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读与被读(世界文学名著十一讲)(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刘文飞 |
出版社 | 浙江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读与被读》是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刘文飞阅读外国经典名著的学术随笔集,论及荷马、但丁、塞万提斯、莎士比亚、歌德、雨果、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乔伊斯、川端康成、纳博科夫等11位世界文学大家及其代表作。作者基于对经典的文本细读和对作家生平的查究,每篇文章提炼一个焦点并围绕它呈现研读成果,或钻研人物形象,或探讨文学属性,或谈论思想、哲理等严肃话题,或从建筑、颜色等细节解构经典,11个主题生动、丰富、深刻,别开生面,蔚为大观。 作者简介 刘文飞,首都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教授,博导,燕京学者,俄罗斯文学研究会会长,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副会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社科基金评委,美国耶鲁大学富布赖特学者,俄联邦友谊勋章获得者,入选中俄人文交流十大杰出人物,曾获利哈乔夫院士奖、阅读俄罗斯翻译奖、国家图书馆文津奖、十月文学奖等奖项。有《普希金诗选》《抒情诗的呼吸》《俄国文化史》《曼德施塔姆夫人回忆录》《悲伤与理智》《俄国文学的有机构成》《俄国文学演讲录》等著译作50余部。 目录 荷马的悲悯 《神曲》:神圣的喜剧 哈姆雷特和双重人 《堂吉诃德》与笑文学 浮士德与梅菲斯特 《巴黎圣母院》与建筑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思想小说 《安娜·卡列尼娜》中的细节 《尤利西斯》的现代性 《雪国》的死亡主题 《洛丽塔》的颜色 序言 读与被读 (代序) 十多年前,我以富布赖 特学者身份在耶鲁大学访学 ,一次偶然在耶鲁学生主办 的报纸《耶鲁每日新闻》( News)上看到一个醒目的短 句:“Read orbe read!”翻 译成中文就是:“读与被读 !”这句话的对象大约是新 入学的学生,或像我这样首 次看到这份报纸的读者,它 既是广告词,也是约稿信: 请你阅读我们的报纸!或者 请你给我们投稿,让你的文 章被大家阅读! 这句话让我心头一震: 读与被读,这其实就是我们 读书人每天要做的事情,这 原本就是我们存在方式的全 部! 读与被读是相关联的, 是相辅相成的。读是被读的 前提,被读往往是读的结果 。世上或许有绝对的、纯粹 的读者,即他终在不懈地阅 读,读到老,读到死,却从 未写下一个字;佃世上恐怕 没有绝对的、纯粹的作者, 即他一直在拼命地写作,写 到老,写到死,却从来不读 任何一本书。 读书的人自然就是“读书 人”,但汉语里的“读书人, ,显然不仅指阅读者,也指 写作者,甚至泛指一切与文 字有关的人。“读书人”之称 谓在中国历史上的大多数时 期都是带有褒义的,无论是 指正在埋头读书的人即学生 时带有的温情,还是指已经 读书成功的人即文人时带有 的敬意。当然,在中国社会 某些特定语境下,读书人及 其称谓也可能遭遇麻烦,比 如战乱时的“秀才遇见兵”, 比如十年动乱时的“臭老九” ,但特殊时代或特殊场景下 文化人的窘境,其实又恰好 凸显了文化人的特殊性,即 劳心者与劳力者的分野。西 方也有“书人,,之称谓, 如英文中的bookmaan和俄 文中的книжник。《圣经. 马太福音》第二章第四节提 及的“文士”,俄文版中用的 就是"книжник",直译就是“ 书人”,而英文版中用的却 是“scribe”,直译就是“抄书 吏”。但关于读书人的一个 形象比喻在中、英、俄文中 都是一致的,即“书 虫”(bookworm/книжник) 。一个读书人埋头于书的海 洋,终日咬文嚼字,吞噬书 页,读得久了,也难免变得 迂腐、木讷,于是又有了“ 书呆子”之谓。这一意象表 明。读与被读都是与书分不 开的。 然而,作为读与被读之 主要媒介的书本自身却一直 在发生巨大变化,从甲骨、 泥板、树皮和羊皮,到莎草 纸、线装书和印刷书,再到 手机和电子书阅读器,“书” 的形式千变万化,读书的方 式也随之改变,但读书这一 行为本身却一如既往。阅读 媒介、阅读方式的变化究竟 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到一个 人的阅读和写作,这还是一 个有待探讨的问题,但读与 被读作为人类的情感和思想 表达行为恐怕永远不会消失 ,因为这是人类文明存续的 唯一前提和一切后果。 读是一种汲取,被读是 一种表达。但有的时候,读 也是一种表达,因为你读什 么书,如何读,这已经构成 一种生活方式;有的时候, 被读也是一种汲取,因为对 有心的作者而言,你被什么 样的人所阅读,你被如何阅 读,这绝对是一些需要接受 的信息,也是一个个不断的 收获。 …… 语言能力和使用工具的 能力,曾被作为区分人类和 其他动物的主要依据,可是 生物学家后来发现,许多灵 长类动物都有使用甚至制造 工具的能力,也有它们独特 的语言。如此一来,读与被 读,至少是文学意义上的读 与被读,可能就是人类有别 于其他动物的主要特征了。 俄国诗人叶夫图申科在 20世纪80年代访华,他听 说了一个个关于中国翻译家 在最艰难的时刻依然坚持翻 译的故事后十分感动,写下 《中国翻译家》一诗,他在 诗的结尾写道:“要为无名 的翻译家/建立起一座纪念 碑,/那最为可敬的基座/ 就由无数的译著垒成!” 一个读者身后墓碑的高 度,应该就是他读过的书摞 起来所形成的高度;一个作 者身后墓碑的高度,应该就 是他写出的书摞起来所形成 的高度;一个文人身后墓碑 的高度,应该就是他读过的 、写出的书加在一起所垒成 的高度。我们经常称赞某人 “著作等身”,却很少称赞某 人“读过的书等身”,“读万 卷书”似乎才是一件可以夸 耀的事情。需要读多少书才 能写出一本被读的书来呢? 读过的书和被读的书之间会 构成怎样的比例呢?这肯定 是因人而异的,但这两摞书 之间的高低差异也肯定是巨 大的,这两者间的比例也会 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一位文 人的读写习惯和存在方式。 读与被读是一件与生俱 来的事情,你吸人的第一口 气就是读,你呼出的第一口 气就是被读;读与被读是一 桩相伴终身的事业,你吸入 的最后一口气就是读,你呼 出的最后一口气就是被读。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