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最初的化石猎人(古典神话与史前巨兽)(精) |
分类 |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 |
作者 | (美)阿德里安娜·梅厄 |
出版社 | 成都时代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探讨化石对古代人类社会中的神话、传说和流行观念的影响,以及它们如何塑造古人有关生物与演化的自然知识。作者主要以环地中海地区的古典世界为例,梳理了古人与化石接触并受之影响的历史。人与化石的相遇和互动深刻地影响了人构建神话想象和思考自然世界的方式,而这些化石在人们的思想中激起的涟漪也会随着交通、经贸等方式扩散,并得以被保存和记录下来:在壁画、墓葬中的工艺品,以及各类古代文献(如古代的书籍、信件、地方志和行政命令等)中都能找到它们的印记。经过细致的考察,我们会发现,与近现代科学相通的思想观念在古代就已萌芽。在探索化石之谜的过程中不同学科与团体之间的差异,也向我们展示了科学与人类的好奇心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呈现的不同面貌。 目录 导 言 1 守卫黄金的格里芬 2 地震和大象 3 古代的巨骨发现 4 化石发现的艺术与考古学证据 5 神话、自然哲学和化石 6 半人马之骨 附录 古代文献记录 注 释 引用文献 出版后记 序言 神话与古生物学的有趣碰撞,打破学科界限的经典之作 深入古典时代民俗与科学的侦探式探索古生物学家、中 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邢立达作序,科普作家安迪 斯晨风、臆想图志诚挚推荐! 导语 ◎神话与古生物学的有趣碰撞,打破学科界限,丰富你对人类经验的理解。 ◎文献材料丰富,图文并茂,观点新颖大胆,论述环环相扣。 ◎化身穿梭时间的侦探,走入地球历史的迷宫,在古典时代的化石记录和神话传说之间搭建桥梁,探寻传奇巨兽与英雄们的真身。 ◎古生物学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邢立达作序,科普作家安迪斯晨风、臆想图志诚挚推荐! 书评(媒体评论) 这是一个一流的历史和科学侦探故事……她的 成果既引人注目又颇具趣味……这本书将凭借它严 肃的目的和丰富的文献吸引专家,并凭借大量的地 图、照片和图画满足所有读者。 ——莫特·T. 格林 《科学》杂志 梅厄做了一项令人钦佩的工作……她寻回了一 笔早在现代科学首次发现恐龙遗迹之前几个世纪就 已存在的古生物学财富。 ——理查德·福泰 《伦敦书评》杂志 从许多方面来讲,这本书就像一个侦探故事。 当作者找到了某件事情的线索,她就会跟着它走, 不管它指向哪里……对古代历史感兴趣的人将会发 现《最初的化石猎人》极具启发性。对我来说,它 是近年来最好的书之一。 ——沃尔特·弗里德里希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 增刊》 精彩页 导 言 古典时期希腊的自然景观会唤起人们心中的许多意象——英雄和亚马孙人、各路神祇、绘有图案的陶瓶、青铜塑像、大理石柱和神庙遗迹。但在谈到古典时代时,不太会有人想到巨大的乳齿象和猛犸象骨骼化石。然而,这些过去时代的巨大骨架确实就埋藏于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所熟知的土地下。对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来说,远古时期“巨人”和“怪物”的遗迹是他们自然和人文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旨在探讨两个虽然简单但却出人意料的历史事实之间的关系,即巨型生物曾栖息于地中海地区,而古代人长期面对这些令人瞩目的化石化遗迹。 面对已灭绝的野兽的遗骨,古人对它们进行了收集、测量、展示和思考,并将他们对这些化石遗迹的发现和富有想象力的解读记录在了众多流传至今的文献之中。然而,古生物学却并未出现在我们通常认为的古希腊、古罗马对人类文化的“贡献列表”上。古典时代,人们明明有古生物学发现,有相关思考和活动,为何现代科学和历史学并未注意到这一点?受到这个悖论的启发,我想要复原这些长久以来被忽视的,从荷马时代直到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约公元前750—公元500年)的人类与化石接触的证据。 出于以下几个原因,古代人类与化石接触的历史一直藏于阴影之中。鲜有人知道,在数百万年前,中新世、上新世和更新世的巨型哺乳动物曾游荡在后世古希腊人、古罗马人的地盘之上。而研究地中海区域脊椎动物古生物学的人,又对关于巨人和怪物的古代记录中涉及巨型骨骼和牙齿的详尽描述并不熟悉。大多数古典学家也不知道史前乳齿象、猛犸象、披毛犀、巨型长颈鹿、洞熊和剑齿虎的巨型遗骸仍在不断因侵蚀风化而显露在地中海区域的土地上。而认识到这些化石的出土地点恰恰就是那些古代神话里巨人和怪物的埋骨地,同时也是古代人声称发现巨型骨骼的地点的人就更少了。因此,古典学家倾向于把古代提及巨人或怪物的骨骼的描述仅仅解读成诗意的幻想或大众迷信的证据,也就不足为奇了。而我认为,这些描述是地中海地区史前时期本土自然历史的证据。由于许多知名古代思想家,比如修昔底德(Thucydides)和亚里士多德,都未曾提及这些非凡的遗迹,追寻那段自然历史将把我们引领到少有人涉足的古典学研究道路。 只有根据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曾经居住过的土地上鲜为人知的现代化石发现,对被忽视的关于巨大骨架的古典文本进行新的解读,才能补足我们缺失的古代化石知识。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在现代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从而复原古生物学早期历史中缺失的重要一章。 古希腊的哲学家们明白,在远离海洋的地方发现的贝壳化石说明此地曾经是海洋。人们通常认为,对这种认知的赞同就是古生物学史的开端。随后,古生物学史学家发现他们缺乏古代人类发现大型脊椎动物化石的证据。就此,一些现代的历史学家曾经提到一个被谣传成源自古希腊哲学家恩培多克勒(Empedocles)的关于动物化石的重要观点。为了解释(我们曾以为的)古典时期的人们对大型史前动物骨骼为何兴致索然,科学家们的设想是,亚里士多德的“物种不变”理论作为某种教条,抑制了古代古生物学观念的发展,就像该理论在中世纪时期发挥的效用一样。后来,中世纪的人们对蟾蜍石和独角兽产生了一些有趣的误解,而这些误解在文艺复兴时期也没有得到纠正。随后,乔治·居维叶(Georges Cuvier)、理查德·欧文(Richard Owen)和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在18、19世纪的那些科学发现引领我们来到了古生物学史的正式起点。 在古生物学史中,有四点关于古代人类在化石方面的经验的错误认识反复出现。首先,由于以上列出的几点原因,人们普遍认为,古希腊人即便已经意识到微小的海洋化石的意义所在,却从未注意到巨大的恐龙、猛犸象和其他已灭绝的脊椎动物的化石遗迹。为了解释这一令人费解的疏漏,一些古生物学史学家认为,古代人可能没有把这些巨大的矿化骨骼视作骨骼,有些人甚至提出,古代人可能“因为这些骨骼太大了而根本没有注意到它们”。本书将首次向大家呈现大量古代证据,以证明上述观点错得多么离谱。 大型脊椎动物化石,即便只有骨骼和牙齿,也能引起古希腊、古罗马时期人们强烈的思索和好奇。现代古生物学之父乔治·居维叶(公元1769—1832年)对此有着清楚的认识。这位法国自然学家是第一位提出猛犸象骨骼属于一种已经灭绝的象科动物的科学家。虽然居维叶是一位科学家,但是18世纪的古典学教育使他对古希腊文学和拉丁文学也十分熟悉。他于1806年在巴黎发表了一份关于现存和已灭绝的大象的专题研究,其中总结了当时世界各地的猛犸象化石发掘史。他把人类最早发现猛犸象化石的时间追溯到了古典时代,引用了关于公元前5—公元5世纪在希腊、意大利、克里特、小亚细亚和北非的一些地方发现的巨型骨架和象牙的古代文献。在某种意义上,我正在沿着居维叶开凿出的历史道路继续前行。这条道路曾经被淹没、被遗忘在他那个时代的那些令人振奋的科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