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用浅白风趣的语言和逻辑清晰的脉络,梳理了西方艺术史上最“倒霉”的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这些作品有的被盗窃,有的被损毁,有的下落不明,这些人中不仅有达·芬奇、凡·高、莫奈,也有维米尔、伦布朗和米开朗基罗。
原来艺术并没有那么高深莫测,人气抖音大V吕宸用轻松幽默的语言,逐一串连解读这些艺术史上最令人“哭笑不得”的艺术品犯罪案件,配合书中130余幅精美的插图,讲述别开生面的艺术史故事。在这里,不仅可以学到艺术领域的基础知识,也可以找到欣赏艺术作品的全新视角。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艺术终结者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
作者 | 吕宸 |
出版社 | 中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用浅白风趣的语言和逻辑清晰的脉络,梳理了西方艺术史上最“倒霉”的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这些作品有的被盗窃,有的被损毁,有的下落不明,这些人中不仅有达·芬奇、凡·高、莫奈,也有维米尔、伦布朗和米开朗基罗。 原来艺术并没有那么高深莫测,人气抖音大V吕宸用轻松幽默的语言,逐一串连解读这些艺术史上最令人“哭笑不得”的艺术品犯罪案件,配合书中130余幅精美的插图,讲述别开生面的艺术史故事。在这里,不仅可以学到艺术领域的基础知识,也可以找到欣赏艺术作品的全新视角。 作者简介 吕宸,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研究员,资深研究者,优秀自媒体人,拥有近百万粉丝,艺术史、历史科普达人,擅长于各类文化交流内容。“说画”系列、“八卦艺术史”“抬杠艺术史”“艺术史神操作”等视频内容策划者、制作者,独立自媒体工作者,摄影师,乐队打击乐手,Fotox图像工作室创始人。 目录 第一部分 丢失:是艺术也是金钱 第1章 被偷了就能火?“事件营销鼻祖”《蒙娜丽莎》 第2章 决定了,就是你了!凡·高的画怎么老被偷? 第3章 维米尔:“罗宾汉”也偷画? 第4章 你骄傲了,不是蒙克还不要了! 第5章 最危险的盗窃——黄金艺术品 第6章 侠盗与威灵顿,007终极对决 第二部分 毁坏:不同意就消灭 第7章 有事儿没事儿来一锤子,究竟有完没完了 第8章 被喷盐酸、被刀砍、被撕破,这个世界太残酷了 第9章 恐怖的伊凡和他恐怖的画作 第10章 莫奈,睡莲也不能平息你的愤怒吗? 第11章 被连砍六七刀的维纳斯 第三部分 战争:领土和文化都要 第12章 在战争面前,哪个神仙也不好使 第13章 艺术品的末日 第14章 艺术品失窃背后的黑恶势力 第四部分 存续:艺术品的修复与保护 第15章 这画怎么变成“猴子”了? 第16章 艺术品保护的发展与研究 参考资料 序言 吕宸要出新书,嘱(抓 )我作序。这是我的处女序 ,没想到不经意间我已经活 到了给人作序的年纪。我翻 了书架上好多书,学习个中 要领,发现绝大多数作序者 对于该书所涉及的领域都是 专家,而吕宸这本书写的却 是西方艺术作品的故事与命 运——对此,我完全是外行 。如此一来,吕宸仍然找我 作序,就只剩一个解释:他 想让我摇唇鼓舌把他本人好 好夸一顿。 按照我惯常的交友标准 ,吕宸原本绝不可能和我建 立起任何亲密关系。原因很 辛酸:我身高164厘米,交 一个180厘米的朋友都属于 自讨苦吃,何况是一个195 厘米的大家伙?事实上,人 生初相识,吕宸没少拿我身 高开涮,老贴过来跟我拍一 些对比极度夸张的同框图。 好在我“小人”不计“大人”过 ,没往心里去。 那是我人生最为风云激 荡的一段日子,我们同在邯 郸,参加央视第二届中国成 语大会。比赛的结果是我获 得了冠军,吕宸也没有白来 ,郦波老师对他的一个评价 流传甚广:“脖子以下都是 腿,脖子以上都是嘴。”当 时,吕宸还是一个年轻的在 读学子,却已经凭借摄影作 品《进击的北大》初步破圈 ——四个元气满满的北大女 生,仿佛《格列佛游记》里 的巨人,以魁伟的身姿和北 大西门、图书馆、博雅塔、 百年讲堂这些地标建筑平起 平坐,尽显青春的恢宏壮丽 。照我看,这组图片的创意 来源过于写实——生活中, 吕宸随便一迈腿就是“二里 地”,随便一蹦高就上到了“ 云霄里”,“脖子以下都是腿 ”,信哉斯言。 至于“脖子以上都是嘴” ,说的是吕宸利口便舌,仿 佛脑袋上长着无数张嘴。“ 寺庙有千手观音,北大有千 嘴吕宸。”在成语大会,吕 宸的嘴机锋百出,造梗无数 ,算是牛刀小试。2019年 底,他创立了自己的抖音账 号,开始了舌灿莲花的圈粉 之旅。 吕宸的专业是西方艺术 史,他阅读英文史料的能力 也极强,这样的人似乎更应 该去黄卷青灯地做学术,但 吕宸却在自媒体大V的路上 越走越远。他出入无碍,深 浅自如,呈现给粉丝的是视 野宏阔、资料翔实、考据精 严的艺术史知识,采用的方 式却极度诙(阴)谐(阳) 调(怪)皮(气),让人忍 不住想在他脑门上弹一个响 亮的脑瓜崩,嗔道:“哟, 你个小机灵鬼儿!”他趣说 凡·高的耳朵、毕加索的名 字、弗里达的靴子、弗拉戈 纳的秋千、巴黎街头的亲吻 照等,都让我在猛涨知识的 同时忍俊不禁,直呼过瘾。 在某种意义上,我自己写的 那些古代诗人故事,和吕宸 所做的其实是同一件工作。 但他视频里的“活色生香”, 常常让我的文字相形见绌。 尽管粉丝亲切地称他为“吆 老师”,但这位老师从不板 着脸输出死知识,打开他的 抖音,你可能会以为自己在 看脱口秀,看完了笑过了才 发现上当了,你刚才居然是 在学习。 和有才又有趣的人同行 ,是世界上最赚的事。喜欢 吕宸的朋友“有福”了:在做 视频之余,吕宸又写了本书 ,聚焦艺术品险象环生的生 存处境。风格和抖音一脉相 承,没有了时长的限制,还 能纵情发挥,把故事讲得更 充分,把知识铺陈得更完备 。作为一个艺术史的门外汉 ,我依然读得津津有味,欲 罢不能。读完后充满获得感 ,下次有人跟我提《蒙娜丽 莎》《呐喊》,跟我聊凡· 高、莫奈、维米尔,我能“ 噼里啪啦”地把对方给侃晕 。 读了这本书我才知道, 原来《蒙娜丽莎》的知名度 之所以冠绝当世,将所有其 他艺术品远远甩在身后,和 一百多年前那场轰动一时的 失窃案有很大的关系。这就 和我平时阅读古诗词所习得 的体会连通了起来。很多诗 词名篇之所以家喻户晓,自 身的文本魅力固然必不可少 ,往往还得益于引人入胜的 创作背景与衍生故事。比如 ,崔护“人面桃花”的奇妙缘 分,就大大成就了《题都城 南庄》这首小诗;陆游和唐 婉的生死情缘,也将《钗头 凤》的影响力扩大了几个量 级。经典的生成是一个复杂 、动态的过程,非审美的因 素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有时,名作或诗人生平寡淡 ,缺少话题,后世的好事者 干脆自己染翰挥毫,杜撰出 种种故事。其中的佼佼者, 甚至能博得“正宫”待遇,汇 入我们的文化传统。 文学经典流传于世,可 以被无限复制,被万千读者 默识于心,要毁灭一部文学 经典是很难办到的。艺术品 则不同,它只有唯一的物质 形态,随便一点天灾人祸都 能给它带来致命的打击。而 名作的无穷魅力与无上价值 ,又太容易撩动人类无尽的 欲望和野心。通过吕宸的讲 述我才知道,我们耳熟能详 的伟大艺术品,竟然承受了 那么多不测的灾殃、诡谲的 命运。让我深感痛惜的同时 ,又不禁生出遐想,也许艺 术品和人一样,在经历了冷 暖风雨后,生命会抵达开阔 深沉。 在小说《三体》中,人 类在二向箔的攻击下无路可 逃,却仍抱有一线希望,要 把最珍贵的艺术品保存下来 ,作为我们曾来过这世界的 证明。 时间不舍昼夜地磨损着 我们每一个人,伟大的艺术 品亘古长青,拥有人类不可 企及的强大生命力,代替人 类向时间叫板,与永恒谈心 。它们长着和吕宸一 导语 时间不舍昼夜地磨损着我们每一个人,伟大的艺术品亘古长青,拥有人类不可企及的强大生命力,代替人类向时间叫板,与永恒谈心。它们长着和吕宸一样的长腿,能够跨越漫长时空,向我们传递另一时代的生命纹理、文明秘钥。 《艺术终结者》真正要呼唤的,是艺术的呵护者。而呵护艺术,既要凝聚普遍的社会共识,也应融入每个人的点滴日常,所以,愿你在这本书里度过许多的开心时刻;也愿你点检情怀,扩张襟抱;愿你终身都是一个由爱故生依恋的艺术的呵护者。 书评(媒体评论) 在我们的印象中,艺术 往往只是向人们展露出它精 致、昂贵、高雅的一面。吕 宸以风趣的语言和别出心裁 的主题,别开生面地向我们 展现了艺术史上不为人知的 部分:被侮辱、被损坏、被 毁灭的那部分艺术品究竟命 运如何?在为那些命运多舛 的艺术品扼腕时,这些趣事 更能让人理解,艺术传承与 欣赏的代价为何如此高昂。 ——白广大 机核网主编 吕宸从非常规的角度切 入,为我们勾勒出一条又一 条引人入胜的艺术史线索, 进而引导我们去思考艺术品 的价值生成、生命延展与保 护修复等重要问题。这本书 既让我收获了丰富多彩的艺 术知识、新颖独特的观画视 角,同时又让我获得了阅读 社会派侦探推理小说一般的 解谜乐趣—一就像鸳鸯奶茶 一样,给人双倍快乐。 ——林品 首都师范大学 文学院教师 看完这本包罗了“偷”“抢” “烧”等艺术品“下三路”的书 ,你应该会有三点收获:一 份足以支撑你“笑傲”饭局、 酒局、相亲局的谈资,一种 全新认识世界、看待问题甚 至是学术研究的视角,以及 一把打开艺术大门的钥匙。 然后你就会发现,原来貌似 高雅又遥远的艺术,其实就 在触手可及的地方。 ——王上 歌手、作曲家 、正经乐队主唱 精彩页 1 《蒙娜丽莎》究竟是谁? 这幅画的名字被我们翻译成《蒙娜丽莎》,让很多人以为画里这位女士的名字就叫“蒙娜·丽莎”。但其实,“Monna”是一个意大利语词汇,如果翻译成英语的话,应该是“Madam”;如果翻译成汉语,那就是“女士”的意思。也就是说,这幅画的名字并不是画里这位女士的名字。如果我们直接将画名翻译成汉语,它应该叫《丽莎女士》。因此,至少我们应该指着这幅画里的女士说:这个人叫丽莎,而这幅画叫《丽莎女士》。 那这个“蒙娜·丽莎”有没有真名呢?这个人又是何等身份,能够让达·芬奇为她画一幅画?现在有很多说法,但其中最让人信服的一种说法是,“蒙娜·丽莎”的大名叫丽莎·德尔·乔康多(Lisa del Giocondo)。 在16世纪艺术史传记作家瓦萨里(Giorgio Vasari)的记录中,1500-1506年,达·芬奇为佛罗伦萨商人乔康多的第3任妻子绘制过一幅肖像画。同时,瓦萨里表示这幅肖像画可能最终并没有完全完成,而且很有可能达·芬奇将这幅肖像画带出了意大利。这个描述似乎就很符合这幅《蒙娜丽莎》。但真的如瓦萨里所说,这幅肖像画最终并没有完成吗?这就要牵扯到另一个问题——达·芬奇是不是已经交付了这幅画?我们会在后面详细讨论这个问题。 2008年,我们又得到了另一份佐证。在对海德堡大学图书馆的早期印刷品(编号D 7620qt.INC)进行编目时,阿明·施莱赫特(Armin Schlechter)发现了当时佛罗伦萨的文员阿戈斯蒂诺·韦斯普奇(Agostino Vespucci)记录了这样一个条目:1503年10月,列奥纳多为丽莎·德尔·乔康多绘制了一幅肖像画。 从这些材料来看,“蒙娜·丽莎”的身份基本得到确认,即乔康多夫人,这个身份目前也最为学界所认可。当然了,除了这种说法之外,至少还有5种猜测“蒙娜·丽莎”真实身份的理论,但是这些理论往往都站不住脚,我们也不对它们做过多的叙述。 在确认了“蒙娜·丽莎”的身份之后,我们可以进一步获知,这个叫丽莎的女士和达·芬奇一样,也是一个佛罗伦萨人。于是这就引出了一个更奇怪的问题:达·芬奇在佛罗伦萨为一名当地的女士提供了肖像绘画服务,那这幅画为什么如今会出现在法国的卢浮宫呢?难道是《蒙娜丽莎》这幅画自己长腿跑过去的吗? 这就引出了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第2个问题:《蒙娜丽莎》是怎么去的法国? 2 打工就打工,怎么还成艺术家了? 截至2022年,卢浮宫有三大“镇馆之宝”:《胜利女神》《米洛斯的维纳斯》和《蒙娜丽莎》。有意思的是,这三个“镇馆之宝”,没有一个是法国的艺术家创作的。《胜利女神》和《米洛斯的维纳斯》都是来自古希腊的石刻雕塑,《蒙娜丽莎》又是来自意大利的一幅画——它们都是怎么从原本被创作的地方来到法国的呢? 这里我们要提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另一位著名画家——拉斐尔·桑西(Raf-faello Santi)。拉斐尔有一幅名画,叫《抱独角兽女子的画像》(Portrait of Young Woman with Unicomn,图1.2),仔细观察这幅画,你会发现,这幅画无论从构图、姿势,还是环境来看都与《蒙娜丽莎》非常相似。这难道不是抄袭吗?显然不是。拉斐尔这是在“学习”。达·芬奇的岁数要比拉斐尔大很多,我们从现有的材料里能看到,拉斐尔在1504年前后曾多次前往佛罗伦萨,这其中原因有二: 第一,拉斐尔当时小有名气,佛罗伦萨是当时的“大都会”,当地居民的平均消费水平较高,所以拉斐尔可以在当地获得许多创作委托——他其实是去挣钱的! 第二,拉斐尔当时很可能是为了拜访达·芬奇和米开朗琪罗,向这两位大师学习先进的绘画技术。 我们现在看到拉斐尔去佛罗伦萨的时间就会发现,这正好与达·芬奇画《蒙娜丽莎》的时间重合,也就是说,拉斐尔很有可能是见到了达·芬奇正在创作的《蒙娜丽莎》。 当时的场景很有可能是这样的:有一天,拉斐尔进了达·芬奇的工作室,隐隐约约感觉右边有一个人看着自己,一回头——哇,一个大美女正看着自己!拉斐尔可能就问达·芬奇了:“这谁呀,这谁呀?你怎么有这么美的模特!” 达·芬奇可能就开始教导拉斐尔,跟他说:“你看,这可能就是未来肖像画的一种主流的绘画方式。”于是,拉斐尔就在达·芬奇的指导下学会了这种绘画方式,回家创作了这幅《抱独角兽女子的画像》。其实《抱独角兽女子的画像》这幅画当时也是有委托人的,并非拉斐尔自己主观创作。可见当时这样的绘画方式的确是一种流行。 如果我们沿着这个方向继续往下推测,当时很有可能有两种情况发生:一种是拉斐尔确实看到了达·芬奇正在画的那幅《蒙娜丽莎》,当时《蒙娜丽莎》可能已经快画完了;还有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达·芬奇的工作室的角落里,就放着一张同《蒙娜丽莎》非常相似的画,这张画有可能是达·芬奇的手稿,也有可能是达·芬奇之前创作的一个模板。如果这样推测,之后的很多肖像画都是照着这个模板画的,这个模板可能就是一幅和《蒙娜丽莎》极为相似的画,甚至有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