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孟浩然写落花,不让你觉得有伤春之“殇”;孟浩然写愁,不让你觉得那么哀伤,他的山水清丽空旷,他的田园有绿树桑麻。李白是谪仙人,从天上来,带着仙气,仰天大笑出门去,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杜甫居于浣花溪畔的草堂时,茅屋的茅草被风吹走了,他拄着杖子,去追那些茅草,还遭到附近小孩的哄抢和嘲笑,当他听到战事结束,快乐地像孩子一样大笑,一路高唱“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王维曾不止一次循着青溪一路游历。小小青溪,不足百里,随着山势,却也绕了个千回百转。我也像王维一样,不止一次走入山中,循着一条大河,找到它的溪流,直至寻到山中泉眼,然后掬水喝一口——甜!喝了山中泉水,我们那一颗陈腐的心,仿佛也能同王维一样,变得如那清澈的青溪水一样,淡泊安宁。 作者简介 何婉玲,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个人图书《山野的日常》,合著图书《这是我想过的日子》《各自去修行》《唯食物可慰藉》《山野民宿》《借庐而居》等。 目录 辑一 好时光 采春茶 春日胜 寻山泉 夜色好 泛舟记 夏日长 买桂花 访古村 夜航船 游孤山 围炉宴 辑二 看花去 玉兰 紫叶李 金樱子 榴花 茉莉 芭蕉 荷花 紫薇 莒蒲 菊花 南天竹 蜡梅 水仙 辑三 滋味长 艾草 乌米 青梅 杨梅 荔枝 酸胖 螃蟹 柿子 板栗 莼菜 新米 辑四 风雅事 读书 写作 喝茶 饮酒 青瓷 看戏 闻香 踏霅 过年 导语 唐诗是中国文化中璀璨的明珠。本书从当下的日常生活出发,精选与之相对应的唐诗,用四十余篇美文,接通千年前的大唐,从春到秋的好时光,从一枝一叶的好风景到一饮一啄的好滋味,一桩一件的风雅事,让读者在一字一句间领略唐诗的美好意韵,发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和美好。 精彩页 吃完中饭,没歇多久,开车上山。 山路弯曲,春天早已飞进山林,夹道新绿萌发,白色蓬藁花开在山坡,舅妈望着这些微微摇晃的白色花朵说:“到了立夏,野草莓就有了。”她又指了指山壁上一株开着水白色花的树说:“这是野桃树,结的果子小;那边开粉花的桃树,结的果子大,是水蜜桃。” 春日山林,真是闹极了,到处是深深浅浅的绿,明明暗暗的树,摇摇曳曳的风,流流转转的云,车窗外闪过一株野生苦丁茶。 车缓缓上山,一个360度转弯,我们把车停靠在山顶的黄泥平台上。 山间有池塘,池水盈盈,饱满得要溢出来。塘边有柳,映对池中桃花点点红。山中茶园好似世外桃源,春时豆荚试新绿,夏晚凉风习习,秋日芦花醉桂花,冬天野鸭唱新曲,四季都美得很。 是日,春分刚过一天,前日还乍暖还寒,又是风又是雨的,白玉兰和辛夷花落了满地,今日太阳不烈,温度恰恰好。山里茶园,鸟鸣为伴,溪声相随,油菜花这儿一蓬,那儿一片,开得随意。 戴斗笠穿围裙的茶娘已忙碌于山间。她们清早上山,背竹篓或布包,一个上午可摘3斤鲜茶,工费25元一斤。中午也不回去,带了盒饭,直接坐在山间吃,看着山谷里的白色蓬蘽花,那么大一片,比往年都多。吃完盒饭,继续埋头摘新叶。采茶不是简单活。 舅妈说:“茶叶要摘一芽一叶,大小刚好,芽叶大小不一,容易炒焦。” 明前茶长得快,一株茶树都是新叶,指甲轻轻一掐便落。 手倒不费力,费力的是腰和背,蹲着摘是累,弓着背是累,弯着腰也是累。 第一次采茶,面对满树嫩芽,这儿摘一片,那儿折一片,被看茶园的乔木大伯笑称是“摘茉莉花”。新芽嫩小,半个小时也集不了一手心。 深感茶娘不易。 门道自实践中摸索。一条枝干一条枝干来,每片老叶夹角,窝一新芽,从下至上,掌心朝上,顺路掐下茶芽,渐成熟练工。即便如此,采下的新叶仅铺了篮子薄薄一层,掂量着,炒了也不足二两。开始算起经济账,明前茶贵,贵得有理,我这茶叶,再贵也不卖! 乔木大伯看了看我们的成果,说:“你们这真是顶好的芽,喝了这个茶,其他茶都不爱喝了。” 乔木大伯的妻子会炒茶,她用松针点燃炉里的炭火,将大灶上的铁锅烘干,全程手工操作,采用龙井茶炒制手法,温度高低全靠手掌感受。抖、带、挤、甩、挺、拓、扣、抓、压、磨,手力分“轻一重一轻”三步:先中火热锅,反复翻炒,此时手速要快;再按压,手掌用力,一压一带一抖,使每片叶芽均匀受力,我下手两三下,便喊烫手,不到一分钟,掌心红一片;等叶芽渐至干燥扁直,降低火温,用手轻按,茶叶渐渐沁出烘烤后的芳香,最后用铁锅余温慢慢烘干。 整个手工炒茶过程一个多小时。 等不及冷却,热水冲泡,一芽一叶,大小均匀,如花朵般,徐徐伸展,香气随着热气,袅袅升腾。 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曰:“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大约是亲自采的茶,滋味尤其好。茶汤清透翠绿,如山间烟雨处处透着新碧;茶香浓郁持久,有初春生机勃发的欣欣然;茶味清冽回甘,如开满荠菜花的山野小径。 陆羽喝茶有讲究,其《茶经》曰:“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 P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