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20世纪初,在西学东渐、中西交融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各种社会思潮活跃,知识分子重新审视对屈原和楚辞的研究。这一时期孕育出一批既借鉴了西方文学观念和哲学思维又深谙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家,如王国维、梁启超、刘师培、胡适、鲁迅、谢无量、游国恩、闻一多、姜亮夫等。他们把中西文化、社会思潮和楚辞研究结合起来。此时中国的楚辞研究已跳出传统经学批评的套路,形成了审美的、文化的、比较的、综合的现代楚辞学的批评视野与研究模式。 本书以五四文化思潮为纬,以楚辞学的发展历程为经,探讨启蒙思潮、疑古思潮、文化地理学思潮、文化人类学思潮、女性主义思潮等与楚辞研究的关系,力求对五四文化思潮与楚辞学的发展做出客观的评价。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传统楚辞学的发展 第一节 传统楚辞学的成就 一、楚辞学的内容开拓 二、楚辞学的研究方法 三、楚辞学的治学态度 第二节 传统楚辞学的缺憾 一、重人伦研究忽略科学评判 二、重经学价值忽略文学评估 第二章 近现代社会与楚辞学的转型 第一节 近现代转型期楚辞学的学术特征 一、研究理念的变化 二、研究方法的增多 三、研究范畴的拓展 第二节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楚辞学 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传统楚辞学的新风向 第三节 中西文化的交融与楚辞学 一、中西文化的交融 二、楚辞学的“西用” 第四节 新闻出版业兴起与楚辞学 一、中国古代楚辞研究成果的出版 二、20世纪上半叶的楚辞学出版 第三章 五四以来楚辞学的传统性 第一节 发端于乾嘉学派:重经义考据 一、乾嘉学派楚辞学者的教育经历 二、乾嘉学派楚辞学者的研究内容 第二节 师门渊源的传承——师生相承 一、“蜀派”师承 二、王氏师承 三、胡氏师承 第三节 中西学视界融合——东西文化交流 一、楚辞学的价值观念 二、楚辞学的治学方式 第四节 由精英走向大众——现代新闻出版业 一、近现代新闻出版业对楚辞大众化的影响 二、近现代新闻出版业对楚辞世界化的影响 第四章 五四以来楚辞学的现代性 第一节 启蒙思潮与楚辞学 一、理性精神显现 二、生命意识觉醒 三、科学精神展现 四、对楚辞启蒙思潮的评价 第二节 疑古思潮与楚辞学 一、中国古代楚辞学的疑古思潮 二、五四新文化运动与疑古思潮 三、疑古思潮影响下的楚辞学 四、对于楚辞学疑古思潮的评价 第三节 文化地理思潮与楚辞学 一、文化地理学与楚辞学 二、传统楚辞文化地理学 三、新楚辞文化地理学 四、新楚辞文化地理学的评价 第四节 文化人类学思潮与楚辞学 一、楚辞文化人类学的发展历程 二、楚辞文化人类学的评价 第五节 民族主义思潮与楚辞学 一、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 二、楚辞民族主义的高涨 三、楚辞民族主义的评价 第六节 女性主义思潮与楚辞学 一、古代的楚辞女性研究 二、女性主义在中国传播 三、楚辞女性研究的拓展 四、楚辞女性主义的影响 第七节 马克思主义与楚辞学 一、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接受 二、马克思主义楚辞学的论战 三、马克思主义楚辞学的影响 第五章 近代楚辞学在中国学术史上的贡献 第一节 学术思想的转型 一、楚辞学史的构建 二、楚辞学研究内容 三、楚辞学自觉意识 第二节 研究视域的转型 一、逐步增强世界意识 二、建立楚辞话语系统 第三节 研究范式的转型 一、系统的方法 二、历史的方法 参考文献 序言 李金善先生是先秦两汉 文学研究的著名学者,楚辞 研究专家,是宁国屈原学会 原副会长、著名楚辞专家魏 际昌先生的高足,著作丰富 ,影响广远。在屈原及楚辞 研究方面,出版有《宋代骚 体文学的煌变》、传记著作 《屈愿》等著作,还编选过 《骚体诗选》,完成过“诗 经与楚辞的民族文化背景”“ 诗经与楚辞创作主题的文化 心态”“骚体文学辑注”“屈原 与先秦士文化精神”等与屈 愿及楚辞相关的研究项目, 发表过多篇有关屈原研究的 重要论文,并长期担任中国 层原学会理事、常务理事。 赵然教授是学术新锐,所著 《学术转型与游国恩楚辞研 究》一书,受到相关领域研 究专家的充分肯定。最近, 李金善教授和赵然教授的新 著《五四文化思潮与楚辞学 的转型》即将付梓,因李金 善教授曾在北京大学担任先 师褚斌杰先生高级访问学者 ,与我有同门之谊。命我先 暗,幸何如之。 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 ,虽然常常被看作是一场文 化运动,但就影响而言,毫 无疑问,五四运动首先是一 个影响深远的革命事件,而 其中最重要的成果就是把俄 国十月革命的红色火种引入 到中国,不但给中国送来了 马克思列宁主义,而且影响 到20世纪中国的政治发展方 向。如果说五四运动改变了 中国近代革命的走向,也是 完全可以成立的。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五四 运动,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 ,政治上追求民主,文化上 追求科学,是吸引辛亥革命 以后中国人的最响亮的口号 。民主政治是孙中山等辛亥 革命先驱所追求的重要理想 ,而科学文化则是西学东渐 以来更多的中国有识之士的 共同追求。虽然容闳的《生 活在中国与美国》被翻译为 《西学东渐记》并出版是 1915年的事情,但西学东 渐的历史最迟可以从明朝末 年算起,到晚清和民国初期 达到高潮,20世纪的楚辞研 究,也深深印有西学东渐的 印记。可以说,没有西学东 渐,就没有20世纪中国楚辞 学的转型。而五四新文化运 动则是漫长的西学东渐过程 中一个质变的事件。如果说 在五四运动以前,“中学为 体,西学为用”的观点体现 了中国人兼容中国文化和西 方文化的想象,而随着五四 运动提出了“打侧孔家店”的 口号,西方文化在时尚文化 圈子之中,无疑取得了压倒 性的优势。李金善教授和赵 然教授把“五四新文化运动” 作为研究近代中国楚辞学转 型的一个节点,无疑是非常 有眼光的。 探究近代中国楚辞研究 的转型,我们同样需要关注 京师大学堂成立以后从日本 引进的西方现代分科教育学 科体系。在这个学科体系下 ,中国古代的“文学之士”的 “文学”著作,被分别纳入历 史、文学、哲学诸西方学科 门类。作为《汉书·艺文志 》中“诗赋”一类,楚辞具有 西方学科分科的“文学门”学 科特性,但中国古代学者对 楚辞的研究远远不是西方分 科的“文学门”所能涵盖的, 这就为受西方分科之学影响 的20世纪楚辞学者从多学科 研究屈原及楚辞提供了无限 可能性,这也正是中国近代 楚辞学转型的动力。同时, 随着20世纪的中国与西方世 界的密切联系,以及1919 年至1949年这个阶段不断 兴起的各种革命运动,马克 思列宁主义理论和民族主义 、启蒙主义、女性主义等思 潮,以及社会学、文化人类 学、文化地理学等研究方法 ,都影响到了中国学者的楚 辞研究。长期以来,研究楚 辞学术史的学者虽然也关注 到这个阶段楚辞研究者的成 绩,以及其中的变化,但对 这个阶段的楚辞研究进行系 统而全面的考察仍然是空白 。本书弥补了这一空白,并 对其中的重要学者和重要问 题都有高屋建瓴而又深入细 致的论述,相信读者诸君阅 读此书后,能够有足够的获 得感。 我在一篇小文中曾粗浅 地把2200多年的楚辞研究 史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是屈原事迹网罗及楚辞收集 整理阶段,第二阶段是楚辞 文献诠释阶段,第三阶段是 以环境、时代、思想、内容 、形式、影响为主要着眼点 的楚辞的综合研究阶段。第 一阶段到第二阶段的分界线 是刘向,第二阶段到第三阶 段的分界线是王国维。王国 维撰写《屈子文学之精神》 的时间虽然在五四运动发生 之前,但他的研究方法和路 径更多的是体现了西化特征 的。而五四运动以后的楚辞 研究的转型,实际上就是在 西方分科的学科体系支撑下 ,把楚辞纳入不同的分科中 ,从不同维度对屈原及其楚 辞进行多学科多角度的考察 。楚辞学研究内容的开拓、 研究方法的创新等与此相关 ,而楚辞研究成果的丰富更 是与这种变化正向相关。 虽然近代楚辞学研究的 转型体现了强烈的西化倾向 ,开创了楚辞研究的新阶段 ,但到了今天,我们在返回 来看近代楚辞学的转型,可 能和当时参与其中的学者有 不同的立场。不过,中国楚 辞研究史的三个阶段,只有 侧重点的不同,而没有截然 的研究鸿沟。也就是说,对 屈原事迹的网罗和对楚辞的 收集整理、对楚辞文献的诠 释、对楚辞的综合研究,实 际上在每一个阶段,都是可 以很容易找到个案支持的。 所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特殊性和普遍性的交织,是 楚辞学研究历史广泛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