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鲁迅选集(小说)(精) |
分类 | |
作者 | 鲁迅 |
出版社 | 花城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是林贤治从《鲁迅全集》中挑选出来的非常具有代表性且极为重要的篇章,如《狂人日记》《长明灯》《孔乙已》《白光》《药》《明天》《风波》《故乡》等。林贤治对这些小说做了全面的注释,具有现代性点评。他对鲁迅在当时所处的时代语境下的话语做了解释性的分析,能够帮助读者更真实地来看待鲁迅,也让读者能跳出这个时代,品味鲁迅的当代意义。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树人,字豫才。 1918年5月,在《新青年》杂志4卷5号上,他次以“鲁迅”的笔名发表了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此后鲁迅陆续创作了《孔乙己》《药》等小说,并亲自选编结集为《呐喊》《彷徨》与《故事新编》。在小说创作的同时,鲁迅也以杂文为武器,以犀利、冷静的笔触表达自身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深刻的社会见解。此外鲁迅还创作了散文集《野草》和《朝花夕拾》。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 目录 关于本书的说明 前言:伟大的守夜者 小说 狂人日记 长明灯 孔乙己 白光 药 明天 风波 故乡 社戏 阿Q正传 示众 祝福 离婚 一件小事 端午节 肥皂 在酒楼上 孤独者 伤逝 兔和猫 鸭的喜剧 补天 铸剑 奔月 理水 采薇 出关 序言 鲁迅是现代中国的首席 思想家和文学家。作为新文 学运动的灵魂式人物,他一 生独立不倚,坚韧不拔地同 权力者及其文化代表势力作 战,致力于传播西方进步的 思想观念,瓦解横亘数千年 的专制主义意识形态;并以 富于个人风格的语言形式, 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本 书精选鲁迅文字遗产中的个 人撰述部分,力求体现鲁迅 思想的现代性,以及其表现 的野性之美。 一、鲁迅生前喜欢按写 作时间的先后编集,以便于 “知人论世”;他的文集,实 际上是一部相当完整的个人 的精神传记。本书换一种编 法,按文体分为五卷,计八 辑;复以问题、主题、不同 的思想范畴划界,居间分为 若干组,每组之内,则仍按 时间顺序排列。 二、鲁迅著作以“杂感” 为最丰,其实,他的杂感包 容了多种体裁。为方便读者 阅读,本书除保留杂感的名 目之外,另脱出评论、散文 、序跋部分,独立成组。在 这里,杂感仅取狭义的内容 ,当代文体概念中的随笔和 杂文,庶几近之。 三、编选者附加的文字 有三种:一为导读,分述正 文中不同文体的思想内容、 艺术形态及成就;二为断片 式评论,关注的是局部和细 部,间或有所生发;三为注 释,除文字上的实证主义工 作以外,尽可能提供更多一 点的背景材料。 四、前言取断片形式, 概述鲁迅的人格、思想、艺 术、地位和影响。 导语 鲁迅研究家林贤治,精选《狂人日记》《孔乙己》等鲁迅小说,深度导读,精练点评,详尽注释,伴你读懂鲁迅小说。 《人间鲁迅》作者、编辑家、鲁迅研究家林贤治精华摘选,帮助读者跳出时代,品味鲁迅的当代意义。 鲁迅研究家林贤治4万字导读,还原鲁迅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 林贤治与“偶像”鲁迅的心灵对话,富有论战性、诗性和哲理性,他笔下的鲁迅“在人间”,不苦涩,有温度。 精彩页 对于现代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作用,实在不亚于文艺复兴运动之于欧洲。然而,它的发动,并不如我们今天悬想般的轰轰烈烈,毋宁说是静悄悄地进行。《新青年》编辑导演的答王敬轩的“双簧信”,就是著名的例子,目的是要弄出响声来,让全社会知道。这是寂寞的。至少,当时处于边缘地带的鲁迅是这么感觉的。为了慰藉在寂寞里奔驰的前驱者,或者也因他未能忘怀于往日筹办流产的《新生》杂志的寂寞的悲哀,他终于在黑暗的铁屋子里呐喊起来,但从此,中国便有了首批新型的白话小说。 鲁迅自己说过,他的文字有两类,一类是为别人乃至为敌人的,一类是为自己的。依照这种说法,小说当介于两者之间,既有明确表达问题意识和社会责任的方面,也有抒写个人情愫的方面。说到小说创作,他说:“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是要改良这人生。”正是人生,把别人和自己统一到他的小说里来了。 因为志在启蒙,作为小说家,鲁迅一开始就教他的读者把世界当作问题来理解,也就是说他必须把一个充满疑问的现实世界揭示出来。这是一个吃人的世界:吃与被吃,各种各样的吃。鲁迅把世界截然分为上下两大层面,在小说中,虽然也着意暴露上流社会的堕落,却更多地倾注了内心的悲悯,描述底层的不幸,许许多多人们的被吃的情形。有学者统计说,《呐喊》《彷徨》计二十五个短篇中,便有十三篇描写了二十四个人的“狂”与“死”。死亡家庭成员有四种人:革命者或先觉者,知识分子,普通人,还有儿童。统括起来,都是社会的无权者和弱势者。夏济安对鲁迅小说里的黑暗面有特别深的认识,他指出:“鲁迅是一个善于描写死的丑恶的能手。不仅散文诗,小说也如此。他的小说中很多生动的形象都有着那样一种苍白的色调,呆滞的目光,缓慢而静悄悄的动作,以致在死亡完全抓攫他们以前,他们就已经有点像死尸了。丧仪、坟墓、死刑,特别是杀头,还有病痛,这些题目都吸引着他的创造性的想象,在他的作品中反复出现。多种形式的死亡的阴影爬满了他的著作。”一个恐怖的、悲惨的、荒谬的世界何以能够长存?对于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国民来说,这是一个问题。对此,鲁迅的小说并没有给出答案,其实当时作者本人未必便有答案,惟是留下艰难摸索的印迹,作为暗示读者的记号而已。 我们看到,鲁迅的每一篇小说都有若干个线头,可以由读者把它们同其余各篇的线头任意接续到一起。于是,诸如生存权利、权力资源、权威关系、集体行为、规范与行动、一个人选择与社会选择、同一性与异化等等,都落入到一张无限展开的闪烁不定的罗网里。无论从哪一个端点出发,都会找到最深远的根据;也无论沿着哪一条线路追索,同样会发现为周围的异己力量所牵掣的个体。鲁迅的小说,可以说是异形而同构的。所谓同构,并非是故事结构的雷同,而是通过苦难的叠加,主题的重复,强调存在的本质所在。这种相似性,使得同一个社会事件或个人行为,同时在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里进行,并且经受同样的震荡。作为启蒙思想家,鲁迅不能不重视一个病态社会的精神状况。在他那里,有两个中心意象:一个是关于“铁屋子”的。一个是属于“荒原”的。不同于封闭和压迫,荒原感是敞开的弥漫的、延绵的,人坠入其中而无可措手,其实这也是一种深渊感。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作者的笔触,并没有停留在对普遍的痛苦、恐怖和焦虑的一般的表现上面;其中一个很大的特点,是往往把这些异常强烈的尖锐的悲剧情感,化为一种寂寞感呈现出来。寂寞也是多种多样的,有先觉者的寂寞,勇士的寂寞,知识者的寂寞,但也有劳苦者的寂寞。像鲁迅这般细微地描画小人物的寂寞,在中国作家中几乎是没有的,在世界作家中也非常少见。 所谓“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鲁迅的伟大之处,还不只在于抚慰寂寞的灵魂,当众多的个体组成“孤独的人群”时,鲁迅又把寂寞的消极的方面放大了给我们看,它是如何易于导致主体感的丧失,自由意志、热情和力量的消解。这就是看客形象系列的创造。看客的形象是混沌的形象。在庄子寓言里,凿窍而混沌死。但是,中国社会往往缺乏手持斧凿的精神战士。这是可怕的。 P2-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