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拜占庭帝国.拯救西方文明的东罗马千年史》 公元286年,为了应对“三世纪危机”、破解帝国过于庞大带来的治理难题,罗马皇帝戴克里先将帝国一分为二,随后又建立了四帝共治体制。之后一个世纪,帝国分分合合。公元395年,狄奥多西大帝临终前将帝国再次分割,帝国东西两部分正式分道扬镳。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陨落,而东罗马帝国却神奇地幸存。它将罗马的肉体、希腊的思想和神秘主义的灵魂“三核合并”,脱胎换骨,成了希腊化的拜占庭帝国! 帝国在欧亚非三大洲的交叉路口屹立千年,经历了十余次王朝更迭,经受住了皇位大战、军阀割据、阶级冲突、外部入侵以及黑死病等各种内忧外患的考验。它的对手在历史上都鼎鼎有名,包括:匈人、哥特人、诺曼人、斯拉夫人、波斯帝国、阿拉伯帝国、法蒂玛埃及、保加利亚帝国、那不勒斯王国、匈牙利王国、威尼斯共和国、天主教会以及十字军骑士。帝国通过战争和外交在各种势力间纵横捭阖,其间当然有屈辱:君士坦丁堡屡次被围,割地赔款也是常事。但也有荣耀:查士丁尼大帝几乎重建了整个罗马帝国;希拉克略率军洗劫了宿敌波斯的首都;巴西尔二世攻灭保加利亚帝国、威震巴尔干;帝国被“基督教兄弟”十字军背叛,几乎亡国,仍得以复兴。极盛时期,它的疆域覆盖了如今的土耳其、巴尔干半岛、意大利、西班牙东南部、埃及、高加索南部,以及近东和北非的地中海沿岸。 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人攻陷,拜占庭帝国终归尘土。但在上千年的时间里,帝国作为欧洲东部的堡垒,一直守护着新生的欧洲文明。如果没有它,阿拉伯人或奥斯曼人的大军或许已经占领伦敦。更不用说,它保存的古典文献启发了欧洲的文艺复兴;它的罗马法仍是今日大多数欧洲国家法律的基础;它的东正教和西里尔字母被俄罗斯、乌克兰和一些巴尔干国家继承;它的双头鹰依然飞翔在俄罗斯、塞尔维亚和阿尔巴尼亚等国的国旗上;它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激发了无数文人的怀古幽思和奇妙想象,化为了广大读者和观众脑海中的“君临城”。拜占庭帝国,也是我们今日世界的缔造者之一! 《维京传奇.来自海上的战狼》 公元787年秋的一天,英格兰北海岸边的林迪斯法恩小岛上,农民们正在田里收割庄稼。一名观察员发现了3艘陌生船只。他向当地治安官做了汇报。治安官认为船上载的不过是一些商人。他赶到岸边观察。突然,船上乱箭齐发。治安官当场毙命。国王的士兵赶到后,发现不明船只已经带着抢来的财物离去。 随后人们见证了大概300年的暴力和征服。这些来自北欧、挥舞着鸦旗的“海上战狼”乘着速度奇快的龙首长船,来无影,去无踪,所到之处,神圣的教堂被洗劫,老弱妇孺皆成剑下亡魂。英格兰诸王国次第俯首,法兰克王国的首都巴黎也躲不过沦陷的命运。苏格兰、爱尔兰、西班牙甚至北非海岸都笼罩在他们的阴影下。他们在东欧的后裔罗斯人不但占领了基辅,而且几度围困君士坦丁堡;而他们在法国的后裔诺曼人不但称王英格兰,而且征服了南意大利。克努特大帝更是建立了一个从爱尔兰到斯堪的纳维亚的北海帝国。整个欧洲都在他们的战斧与大剑下战栗! 不过,暴力的背后也有进取和建设。他们建立的据点都柏林后来成了爱尔兰的首都。他们建立的基辅罗斯公国,孕育了乌克兰、俄罗斯和白俄罗斯。一些西行的维京人不但发现了冰岛和格陵兰岛,更是早于哥伦布500年到达了美洲。他们的造船术和铸剑术曾经冠绝全欧。他们将陪审团制度引入了英格兰。他们建立了一个复杂精密的贸易网络,这个网络连接起从巴格达到北美大西洋沿岸的广阔地区。 然而他们也像世界历史上众多游牧民族那样,在征服后过上了定居生活。征服者被被征服者同化。“诸神的黄昏”降临,上帝取代了奥丁。维京人不是被英格兰化、拉丁化,就是被拜占庭化、斯拉夫化。他们的起源地北欧也逐渐完成封建化。海洋梦想已被土地梦想取代,劈风斩浪的日子一去不返。1066年,随着最后一批入侵英格兰的维京人在斯坦福德布里奇战役中败北,维京时代画上了一个句号,但世界已经被他们改变,他们的英雄事迹也被写入《萨迦》史诗,传颂至今! 《诺曼风云.从蛮族到王族的三个世纪》 公元885年,巴黎人仍处在被维京战斧和长船支配的恐惧中。40年前,维京人的传奇英雄朗纳尔率军洗劫了这座法兰克王国的首都。此时,又一次,“北方人将怒火撒向这片土地”。维京人的另一位英雄罗洛率军入侵法兰克王国,他们沿着海岸大肆劫掠,数次围攻巴黎。公元911年,法兰克的“糊涂王”查理和罗洛签订条约,将王国西北部一片领土赠予罗洛。诺曼底公国由此形成。此后约300年的时间里,这个公国诞生的两个家族改变了欧洲南北两端的历史进程,甚至将影响渗透进中东。 罗洛的家族一直统治着诺曼底,他们从北欧海盗变成了权势熏天的公爵。他们曾帮助卡佩家族登上王位,为法兰西王国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066年,英格兰国王“忏悔者”爱德华死后无嗣。作为爱德华远亲的诺曼底公爵威廉抓住机会,在黑斯廷 作者简介 拉尔斯·布朗沃思,英语世界公认最会讲历史故事的作家之一,著名播主、作家、教师,创立了最早的历史播客“拜占庭十二帝”。苹果公司认为,“拜占庭十二帝”是使其播客风格得以形成的50个播客之一。目前,布朗沃思一直更新着他的历史播客,拥有大量的忠实听众,并且在美国一所教会大学担任历史系主任。 《纽约时报》赞誉布朗沃思是“一位杰出的历史普及作家”。他著有畅销历史作品《诺曼风云:从蛮族到王族的三个世纪》《维京传奇:来自海上的战狼》和《拜占庭帝国:拯救西方文明的东罗马千年史》。书中的笔法延续了他播客中引人入胜的叙事风格和性格鲜明的人物描写,都曾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单。 目录 《拜占庭帝国.拯救西方文明的东罗马千年史》 地图 引言 序言 罗马根源 第一章 戴克里先革命 第二章 君士坦丁和教权统治 第三章 异教反击 第四章 蛮族与基督徒 第五章 西方的可怕谣言 第六章 罗马衰亡 第七章 查士丁尼大帝崛起 第八章 尼卡! 第九章 建筑与将军 第十章 鼠疫耶尔森菌 第十一章 波斯战火 第十二章 战争之地 第十三章 偶像破坏者 第十四章 帝国崩溃 第十五章 形势逆转 第十六章 马其顿王朝的荣耀 第十七章 杰出的觊觎者 第十八章 舅甥继承 第十九章 巴西尔二世 第二十章 荒谬进行曲 第二十一章 科穆宁复兴 第二十二章 基督徒的血光之灾 第二十三章 流亡帝国 第二十四章 晚霞绚烂 第二十五章 不朽的帝王 结语 拜占庭余晖 主要参考文献 君士坦丁堡历代帝王年表 致谢 《维京传奇.来自海上的战狼》 地图 人名 地名 其他 前言 北国重锤 引言 维京人的黎明 第一章 维京故土 第二章 查理曼的眼泪 第三章 朗纳尔·洛德布罗克 第四章 “恶魔”索吉尔斯 第五章 异教徒大军 第六章 围困英格兰 第七章 末代英王 第八章 爱尔兰海域的维京王国 第九章 克朗塔夫之战 第十章 行者罗洛 第十一章 横扫里维埃拉 第十二章 边缘地带的共和国 第十三章 西部诸岛 第十四章 文兰 第十五章 罗斯的留里克 第十六章 米克拉加德 第十七章 拜占庭的牵动 第十八章 从罗斯人到俄罗斯人 第十九章 维京国王 第二十章 “蓝牙王”哈拉尔 第二十一章 英格兰白银的诱惑 第二十二章 北海大帝 第二十三章 一个时代的落幕 结语 维京时代的影响 参考文献 《诺曼风云.从蛮族到王族的三个世纪》 地图 人名 地名 教皇国 罗马、神圣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 奥特维尔家族 前言 引言 维京时代 第一章 诺曼人的领地 第二章 建立公国 第三章 创造诺曼人 第四章 阔气的恶魔 第五章 威廉公爵 第六章 盎格鲁–撒克逊王国 第七章 征服英格兰 第八章 铁臂者 第九章 吉斯卡尔 第十章 皇冠 第十一章 博希蒙德一世 第十二章 上帝的右手 第十三章 罗杰国王 第十四章 “恶人”威廉 第十五章 更糟糕的威廉 第十六章 “猴子”国王 第十七章 腓特烈二世与诺曼的迟暮 结语 诺曼人的历史遗产 帝王列表 教皇列表(11—13世纪) 参考文献 《燃烧的远征.十字军东征简史》 登场人物简介 地图 引言 雅穆克河战役 第一章 笔与剑 第二章 贫民十字军 第三章 诸侯十字军 第四章 远征 第五章 安条克 第六章 金色的耶路撒冷 第七章 十字军国家 第八章 血地之战 第九章 暴风前夕 第十章 克莱尔沃的火种 第十一章 国王的东征 第十二章 鲁莽的进击 第十三章 萨拉丁 第十四章 第三次东征 第十五章 狮心王 第十六章 火焰中的哀鸣 第十七章 儿童十字军 第十八章 第六次东征 第十九章 第七次东征 第二十章 祭司王约翰 第二十一章 最后的东征 结语 余波 参考文献 序言 我初次接触有关拜占庭 的故事是在长岛北岸一片风 光宜人的盐沼滩上。当时我 在此处稍歇,阅读一本名字 简单扼要的书——《最后的 罗马帝国》,准备追溯那些 耳熟能详的内容,黑暗时代 的文明没落、野蛮横行。然 而,闲适地倚靠着我最喜爱 的树木,我恍然发现自己眼 前浮现出一幅绝美画卷,绘 满了栩栩如生的历代帝王, 喧哗躁动的蛮荒部族,以及 在帝国衰亡许久之后依然自 称罗马皇帝的男人和女人们 。拜占庭显得那样熟稔,又 那样遥远;它是一个在黑暗 时代幸存下来的罗马帝国, 点燃了传统世界的文明之光 。有关它的历史似乎时常占 据头版头条。希腊-罗马文 明缔造的基督教-犹太教共 存的社会危机四伏:移民迁 徙,政教斗争,以及来自伊 斯兰世界好战部族的威胁。 在这个社会里,穷人希望富 人多缴税,富人四处投机倒 把,臃肿的官僚机构试图在 其中寻求平衡,在不引起众 怒的前提下大发横财。 然而,拜占庭同时带给 我们惊人的陌生感,充满诱 惑,却又与现代世界格格不 入。神职人员屹立于国家顶 端,高高在上,皇帝站上了 圣坛,对布道大加抨击,神 学中细枝末节的分歧可以引 发大街小巷的暴动。渗透现 代社会的民主概念会让拜占 庭大惊失色。拜占庭社会奠 基于3世纪的动荡和暴乱, 地方上暴动四起,皇帝拼命 捍卫皇位的尊严。民主,意 味着众生平等,这将会严重 动摇拜占庭等级森严、组织 有序的社会,带来内战不止 的噩梦,这也是其力图避免 发生的。不过,拜占庭的人 民也并非极权社会压迫下的 绝对囚徒。地位低下的穷苦 农民和孤儿寡母都能有途径 登上皇位。拜占庭最伟大的 统治者起初是个地位低微的 马其顿农民,他最终一步登 天,将广阔国土扩张至几乎 包围整个地中海。他的继任 者监管着一个宗教传统根深 蒂固的社会,同时这个社会 又拥有世俗的教育体制,将 自身视为江河日下的世界中 文明之光的守卫者。如同拜 伦勋爵的著名论断,他们是 “三核合并”:罗马的肉体, 希腊的思想,以及神秘主义 的灵魂。 在众多定义之中,这一 条可谓出类拔萃,一部分原 因是“拜占庭”这个术语是完 全现代化的发明创造,因而 为这个帝国下定义显得越发 难于登天。我们所谓的拜占 庭帝国事实上是罗马帝国的 东半部分,从324年君士坦 丁堡的建立到11个世纪之后 该城的陷落,其人民始终自 认为是罗马帝国的子民。大 部分时间内,他们的邻居、 盟友和敌人也都持同样的观 点;当穆罕默德二世征服君 士坦丁堡时,他自号为罗马 的恺撒大帝,认为自己是作 为奥古斯都的直接继承者统 治此地。只有启蒙时代的学 者们相对偏好将他们的根源 归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拒绝 承认东部帝国的“罗马”之名 ,而是将之命名为拜占庭— —君士坦丁堡的古代名称。 对他们而言,“真正的”帝国 已经随着末代西罗马帝国皇 帝的退位在476年宣告终结 ,君士坦丁堡“冒名顶替者” 的历史,不过是将近一千年 的蛮族堕落、腐化和衰落的 历史罢了。 不过,西方文明的繁荣 有极大一部分都要归功于这 座博斯普鲁斯海峡旁饱受鄙 夷的城市。超过一千年的时 间里,这座都城屹立于此, 作为东方伟大的堡垒,守护 着新生的、混沌的欧洲世界 ,之后,自诩的世界征服者 们接连对其城墙发起了进攻 。如果拜占庭帝国不曾存在 ,进攻的伊斯兰大军将会在 7世纪横扫欧洲,同时像吉 本所思考的那样,穆斯林的 宣礼将在牛津的尖塔回响。 然而,拜占庭所带来的馈赠 并不仅限于军队的力量。当 文明在遥远的西方爱尔兰修 道院只有微弱光亮之时,君 士坦丁堡的土地上文明光芒 万丈,尽管时明时暗,但始 终不灭。拜占庭最伟大的皇 帝,查士丁尼大帝,带来了 罗马法——时至今日大多数 欧洲国家的法律基础;工匠 们创造了拉韦纳绚丽的马赛 克镶嵌艺术,以及圣索非亚 大教堂的辉煌建筑,学者们 为我们带来耀眼的希腊和拉 丁经典,这些经典在西方的 黑暗时代几乎被彻底湮灭。 如果我们将这些成就全 部归功于拜占庭,也就等于 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何这 个帝国会被后人如此长久地 忽略?罗马帝国的东、西两 部分四分五裂——先是文化 ,其次是宗教,随着彼此日 益疏远,隔阂也随之产生。 基督教不过是掩盖矛盾,维 系关系的表面虚饰。然而到 了1054年,当教会分裂为 天主教和东正教两部分时, 东、西两方都意识到,彼此 的联系是如此微弱,隔阂又 是如此深刻。十字军东征将 双方的裂痕扩张到最大,激 起东方长久以来的怨恨情绪 ,以及西方爆发的嘲讽声音 。当拜占庭的残余势力向伊 斯兰入侵者屈服之时,欧洲 袖手旁观,坐视不理,对自 身的势力增长和蓬勃发展抱 有十足的信心。双方彼此蔑 视,导致拜占庭没有得到应 有的重视,那些曾经受过帝 国庇护的人许多个世纪以来 早已经忘记了它的存在。 大部分历史课上都不会 提到拜占庭文明——诞生于 这个文明的有西里尔和梅索 迪乌斯的智慧启迪,约翰· 齐米斯基斯一世的不朽光辉 ,还有尼斯福鲁斯·福卡斯 的征服伟业。罗马帝国的巨 幕伴随着最 导语 一套不可错过的欧洲中世纪史盛宴!全新校译再版!续写罗马辉煌的拜占庭帝国的兴衰;维京人主宰欧洲的三个世纪;诺曼骑士的征服往事;引发东西对抗的十字军运动。全面呈现欧洲中世纪的文明冲突、权力游戏和人性挣扎! 书评(媒体评论) 妙趣横生地描绘出一个 被现代西方文明充分继承但 又被西方人始终忽视的文明 。读罢本书,你将会对拜占 庭帝国肃然起敬。 ——汤姆·霍兰(Tom Holland)英国古典协会会 员,《波斯战火》《卢比孔 河》作者 这才是历史一贯应有的 样子——作为故事讲述的历 史。在这本迷人的关于拜占 庭帝国的著作中,布朗沃思 讲述了一千多年的奢侈、流 血杀戮、宗教纷争和勃勃野 心。 ——安东尼·艾福瑞特 (Anthony Everitt)英国艺 术协会秘书长,《罗马的崛 起》《雅典的胜利》作者 布朗沃思是一个天才作 家,他的热情是会传染的。 心狠手辣的皇后、诡计多端 的宦官、重见天日的希腊文 献和拜占庭传说,在他笔下 统统鲜活起来。没有拜占庭 ,我们的世界就不会是如今 的样子。布朗沃思引人入胜 的讲述配得上帝国曾经的热 情与活力。 ——贝塔妮·休斯 (Bettanylrughes)伦敦国 王学院研究员,《伊斯坦布 尔五城记》作者 精彩页 历史的前进并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无法抵抗的客观力量促使人类沿着不可逆转的路线发展前进,不考虑个体的生命。然而,在公元324年一个温暖的春天,历史的重担落到了一个名为君士坦丁的人肩上。他登上一座山,远眺博斯普鲁斯海峡,然后迈开大步,满怀自信地前行,手中牢牢握着长矛,率领着一支整齐的队伍,队伍里都是露出吃惊神色的朝臣。他带着神谕而来——虽然他本人并未言明,这神谕究竟是来自某位天使,还是上帝本人。近日的内战骚乱最终平息了。世界得以再一次在罗马雄鹰的羽翼之下休养生息,但罗马本身却并非如此——街道上疟疾横行,而且曾被异教徒占据,实在无法继续担起世界中心的大任。因此,年轻的皇帝来到了特洛伊,传说中罗马人民的摇篮,然后下令在此建造新的首都。也正是在特洛伊大门的废墟阴影之下,那个声音第一次召唤了他。那个声音说,普里阿摩斯的古代都市是一座隶属于过去的都城,应该保持它的原样。他本人,以及他的帝国的命定之地并不在此处。赫勒斯滂海峡(今达达尼尔海峡)的另一侧在对他发出召唤,因此他来到了拥有千年历史的古老城市拜占庭。当天晚上,他梦到一位老妪突然恢复了青春,醒来后,他知道这里就是他的新都城所在地。陈旧而腐朽的罗马正像他梦中的老妪,即将在这里,普罗庞戚斯(今马尔马拉海)的海岸边重新焕发青春光彩。 至少传说是这样的,以君士坦丁打造的新罗马为中心的帝国也确实再一次蓬勃发展起来。这个帝国建立在崭新的、东方的、基督教的根基之上,绵延了超过一千年的时光,成为黑暗混沌的世界中唯一发光发热的灯塔。回顾往昔,历史学家们会声称那时已有太多事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罗马帝国本身都已经改头换面,拜占庭的历史从而拉开帷幕。 然而,这个新世界的根源却并非从君士坦丁开始。在之前一代人的时间里,他所掌控的帝国在政治上和宗教上都已经发生了巨变,君士坦丁只不过是在这个转变的进程中添上了最终画龙点睛的一笔。他的视野和力量或许建立了君士坦丁堡的宏伟建筑,但他的先辈戴克里先发起的变革为这宏伟建筑奠定了一点一滴的基础。正因为戴克里先的出现,拜占庭的历史才正式拉开序幕。 第一章 戴克里先革命 时逢动荡乱世,3世纪长久以来饱受苦难的罗马帝国人民又面临着新的灾祸。在君士坦丁诞生前的三个世纪里,罗马的建筑师、工程师和士兵在已知的世界范围内来往奔走,将秩序和稳定远播至意大利以外的蛮荒之地。随着强大的“罗马治世”拉开序幕,直线距离超过5万英里“的笔直道路四通八达,耸立的高架渠横跨山峦河谷,无视地形的阻碍。这些城市公路可谓罗马帝国的伟大秘密,连通各地集市,减轻商旅负担,同时组成了帝国的通信系统,一日之内就可以覆盖500英里范围。主干道沿线涌现出优美的城市,城中含有竞技场、公共浴室甚至室内管道,一切都昭示着文明的极度繁荣。然而到了3世纪,时间的洪流侵蚀了帝国的荣耀,街道上沾染了反抗者的鲜血。那些令人叹为观止的罗马大道曾经令帝国四通八达,如今却成为最大的弱点方便了叛军和蛮族。乱世之中,没有人能高枕无忧——甚至那些醉生梦死的罗马皇帝也无法自保。在这个世纪的前80多年内,罗马帝国皇位更迭了28次,只有一位皇帝逃脱了遇刺或被俘的命运,得以善终。 四处呈现冷漠和衰朽的景象,罗马帝国曾经坚不可摧的基石日益动摇。军队忙于拥立皇帝,自身孱弱不堪,同样无法摆脱成为乱世牺牲品的命运。259年,皇帝瓦勒良率领大军对抗波斯,遭遇了罗马帝国历史上最为惨痛的大败之一。瓦勒良被敌人俘虏,被迫忍受巨大屈辱,以身体充当趾高气扬的波斯王的踏脚凳。当这位悲惨的皇帝咽下最后一口气时,波斯人剥下他的皮,将其染成深红色,并且在里面填充上干草,之后将这可怖的战利品悬挂在墙上,向来访的罗马使节大肆炫耀,昭示着帝国曾经的无敌神话是多么空洞可笑。 这样堂而皇之的羞辱令人难堪至极,然而罗马的作家们早就为国民性格的腐朽堕落发出了悲叹。早在公元前2世纪,波利比阿(古希腊历史学家)就开始批判那些曲意逢迎的政客,指责他们使帝国的共和政体堕落为暴民统治,古罗马历史学家撒路斯特则痛批过政治党派的罪恶勾当,而另一位历史学家李维——著名的罗马帝国黄金时代的记述者,曾经如此写道:“这些日子……不论是我们本身的疾病,还是他们的治疗措施,都让人难以忍受。” P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