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辽东古驿道线性文化遗产整体保护研究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
作者 | 霍丹 |
出版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伴随我国丝绸之路、京杭大运河成功申报世界遗产,大型跨区域线性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近年来逐渐成为新时代建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内容。在“一带一路”战略思想引导以及“振兴东北”重大政策背景下,本书聚焦具古代东北地区辽东古驿道线性文化遗产,在进行类型整理和剖析现状问题的基础上,深入解读其在历史上军政经略、民族交融、沟通边域经济以及促进东北及东北亚范围内跨地区、跨文化交流与传播等方面的巨大贡献和历史价值,进而结合先进保护理念提出整体性保护与开发策略。为促进东北历史文化资源发掘、自然生态保护及经济全面振兴提供新思路,也为我国地域文化战略实施与东北亚区域合作发展路径提供新视角。 作者简介 霍丹,博士。现为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设计学大类基础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文化遗产保护与规划、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的研究。目前为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会员、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会员,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文化景观专业委员会会员。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等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在《城市规划》《中国园林》等专业领域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获全国行业优秀勘察设计奖优秀园林设计三等奖、辽宁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一等奖。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困境 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呈现区域化整体性新趋势 三、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实现文化强国梦的需求 四、“一带一路”战略下振兴东北经济重要内容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相关工作研究进展 一、文化遗产整体保护研究综述 二、辽东古代驿道遗产研究综述 第四节 课题研究内容及方法 一、概念界定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第五节 研究框架 第二章——辽东古驿道遗产整体性保护理论框架 第一节 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理论 一、世界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理念的发展 二、线性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基本概念与特征 三、整体性保护中国本土化思考 第二节 辽东古代驿路整体性保护研究的相关理论依据 一、人文地理学理论 二、系统评价学理论 三、遗产保护相关理论 第三节 中国邮驿文化遗产相关研究 一、中国邮驿文化遗产历史回顾 二、古代邮驿文化遗产内容构成 三、古代邮驿对城市建设的影响 第四节 辽东古驿道整体保护框架搭建 一、理论构建与关键问题 二、研究层次与研究流程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文化线路视角下的辽东古驿道整体分析 第一节 辽东古驿道背景诠释 一、辽东古驿道区域背景 二、辽东古驿道区位特征 第二节 辽东古驿道历史演变分析 一、远古交通开拓中的辽东古道雏形 二、社会交通变迁中的辽东驿道沿革 第三节 辽东古驿道形态特征分析 一、辽东古驿道空间结构分析 二、辽东古驿道各线特征分析 第四节 辽东古驿道的动态性分析 一、驱动与维持 二、承继与互动 第五节 辽东古驿道文化线路的整体性分析 一、辽东古驿道作为整体的跨文化意义 二、辽东古驿道文化线路整体功能层次 三、辽东古驿道作为文化线路内涵阐释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辽东古驿道文化遗产资源系统构成与整合 第一节 辽东古驿道文化遗产资源登录基础 一、辽东古驿道文化遗产资源登录界定 二、辽东地区遗产资源分布普查与验证 第二节 辽东古驿道文化遗产要素类型研究 一、驿道遗产登录研究现状 二、辽东古驿道主题的确立 三、驿道文化遗产类型划分 第三节 遗产要素与辽东古驿道的关联性研究 一、遗产要素与辽东古驿道的动态性关联 二、遗产要素与辽东古驿道的专题性关联 三、遗产要素与辽东古驿道的环境关联 第四节 辽南海陆线古驿道文化遗产要素构成 一、邮驿功能主题相关遗产要素 二、衍生功能主题相关遗产要素 三、古驿道非物质文化遗产要素 第五节 辽南海陆线文化遗产构成特征分析 一、辽南海陆线驿道遗产要素综合构成分析 二、辽南海陆线驿道遗产要素构成特征分析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辽东古驿道文化遗产价值认知与综合评估 第一节 辽东古驿道文化遗产特征与评估基础 一、辽东古驿道遗产特征研究 二、古驿道遗产价值评价基础 第二节 辽东古驿道文化遗产多维价值构成 一、辽东古驿道遗产价值构成 二、辽东古驿道遗产价值解析 第三节 辽东古驿道文化遗产多维价值综合评价体系 一、辽东古驿道遗产的评价方法引入 二、辽东古驿道遗产的评价实施过程 第四节 辽东古驿道文化遗产多维价值综合评价应用 一、辽东古驿道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综合评价 二、辽东古驿道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综合评价 三、辽东古驿道遗产整体价值评价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辽东古驿道整体性保护廊道构建策略 第一节 辽东古驿道整体保护困境与原则 一、辽东古驿道整体保护的困境 二、辽东古驿道整体保护的目标 三、辽东古驿道整体保护的原则 第二节 辽东古驿道整体性保护的层次与空间构成 一、多元文化时空叠合的整体保护层次 二、多样功能系统整合的廊道空间构成 第三节 多级国土空间联动的辽东古驿道整体空间格局 一、国土视阈线性文化遗产网络建构 二、区域尺度遗产廊道网络构建 三、驿道城镇聚落保护格局建构 四、驿道沿线城镇历史地段保护 五、驿道沿线文化遗产单体保护 第四节 多目标统筹协同的辽东古驿道整体性保护机制 一、建设多层次遗产保护规划体系 二、构建多方协作的管理发展平台 三、完善遗产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 四、强化公众参与机制与良性互动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结论与展望 附录A 辽东古驿道物质遗产综合评价权重打分统计表 附录B 辽东古驿道非物质遗产综合评价权重打分统计表 附录C 辽东古驿道物质文化遗产综合打分评价表 附录D 辽东古驿道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打分评价表 参 序言 伴随我国丝绸之路、京 杭大运河成功申报世界遗产 ,大型跨区域线性文化遗产 的保护与利用近年来逐渐成 为新时代建构国土空间规划 体系的重要内容。目前古驿 道线性文化遗产主要以单体 保护为主,线路整体因年代 久远、自然侵蚀、快速城镇 化影响,正面临路径断裂、 破碎化的困境,以及遗产内 涵认定、要素筛选与价值评 估困难的问题,线路因涉及 多地区多行政部门,缺乏整 体统筹,遗产综合价值难以 有效彰显,成为当前我国跨 区域线性文化遗产在保护与 利用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书以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 相关理论为基础,以学科交 叉方式,对辽东古驿道遗产 内涵界定、系统筛选、价值 评价和保护策略进行研究, 尝试提出保护再利用的系统 理论和方法。 首先,从整体性保护基 础理论入手,以学科交叉方 式进行本土化适应性分析和 拓展研究,进而对辽东古驿 道的保护层次和流程进行解 构,提出适用于辽东古驿道 保护再利用的多层次系统性 的理论框架。引入文化线路 视野,通过背景、历史溯源 、形态特征、动态性及跨文 化整体意义的分析,对辽东 古驿道概念内涵进行科学界 定。确认辽东古驿道历经两 千四百年兴衰历程,形成了 以辽中地区为核心枢纽,辽 西走廊线、辽北平原线、辽 东山地线、辽南陆海线为四 大主线的方向性网状结构; 明确辽东古驿道在区域路径 、全域交通和国际性线路三 个层次具有历史时期国家经 略边疆的重要信息载体,沟 通边域内外经济交往的商贸 通道,民族迁徙与文化交融 的重要途径,以及多元文明 交流核心路径的重要功能; 揭示了辽东古驿道作为“汉 文化东传之路”“东北亚之路 ”的深厚历史内涵和重大历 史价值。以此为基础,建立 了以邮驿功能为核心主题, 军政经略、文明互惠、经济 交往为衍生主题的辽东古驿 道遗产主题体系描述模型。 该模型结合动态性、专题性 和环境相关三方面归纳遗产 要素与线路之间的三种关联 方式,以辽南海陆线为例对 遗产要素进行收录,并对类 型构成、历史时期和空间分 布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取得 了良好效果。 其次,为了能够有效鉴 定与评估辽东古驿道及沿线 遗产资源价值,在辽东古驿 道及沿线遗产资源价值要素 描述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 辽东古驿道多维综合价值评 价体系。该体系将宏观和微 观价值评价方法相结合,以 定性分析结合定量分析为手 段,对辽东古驿道进行评价 。评价结果表明辽东古驿道 遗产在国际、洲际、全国及 区域性各层面均体现出最全 面的多目标功能、多元文明 互惠主题,以及地域独特性 、典型性。 最后,根据辽东古驿道 当前保护与发展现状实际问 题,尝试提出了“共识、共 保、共治、共享、共赢”的 整体性保护目标,以及“遗 产主导、真实性、整体性、 灵活性、开放性”保护及再 利用原则。从空间格局上, 建立国土、区域、城镇聚落 、历史地段和遗产本体五大 层次的整体保护廊道与利用 模式。提出从规划体系、管 理平台、法律保障以及公众 参与四个方面建立保护机制 ,以维护保障规划工作的实 施过程,最后形成完整的辽 东古驿道整体性保护体系。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