直接妨碍了清政府镇压革命,“审判两
名罪犯,还要朝廷出面向会审公廨起诉,而会审公廨在
名义上属于中国的司法机构,也就是由中央政府向自己
的下属机构告发几位百姓,请求下属机构对这几位百姓
定罪量刑,甚至还要聘请律师辩护,朝廷确实大丢脸面
。审判结果,几经交涉,直到审判期限截止时,清政府
才无可奈何地同意章太炎、邹容分获三年和两年的监禁
。如果清政府仍不同意,租界当局就会以拘押超期将章
、邹无条件释放”。可以断定,苏报案中因领事裁判权
带来的阻碍和尴尬,又直接或间接地坚定了清政府官员
在以后进一步收回司法主权的要求和决心,而苏报案夹
杂在这一过程中的意义,着实耐人寻味。回顾整个晚清
司法转型,收回领事裁判权一直都是司法改革的主要动
力之一,顺此梳理,苏报案在历史脉络上的价值也就清
晰凸显出来了。当然,以上的阐述只是本书观察苏报案
的一个维度。
不可否认,苏报案是本书研究特意挑选出来的一个
个案,与一般诉讼意义上的个案相比,因为苏报案牵扯
到国家的层面和官方的参与,将它置于晚清中国司法转
型的宏观背景下,更能够发现司法转型的必然性,因此
苏报案可谓关键性个案。这样的话,以苏报案为原点,
可以将其信息和理论最大限度地推广到其他个案和类型
。对于关键性个案的作用,哈维(Harvey)在研究中写
道:“在关键性个案研究中,研究者出于进行详尽分析
的目的,精心挑选出案例,而该案例能够为解析谜团和
矛盾提供特殊的焦点……所以关键性个案提出抽象的理
论观念,并根据社会实践来解构(或验证)这些观念,并
且诠释它们是如何根据社会总体而运转的……批判的社
会研究者适用关键性个案的研究,旨在诠释更为
导语
1903年是农历癸卯年。这一年,上海《苏报》在学界“民气之奋,进步之速”的崭新气象中,率先喊出了“癸卯年万岁”的口号。这一年,上海苏报案表征的这场煌煌天朝对两个文弱书生的“诉讼战争”,更是吹响了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狂飙突进的号角。
如果在清政府自己的衙门里,苏报案的审判至多是台前走个过场。不出意外的话,章太炎、邹容等人会悄无声息地死去。但是,在外国人把持的租界会审公廨中,外强中干的清政府结结实实地撞上了迥异于中国传统司法的法庭架构、出庭律师、诉讼程序、证据制度,再加上幕后中西方言论、政治、外交、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苏报案仿佛一场“变量之和”,充满着偶然性的意外和必然性的逻辑。这也注定了苏报案这个超越一般诉讼意义上的案件,在清末司法转型及中国近代历史上关键性个案的地位。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7:3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