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以明末清初的重要画家陈洪绶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考证的方法,从陈洪绶身份变迁的线索出发,结合其创作活动,探讨他依违于文人与职业画家之分野,终为形势所迫成为职业画家的生涯变化。 明亡前,陈洪绶迫于经济压力,以卖画为生,书画作品具有明显的商品性质。但是作为生员阶层,他天然拥有与职业画家不同的文人身份。 明亡后,陈洪绶的仕途希望彻底破灭,以卖画为生的意义因为明清易代而发生变化。卖画是遗民“隐处”的一种方式,绘画是传递遗民思想,保存汉文化的重要手段。陈洪绶改变了对画业的无奈态度,成为了一位拥有遗民身份的职业画家,并且提出了一套系统的绘画理论体系。 作者简介 廖媛雨,生于1981年11月。江西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2考入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方向为中国画,师从张会元老师。2005年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07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跟随薛永年先生攻读宋元明清绘画史专业博士学位。博士期间研究明末清初画家陈洪绶。毕业后回到江西师范大学,研究江西地方艺术史。在《美术》《国家博物馆馆刊》《美苑》等全国权威期刊发表论文十多篇。主持江西社科规划课题两项,《民国景德证陶瓷装饰风格研究》及《江西鄱阳县藏吴彬漆缣本〈五百罗汉图〉研究》。论文《陈洪绶在鲁王监国期间的交游考》入选“历史与现状”首届青年艺术理论成果评选。 目录 薛永年 序一 邵彦 序二 绪论 一 研究现状述评 二 研究特点与方法 第一章 陈洪绶明亡前的身份与生活 第一节 “功名罔计焉” 第二节 “饥来驱我上京华” 第三节 “书画耻流传” 第二章 文人画家 第一节 松江画派 第二节 浙江画坛 第三章 职业画家 第一节 多种风格 第二节 尚“奇” 第三节 商业出版 第四章 陈洪绶明亡后身份的转变 第一节 仕途希望的彻底破灭 第二节 “画中甲子自春秋” 第三节 行乐图与遗民心态 第五章 开宗立派 第一节 画论与画品 第二节 晋唐风格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图表1 陈洪绶版画《水浒叶子》中的水浒人物及赞语 图表2 王绍徽《东林点将录》中与水浒人物对应名单 图表3 陈洪绶交游简表 图表4 越中各大家族族谱简表 图表5 越中各大家族通婚关系表 后记 序言 文/薛永年 对于画史的研究,既离 不开作品,也离不开文献, 不仅要深入艺术本体,探讨 艺术规律,研究艺术个性的 形成,而且还应关注社会变 化,以社会因素去解释不同 时空下绘画共性的出现。这 是因为,绘画的意涵、风格 与世变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而把意涵、风格与世变联系 在一起的纽带,有时是画家 的身份及其身份意识。 廖媛雨副教授对陈洪绶 的研究,即是如此。她的大 学本科和研究生均在江西师 大攻读,专业也都是中国画 ,尤偏重于人物画。但她长 于理论思考,硕士论文《别 样的风景——中国当代绘画 的都市图景》能够研究新问 题,提出不同流俗的见解, 被评为优秀论文。随后留校 任教,奉命教授美术史论。 为了拓展加深治学基础 ,提高艺术史研究水平,她 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 攻读宋元明清美术史的博士 学位。像很多出身画家的学 者一样,她写作博士论文之 初,是从艺术本体与画家成 就入手的,选择了成就卓异 并且影响深远的陈洪绶。 陈洪绶是中国画史上的 大家。清代以来,学者如云 ,近当代研究,硕果累累。 无论年谱的编纂与增订、作 品的风格与辨伪、著述的版 本与整理、画家的思想与画 论、版画的创稿与流通等, 都有专著与论文面世。继续 研究陈洪绶,如何有所突破 ,面临很大的挑战。 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 廖媛雨下了很大功夫,尝试 了多种研究途径。一开始她 试图探讨陈画中的女性形象 ,同时思考陈氏艺术的奇异 不群。在进一步的研究中, 她深入到艺术观念、审美趣 味、时代风尚与画家的社会 交往,在社会关系的总和中 ,加深了对画家的认识。 终于,她找到了一个前 人没有特别致力的新角度: 从社会身份进行考察和阐释 。不再仅仅着眼于艺术本身 ,而是把艺术与时代联系起 来,把画家的生平思想与师 友交游联系起来,把画家还 原到历史原境中去,把时代 的变迁、画家的审美趣味、 艺术观念、学术思想、遗民 意识与其生存状况和社会身 份的变迁联系起来。 生活在晚明清初的陈洪 绶,已不是纯粹的文人,也 不是纯粹的职业画家。廖媛 雨结合其创作活动,探讨他 由依违于文人与职业画家之 间,终为形势所迫成为职业 画家的生涯变化。特别是入 清之后,陈洪绶作为以一个 遗民身份面世的职业画家, 最终完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 艺术。 廖媛雨的研究有两个特 点,一个是做个案,在个案 研究中突出问题意识,既思 考后期绘画史上文人与职业 画家的复杂关系,又思考朝 代鼎革之际遗民意识与文人 职业画家的关系。二是研究 问题,阐释美术发展遵循从 事实引出结论的原则,做扎 扎实实的基础研究,本书所 附的涉及越中五大家族的交 游简表,恰是家族考与交游 考的浓缩。 现在,廖媛雨的博士论 文,经过修订即将出版了, 她希望我写上几句,作为昔 日她的博士生导师,我颇感 欣慰,于是略书所感聊为小 引。 2015年12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