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翻译家霍克思/商务馆翻译研究文库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作者 张婷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以英国当代著名汉学家兼翻译家霍克思为研究对象,对其中国典籍英译实践及其翻译思想展开系统全面的研究。本书立足霍克思《楚辞》《杜诗初阶》《红楼梦》《柳毅与龙女》四部译作,结合其汉学研究心得,将“翻译家霍克思”置于中外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还原其译介活动的历史语境,观照其翻译思想及翻译实践的价值和意义。本书综合运用翻译学、历史学、哲学、文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对其译介活动进行全面、细致的考察研究,探讨他作为翻译家在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方面的卓越贡献。
目录
序言
前言
绪论
第一章 霍克思生平著述概观
第一节 霍克思生平纪略
第二节 霍克思翻译与汉学研究历程及主要著译
一、享有盛誉的翻译作品
二、成果斐然的汉学研究
三、悉心编撰的文学丛书
第三节 霍克思的中国情结
一、结缘中国文化
二、中国文化情感认同的发展历程
三、霍克思解析中国古代文学文化
四、生活中霍克思对中国古典文学的体悟
第二章 霍克思翻译思想概观及其翻译实践的启示
第一节 霍克思的翻译家素养
一、语言素养
二、文化素养
三、美学素养
四、品行素养
第二节 霍克思翻译思想概观
一、明确翻译目的
二、以诗译诗
三、兼收并蓄的译法
四、兼顾对原文作者、译文读者与译文文本的责任
第三节 汉学与翻译结合、忠实与调适并存:霍克思翻译实践的启示
一、汉学研究与翻译实践结合
二、忠实与调适:译者的翻译策略
第三章 “深度翻译”型译文——《楚辞》文本研究
第一节 霍克思英译《楚辞》之社会语境与20世纪50年代前《楚辞》英译鸟瞰
一、霍克思英译《楚辞》之社会语境概述
二、20世纪50年代前《楚辞》英译鸟瞰
第二节 霍克思《楚辞》文本特征分析
一、“前言”释原则
二、霍克思释疑拼写
三、导言——《楚辞》基本知识介绍
四、译文——文本主体
五、专有名词汇编
第三节 霍克思《楚辞》英译文解析
一、植物词汇求通俗
二、直译力保意象与典故再现
三、节奏或谐音现音韵
第四节 霍克思对《楚辞》译文准确性的追求
一、三大元功能之概念功能
二、原文本概念功能分析
三、译文概念功能对比分析
第五节 霍克思《楚辞》英译的启示
第四章 注解型译文——杜甫诗歌英译研究
第一节 霍克思英译杜诗背景探析
一、霍克思英译杜诗之社会语境
二、20世纪70年代前英语世界杜甫诗歌英译概览
三、霍克思译介杜甫诗歌的动因探析
第二节 霍克思《杜诗初阶》文本特征分析
一、《杜诗初阶》文本构成分析
二、《杜诗初阶》原文的注音特点
第三节 霍克思英译杜诗译文解析
一、散文译诗以求意
二、补偿增加以求形
第四节 霍克思《杜诗初阶》的价值
第五章 学术型译文——《红楼梦》译本研究
第一节 霍克思“红译”的社会语境及《红楼梦》英译概览
一、霍克思英译《红楼梦》的社会语境
二、《红楼梦》英译历史概述
第二节 霍克思“红译”过程探寻——《<红楼梦>英译笔记》特征分析
一、《笔记》之整体结构
二、《笔记》特征分析
三、《笔记》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第三节 霍克思《红楼梦》英译文本分析
一、霍译《红楼梦》副文本中的几个问题
二、霍克思“红译”文本解析
第四节 对霍克思《红楼梦》英译评论的思考
一、国内霍克思《红楼梦》英译文研究现状
二、《红楼梦》翻译评论中是否应该考虑底本
三、“红译”批评是否应该套用理论
第六章 舞台表演型译文——《柳毅与龙女》文本研究
第一节 英语世界元曲英译钩沉及霍克思英译元杂剧之缘由探析
一、英语世界元曲英译钩沉
二、霍克思元杂剧英译缘由试析
第二节 霍克思《柳毅与龙女》文本特征分析
一、前言——元杂剧基本知识的普及
二、译文——遵循原文结构的译介
三、附录——元杂剧难点释疑
第三节 霍克思《柳毅与龙女》译文特征分析
一、以舞台表演为目的的戏剧翻译
二、霍克思《柳毅与龙女》译文解析
第四节 霍克思元曲英译实践的思考
第七章 霍克思典籍英译实践的价值、启示与影响
第一节 霍克思典籍英译实践的价值解析
一、霍克思典籍英译实践的社会价值
二、霍克思典籍英译对传播中国文化的价值
第二节 霍克思研究对中国翻译家研究维度的突破
第三节 霍克思研究对当代中国海外汉学研究维度的拓展
第四节 霍克思典籍英译实践在英语世界的影响
一、霍克思《楚辞:南方之歌》在英语世界引征及研究概况
二、英语世界对霍克思《红楼梦》译文的评价
第五节 霍克思典籍英译实践对在西方重构中国文学经典的意义
结论
参考文献
序言
本书是对英国当代著名
翻译家霍克思(David
Hawkes)的中国典籍英译
实践及其翻译思想的研究与
探讨。
霍克思是英国专业汉学
家中的杰出代表,一生致力
于研究、翻译和教授中国古
典文学文化。他学贯中西,
将汉学研究与翻译实践紧密
结合,是典型的学者型翻译
家。他的《楚辞》(Ch'u
Tz'u: the Songs of the
South, an Ancient Chinese
Anthology)、《杜诗初阶
》(The Little Primer of Tu
Fu)、《红楼梦》(The
Story of the Stone)、《柳
毅与龙女》(Liu Yi and
the Dragon Princess,即《
柳毅传书》)在英语世界获
得了极高的赞誉,为在英语
世界传播中国古典文学、弘
扬中华传统文化作出了不可
磨灭的贡献,足以让海内外
汉学界与翻译界引以为傲。
传书》)在英语世界获得了
极高的赞誉,为在英语世界
传播中国古典文学、弘扬中
华传统文化作出了不可磨灭
的贡献,足以让海内外汉学
界与翻译界引以为傲。
霍克思的中国典籍译介
硕果累累,而目前学界对他
作为翻译家的研究多局限于
立足不同视角、借助各类型
翻译理论分析或对比研究其
《红楼梦》译本,研究成果
很难与其卓越的翻译成就匹
配。有鉴于此,在分析、比
对并吸收已有成果的基础上
,本书立足霍克思的四部翻
译文本,结合其汉学研究心
得,将“翻译家霍克思”置于
中外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
还原其译介活动的历史语境
,综合运用翻译学、历史学
、哲学、文学等学科的理论
知识对其译介活动进行较为
全面、深入、细致的考察与
研究,探讨他作为学者型翻
译家在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
方面的卓越贡献,从总体上
把握其翻译活动及翻译思想
。本书各章涉及不同的点,
各点相互独立,却又相互联
系、补充,形成和谐统一的
有机整体——“翻译家霍克
思”。
第一章概述霍克思生平
著译。介绍霍克思的生平,
勾勒他的翻译及汉学研究历
程并概述其主要著译,分析
他对中国文化认同的发展历
程,解析他在译作之外对中
国古典文学文化的研究,揭
示他的中国文化情结。
第二章爬梳霍克思的翻
译思想。阐释、挖掘和整理
霍克思翻译思想的意义,分
析其翻译家素养,揭示其英
译实践对翻译活动的启示,
指出其翻译思想虽言简意赅
、未自成体系,但价值却不
容否定。
第三章立足“深度翻译型
”译文特点,审视霍克思《
楚辞》文本。阐释霍克思《
楚辞》译本的意义,结合实
例深入解析,反映其译文“
深度翻译”特点的文本构成
特征,剖析《楚辞》英译技
巧,论证其在作为博士学位
论文组成部分的译文中对准
确性的追求,思考他的《楚
辞》英译实践对中国典籍英
译的启示。
第四章立足“注解型”译
文特点,解读霍克思《杜诗
初阶》文本。分析霍克思选
择译介杜甫35首诗歌的动因
及目的,解析其译本独具特
色的注音特点,探究其英译
杜诗的主要技巧,讨论其杜
诗英译实践的价值。
第五章立足“学术型”译
文特点,考察霍克思《红楼
梦》译本。指出霍克思的“
红译”实践与当时英国的社
会文化语境密切相关,分析
记载其“红译”之“有声思维”
过程的《(红楼梦)英译笔
记》(The Story of the
Stone: A Translater's
Notebook)以揭示译文的
学术性倾向,探讨《笔记》
的学术价值,结合实例解析
其《红楼梦》英译实践的技
巧,思考其《红楼梦》英译
评论的现状。
第六章立足“舞台表演型
”译文特点,剖析霍克思《
柳毅与龙女》文本。解析霍
克思选择译介元杂剧但并未
以其中最具代表的剧目为对
象的内外动因,解构《柳毅
与龙女》的文本构成特征,
解析其为实现杂剧唱词等的
舞台表演性所采用的各种翻
译技巧,思考其杂剧英译实
践对中国戏曲英译的启示。
第七章立足霍克思中国
典籍英译实践历程,揭示其
典籍英译实践的价值及其对
传播中国文化的启示。指出
霍克思中国典籍英译实践最
大的价值所在,揭示其西方
汉学家的文化身份对其译文
接受度的促进作用,分析其
翻译思想及实践对中国翻译
家研究的启示,解析其中国
典籍英译实践对英语世界的
影响和在英语世界重构中国
文学经典的意义。
综上所述,本书结合霍
克思的汉学研究成果、运用
相关理论、结合详实例证,
在尽可能多地参照、比较和
联系中,对翻译家霍克思进
行了整体观照,对其翻译思
想及翻译实践进行了认真的
梳理和较为全面、系统的剖
析,从各类文本所体现的不
同特点出发,指出忠实是其
作为翻译家的立译之基和立
家之本。
张婷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6: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