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源于马丁·海德格尔1925年夏季学期的马堡大学讲课稿,以及经过海德格尔授权同意并增补的西蒙·摩塞尔的听课笔记,是海德格尔划时代巨著《存在与时间》的第二稿,同时又被认为是海氏的一部完全独立的代表作。
相对于《存在与时间》,该书具有其独特的重要性。书中五分之二的篇幅是《存在与时间》中完全没有的。这部分内容基本上就是对胡塞尔现象学的若干重要论题的讨论,并从中挖掘出了经过海氏重新表达的关于“存在本身”的问题。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时间概念史导论/现象学原典译丛/中国现象学文库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
作者 | (德)马丁·海德格尔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该书源于马丁·海德格尔1925年夏季学期的马堡大学讲课稿,以及经过海德格尔授权同意并增补的西蒙·摩塞尔的听课笔记,是海德格尔划时代巨著《存在与时间》的第二稿,同时又被认为是海氏的一部完全独立的代表作。 相对于《存在与时间》,该书具有其独特的重要性。书中五分之二的篇幅是《存在与时间》中完全没有的。这部分内容基本上就是对胡塞尔现象学的若干重要论题的讨论,并从中挖掘出了经过海氏重新表达的关于“存在本身”的问题。 目录 导言 讲座的课题及其探索方式 第一节 作为科学对象域的自然和历史 第二节 以时间概念史为线索的关于历史和自然的现象学引论 第三节 讲座的大纲 准备性部分 现象学研究的意义和任务 第一章 现象学研究的兴起与初步突破 第四节 十九世纪下半叶哲学的形势。哲学与科学 a)实证主义的立场 b)新康德主义——从科学论立场重新发现康德 c)对实证主义的批判——狄尔泰对于人文科学独立方法的探求 d)文德尔班和李凯尔特对狄尔泰问题的肤浅化处理 e)哲学作为“科学的哲学”——作为哲学基础科学的心理学(关于意识的学说) α)弗兰茨·布伦塔诺 β)埃德蒙德·胡塞尔 第二章 现象学的基本发现,它的原则和对其名称的阐明 第五节 意向性 a)作为体验之结构的意向性:对此的揭示和初步阐明 b)李凯尔特对现象学与意向性的误解 c)意向性本身的根本枢机 α)感知中的被感知者:自在自足的存在者(寰世物、自然物、物性) β)感知中的被感知者:被意向状态的方式(存在者的被感知状态,亲身具体的-在此之特征) γ)关于意向性基本性向之为Intentio(意向行为)与Intentum(意向对象)之共属一体的初步阐明 第六节 范畴直观 a)意向式意指与意向式充实 α)自证作为呈示性的充实 β)明见作为自证性的充实 γ)真理作为呈示性的自证 δ)真理与存在 b)直观与表达 α)感知的表达 β)简捷的和多层的行为 c)综合行为 d)观念直观行为 α)防止各种误解 β)这一发现的意义 第七节 先天的原初含义 第八节 现象学的原则 a)“朝向事情本身”这一座右铭的意义 b)现象学自我理解为对先天的意向性的分析性描述 第九节 对“现象学”这一名称的阐明 a)对这个名称各构成成分源本含义的阐明 …… 主干部分 时间现象的分析和时间概念的界定 编者后记 附录一 德-汉术语对照表 附录二 古希腊语-汉语词语对照表 附录三 拉丁语-汉语词语对照表 序言 本书德文版的主要文本 来源是马丁,海德格尔 1925年夏季学期的马堡大 学讲课稿(由海德格尔本人 手书但尚未按音标抄写)以 及经过海德格尔授权同意并 增补的西蒙·摩塞尔 (Simon Moser)的听课笔 记,由佩特拉·耶格尔 (Petra Jaeger)负责整理 、编辑并于1979年初版问 世(本译本所依据的是 1994年的第三版)。本书 是海德格尔划时代巨著《存 在与时间》的第二稿,同时 又被认为是海氏的一部完全 独立的代表作。 相对于《存在与时间》 而言,《时间概念史导论》 具有其独特的重要性。而该 书的最为研究者所看重的特 色,就在于其中有五分之二 篇幅的内容(即它的“准备 性部分”)是《存在与时间 》中所完全没有的。这部分 内容基本上就是对胡塞尔现 象学的若干重要论题的讨论 ,并从中开掘出了经过海氏 重新表达的关于“存在本身” 的问题。这是一种以比现象 学本身更为现象学的方式来 彻底地廓清现象学的内在趋 向与问题的探析,而这些探 析向我们显出了海氏本人的 “现象学的本体论”得以生成 的最重要的思想来源和准备 。通过这个部分,我们可以 看到海德格尔对胡塞尔现象 学方法的积极推介与辩护, 也可以看到他的娴熟而精到 的现象学分析的范例,同时 更能够见出他对现象学的不 满、批评与超越之处;此外 ,这部分还涉及对与现象学 大有关系的两人即布伦塔诺 和狄尔泰的评介,包含了对 属于现象学内部的另一位重 要人物马克斯·舍勒的有关 讨论。鉴于海德格尔思想与 胡塞尔现象学方法所具有的 亲缘性,在很大程度上,这 个部分构成了我们依据海氏 本人的思想踪迹来理解《存 在与时间》及其他著作的必 须的前提(而这个部分却刚 好是后者所缺失的);与此 同时,这部分内容还应该是 我们进一步澄清“胡塞尔-海 德格尔关系”这一现代哲学 史悬案的第一手重要文献。 该书另五分之三的内容(即 它的“主干部分”),就是海 德格尔从自己特有的问题和 方法出发,对时间现象所作 出的独到的解释。这一部分 内容就属于《存在与时间》 的直接前身,但其表达方式 则比《存在与时间》更为朴 拙,所讨论的主题也更为集 中。 在此还需提到的是:根 据本书英译者的检校,在其 原始手稿与后来正式出版的 文本之间,存在着为数很少 但并非不重要的差异:出版 物中约有10处所出现的用语 “生存”(Existenz)和“生存 的-本体论的”(existential- ontological),其实是海德 格尔后来(主要是在修订《 存在与时间》的手稿期间) 所加上的。有鉴于此,英译 者认为海德格尔由其早年的 用语向《存在与时间》的用 语的过渡原本是十分谨慎的 ,而《时间概念史导论》的 1925年文本实际上就证实 了海氏后来的反复辩称:走 向《存在与时间》之路与其 说是存在主义的,,还不如 说是现象学的。 为使读者能对中译本与 德文本之间的对应关系有一 个了解,有必要将本书所遵 循的译文“凡例”专门介绍如 下(这些凡例的主要用意就 在于尽量保持德文本的形式 上的原貌): 一、对原著中的重要词 语和用法特别的词语,对那 些具有富含意味的词根联系 的相关词以及其他需要注明 的词语,在译文中用小括号 附上原文,例如:现成可见 的(vorhanden),现成可 用的(zu-handen);惶然 失所(Unheimlichkeit)。 二、原著中使用了若干 古希腊语、拉丁语等语种的 词语和文句。对于这些“外 来语”,中译本分三类情况 加以处理: 原著给出了这些词句的 德文译文时,中译文一般就 采用作者自己的译文,在这 种情况下,采取先给出外来 语原文、再以通用字体译出 对这些外来语的德文翻译的 办法处理,例如: substantia quae nulla plane re indigeat, unica tantum potest intelligi, nempe Deus.唯一地满足以 上所说的那种实体性的意义 的存在者,只有上帝。而在 作者自己的译文与通常的译 法有明显差别的情况下,则 先用括号内的楷体给出一般 的译法,再用通用字体给出 对作者的德译文的中文翻译 (如果遇上完整的句子,则 通常要用破折号表示后面的 文句是作者自己所译出的内 容),例如:nulla ejus nominis significatio potest distincte in-telligi, quae Deo et creatures sit communis.(我们不可能清 楚地理解“存在”这一名称竞 然具有一种相对于上帝和受 造物的共同的含义。)—— 当人们作出这两个存在陈述 时,他们不能清楚地看到: 这样的陈述所指的是两个相 同的东西。 原著中紧跟着外来语又 并列地使用了德文的同义词 时,中译本(为避免重复) 就不再专门给出这些外来语 的中文翻译,在这种情况下 中译本的字体不变,只是通 常要在外来词后加上一个“ 即”字,以示后面的词是与 前面的词相对应的同义词。 例如:proprietas即属性。 原著中单独使用外来词 时(既没有给出这些词句的 德语译文,也没有与之并列 使用的德语同义词),中译 本才会专门附上它们的中文 译文。在这种情况下,中译 本用括号内的楷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