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最好的晚年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加)丹尼尔·J.列维廷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每个人都会变老,但今天的一个小举动,可能让我们和亲人在晚年少受几十年的苦。
让人们恐惧的不是溘然长逝,而是无法自理、卧床不起的无尽折磨。
心理学家丹尼尔·J. 列维廷也逐步步入了老年生活,有一天早上他发现报纸上的字看不清了,他以为是报社改小了字号,甚至怀疑自己的胳膊一夜之间缩水了。衰老来得如此突然,令他陷入了无尽的思考,也促使他将所思所学与研究成果融汇成一部著作。
本书从科普的角度为读者讲解晚年的生活是怎样的,老年人会面临哪些困难,让我们以更细致体贴的心态去理解自己老去的亲人;还会介绍与衰老相关的种种科学真相,并帮助我们为防范衰老提前做好准备;此外,作者还分享了世界范围内一些优秀的养老、临终关怀案例,以及一些将晚年过得有滋有味的老人的生活。全球老龄化已无可避免,但我们可以选择怒斥光阴的消逝,而非温和地走入良夜。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不断发育、发展的大脑
第1章 个体差异和人格:寻找魔力数字
第2章 记忆力及自我意识:记忆力衰退的原因
第2.5章 中插章:初探大脑
第3章 感知:身体对世界的感知
第4章 智力:解决问题的大脑
第5章 从情绪到动机:蛇、摇摆桥、《广告狂人》和压力
第6章 社会因素:与他人相处的生活
第7章 疼痛:这样很疼
第二部分 我们的选择
第8章 生物钟:现在是凌晨两点,为什么我饿了
第9章 饮食:健脑食品、益生菌和自由基
第10章 运动:运动很重要
第11章 睡眠:记忆巩固、DNA 修复、睡眠激素
第三部分 新时代的长寿
第12章 活得更久:端粒、缓步动物、胰岛素和僵尸细胞
第13章 活得更聪明:认知提升
第14章 活得更精彩:人生中最美妙的日子
附录 让大脑重焕新生
致 谢
图表版权
注 释
序言
诗人狄兰·托马斯(Dylan Thomas)写道,不要
温和地走入那个良夜,人在晚年也应燃烧生命,怒斥光
阴的消逝。读这首诗时我还未到老年,认为这些诗句毫
无意义。当时,衰老于我而言只意味着身心的退化,甚
至精神的缺憾。我目睹祖父饱受疼痛的折磨。他曾十分
敏捷,尤为自立,可年至六旬后,连锤子也挥不利索了
,不戴眼镜根本看不清Triscuit牌薄脆饼干盒上的标签
。而祖母时不时忘记要说的话,在她最终想不起今夕是
何年时,我落泪了。
再看看职场中那些几近退休年龄的人。他们眼中的
光已然熄灭,笑容中已感受不到希望,他们掐指算着何
时才能完全脱离职场的苦海,但对今后该如何度过大段
空闲时光(整日清闲,日日如此)却无明确规划。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并与行至生命最后1/4的时光
的人相处更长的时间后,我已经感受到衰老不同的另一
面。我的父母已接近85岁高龄,但仍然同年轻时一样积
极地投入生活。他们乐于人际交往,富有精神追求;他
们去远足,亲近大自然,甚至开拓了全新的专业领域。
他们的容颜已然衰老,但精神面貌与50年前并无差别,
这令他们十分振奋。纵然有些能力确实衰退了,但他们
却发现了绝妙的补偿机制—情绪和心态的积极转变,丰
富的阅历带来的独有优势不时延缓着机体退化的过程。
诚然,比起年轻人,老年人处理信息的速度也许更慢,
但是,老年人能靠直觉整合岁月积累而来的信息,并基
于数十年从错误中习得的教训做出更明智的决定。人老
去的好处有许多,其中之一便是不再那么惧怕灾祸,因
为老年人在过去早已经历不少挫折,且成功挺了过来。
这个群体深知,他们本人及同辈的韧性是其可以仰仗的
品质。同时,对可能即将面临死亡的事实,他们也能泰
然处之。并非他们希望死去,只是他们不再害怕死亡。
他们积极生活,将每一天都当作获得新体验的机会。
脑科学研究者猜测,老年人的大脑发生的化学变化
使其更能接受死亡——从容面对死亡而非惧怕死亡。身
为神经科学家,我在思考为何有些人似乎衰老得更体面
。这是基因、人格、社会经济地位所致,抑或只是运气
使然?老年人的大脑里在发生什么,才促成了这些变化
?我们该如何遏制衰老引发的认知水平和体能的衰退?
许多人年至耄耋仍意气风发,而有些人则似乎逃避生活
、身体虚弱、心力交瘁、与世隔绝、郁郁寡欢。我们在
多大程度上能控制衰老的结果,而衰老又在多大程度上
是早已注定的呢?
结合发展(认知)神经科学与个体差异心理学的最
新研究成果,本书以全新的视角解读该如何看待人生最
后的几十年。借鉴多学科理论,本书认为衰老不仅仅是
一个衰退阶段,还是一个如婴儿期或青春期一般的独特
发展阶段,也有其独有的需求和优势。
本书将阐明能否康乐晚年取决于两大平行因素:
1. 童年时代的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
2. 我们对环境刺激因素的反应以及个体习惯的转
变。
在工业化社会,人们的平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本
书提出的争议性观点将极大地变革个体、家庭成员以及
公民对晚年生活的规划。本书为人们提供切实可行的建
议,让您在耄耋之年(甚至更年长时)依然能保持思维
的活跃。我们无须佝偻着、蹒跚着、顺从地走入那个良
夜,我们可以将晚年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我大学时期的两位老师,一个八旬老人和一个九旬
老人,现在依旧思维活跃、聪明利落。其中一位是现已
87岁的刘易斯·R. 戈德堡(Lewis R. Goldberg),
被誉为现代人格科学概念之父。人格是将人与人区分开
来的独一无二的特质和特征,且对人生有深刻的影响。
他认为人格可以改变:人们能在人生的任何一个阶段提
升自我,如变得更有责任心、更讨人欢心、更谦逊等。
他提出的观点出人意料,颠覆了人们数十年想当然的推
测。传统观点认为人格特质永远保持不变。[想想电视
剧《消消气》(Curb Your Enthusiasm)中脾气暴躁
的老顽固拉里·戴维(Larry David)。]但另外,人
格特质也易受影响,可被塑造。而人们所处的环境及为
提升自我付出的努力会影响固有人格特质对行为的塑造

只可惜,人格可塑性的负面影响在于,某些遭遇和
环境会让人格变得恶劣。要康乐晚年,很重要的一点是
学会避免对人格有消极影响的特定环境、习惯以及刺激
因素。了解到晚年时人格也具有可塑性是十分重要的。
无可奈何的是,人格消极化在现实世界太过常见。我们
总能看到越老越苦大仇深、与人疏远、抑郁低落的人。
文化因素在此也产生着巨大影响。在我成长的20世
纪60年代,许多年轻人都迫不及待地将老一辈挤出历史
舞台。我们伍德斯托克一代(1946年至1964年出生的人
)虽然推崇包容、和平与爱,但也很轻易地就边缘化父
母一辈。我们高喊着,“不要相信任何超过30岁的人”
,我们可能也高呼过,“千万不要在意任何年过七旬的
人”。何许人合唱团(the Who)的罗杰·达特里
(Roger Daltrey)在歌词中尽显对老人的讥讽——“
我宁死勿老。”我那些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生的朋
导语
·重磅的作品、名家的推荐
公理商业图书奖银奖作品,14种语言版本席卷全球,好评如潮
美国亚马逊认知心理学、神经系统科学、成年与衰老等类目No.1
荣登《纽约时报》《今日美国》《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畅销榜
诺贝尔奖得主、美国心理学会前会长、哈佛大学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纽约大学神经科学中心教授、美国神经科学学会科学教育家奖得主、斯坦福大学神经科学家、“脑科学界的斯蒂芬·霍金”、墨西哥前总统等位20余专家名人联袂推荐
书评(媒体评论)
我们比过去的人类更加长寿,在身心健康方面
不可否认的挑战也随之而来,列维廷在人格心理学
和发展神经科学的基础上,利用大脑老去的种种迷
人故事吸引读者,并揭示了我们的晚年生活可以多
么有意义。
——约瑟夫·勒杜,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纽
约大学神经科学中心教授
一本关于驾驭流逝生命的好书,它睿智、有洞
察力,对所有年龄段的读者都有帮助。
——丹尼尔·吉尔伯特,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
丹尼尔·J.列维廷在这本书中出色地定义了新
的长寿,它将改变你对衰老的思考方式。
——比森特·福克斯,墨西哥前总统
变老可能是人生中唯一令人既渴望又害怕的事
情。这本书的精妙之处在于,列维廷不仅告诉我们
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还优雅而生动地分享了要
如何改变我们的思想和大脑。此外,即使是小的改
变也能获得大的收益。请分享这本书——特别是与
你希望陪着一起变老的人。
——贺戴安,美国心理学会前会长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13: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